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边德军

作品数:203 被引量:369H指数:11
供职机构:长春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3篇期刊文章
  • 9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理学
  • 7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6篇污水
  • 56篇城市污水
  • 48篇污泥
  • 42篇水处理
  • 38篇废水
  • 30篇反应器
  • 27篇曝气
  • 27篇污水处理
  • 25篇脱氮
  • 21篇微压
  • 20篇除磷
  • 16篇有机物
  • 16篇活性污泥
  • 14篇生物处理
  • 14篇脱氮除磷
  • 13篇竖向
  • 12篇内循环
  • 11篇水管
  • 11篇曝气池
  • 11篇硝化

机构

  • 188篇长春工程学院
  • 44篇东北师范大学
  • 7篇吉林省博嘉水...
  • 7篇吉林省高科工...
  • 6篇吉林大学
  • 5篇北京工业大学
  • 4篇中国市政工程...
  • 3篇大连交通大学
  • 3篇吉林省环境监...
  • 1篇海南省环境科...
  • 1篇吉林省环境科...
  • 1篇吉林燃料乙醇...
  • 1篇吉林省林业勘...
  • 1篇云南昆钢水净...
  • 1篇杭州市城乡建...
  • 1篇重庆凌达压缩...
  • 1篇佛山水务环保...

作者

  • 202篇边德军
  • 115篇艾胜书
  • 75篇田曦
  • 55篇王帆
  • 48篇李广柱
  • 39篇曲红
  • 32篇任庆凯
  • 23篇霍明昕
  • 22篇康华
  • 17篇万立国
  • 17篇朱遂一
  • 16篇张文华
  • 16篇王帆
  • 15篇左妍
  • 15篇纪晓娜
  • 14篇蒋维卿
  • 9篇刘晶
  • 7篇孙大群
  • 5篇任志敏
  • 5篇谢忠岩

传媒

  • 30篇长春工程学院...
  • 1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0篇水处理技术
  • 6篇环境污染与防...
  • 5篇环境工程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净水技术
  • 4篇环境保护科学
  • 4篇东北师大学报...
  • 3篇中国给水排水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云南化工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化学试剂
  • 1篇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工业水处理

年份

  • 16篇2023
  • 25篇2022
  • 20篇2021
  • 7篇2020
  • 10篇2019
  • 22篇2018
  • 2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12篇2012
  • 11篇2011
  • 17篇2010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8篇2004
  • 1篇2003
2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压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对不同碳氮比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及运行优化研究
2022年
针对城市污水中由于氨氮浓度增高而导致的碳氮比(C/N)下降的问题,考察了微压内循环生物反应器(MPR)对不同进水C/N模拟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并进行运行优化。结果表明:(1)保持进水COD为245~357 mg/L,提高进水氨氮使进水C/N(质量比)分别为8.7、5.6、3.9,MPR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TN去除率由92.42%降至70.06%。进水C/N为3.9时,采用分次进水、分次曝气运行模式,更多碳源被用于反硝化,TN平均去除率提升至81.86%,出水TN低于15 mg/L。(2)随着进水C/N的下降,MPR内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胞外聚合物及好氧段内比好氧速率均下降,通过分次进水、分次曝气的运行调整后,系统的污泥活性得到了恢复。
杨雪瑞郭海燕聂泽兵谷靖颖边德军
关键词:碳氮比城市污水同步硝化反硝化
多级AO耦合流离生化工艺流量分配比优化及脱氮机制被引量:6
2018年
为探究进水流量分配比对低温城市污水脱氮效率的影响,并解析多级AO耦合流离生化工艺脱氮规律,实验采用三级AO耦合流离生化工艺,在温度为(10±1)℃、水力停留时间8 h、气水比恒定的条件下处理模拟低C/N值城市污水.系统依次在进水比5∶4∶4(等容积负荷)、3∶2∶1(等停留时间)和25∶15∶6(等污泥负荷)这3种工况下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低温低C/N值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其中在进水比为3∶2∶1的工况下脱氮效率最高,COD、NH+4-N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 44%、96. 63%和76. 81%.进一步对氮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制约工艺低温脱氮的主要因素为各级硝化效率,3∶2∶1的进水比合理地分配了进水负荷,各级硝化率均超过85%,为反硝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最终获得了较高的脱氮效率,此时系统也具有最高的总生物量.研究结果丰富了多级AO耦合工艺低温脱氮理论,同时为工程设计应用提供参考.
王帆王帆边德军边德军张莉张莉
关键词:活性污泥生物膜生物脱氮
我国寒冷地区城市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被引量:10
2014年
对在我国寒冷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取得较好应用效果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低温对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影响,对寒冷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进一步研究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艾胜书徐辉张雪花肖艳波任庆凯边德军
关键词:寒冷地区城市污水污水生物处理工艺
一种分段进水抑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分段进水抑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方法及其应用,所述分段进水抑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段进水,将原水分别进入生化区厌氧段和好氧段,污水由反应器顶部流入经微生物处理后经底部...
王帆康华刘文爱曲红艾胜书边德军
液相色谱法检测城市污水中总氮的不确定度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城市污水中总氮的检测,采用高温消解和液相色谱分析联合的方法,研究了该方法的不确定度来源和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样品前处理、标准曲线、重复检测和仪器对总氮结果产生的相对不确定度分量分别为0.31%、0.08%、0.12%和0.64%,合成相对不确定为0.73%,总氮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37mg·L-1,总氮可以表示为(25.23±0.37)mg·L-1。4个不确定度分量中仪器对结果的影响最大,样品前处理的影响其次,在不确定度中分别占78%和18%。液相色谱法检测城市污水的总氮结果可靠。
纪晓娜左妍艾胜书刘晶张田边德军
关键词:城市污水总氮液相色谱不确定度
低温城市污水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变化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以我国北方城市污水处理厂冬季低温运行的初沉池出水为原水,实验室模拟曝气池连续流运行,针对水温在15~3℃范围内,以2℃温差阶段性降低的过程,开展好氧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污泥脱氢酶活性随温度降低总体呈下降趋势,温度由15℃降至13℃脱氢酶活性降低了41.42%,由13℃降至11℃降低约12.49%,在11~7℃范围内活性分别上升1.91%、1.96%,5℃相对7℃活性下降了7.82%。7℃时丝状菌出现增殖。3℃时污泥膨胀严重,脱氢酶活性上升了22.1%。
王帆任庆凯田曦艾胜书万立国边德军
关键词:城市污水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
一种BiFeO<Sub>3</Sub>/Bi<Sub>25</Sub>FeO<Sub>40</Sub>异质结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iFeO<Sub>3</Sub>/Bi<Sub>25</Sub>FeO<Sub>40</Sub>异质结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中BiFeO<Sub>3</Sub>/Bi<...
池方丽边德军艾胜书李广柱田曦
制备多孔镍负载TiO_2薄膜光催化降解喹啉和化工废水被引量:7
2012年
为了获得具有高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TiO2薄膜,采用浸渍涂布法不加黏结剂将Deguessa P-25TiO2固定在泡沫镍基片上,制备成泡沫镍基负载TiO2薄膜,并以Ti-10薄膜为光催化组件制备了一种新型连续流内循环光催化反应器。表征结果显示:P-25薄膜呈混晶相,增大负载浓度会增加基片上结晶质(如锐钛矿相(101))数量、团聚颗粒数量、表面微裂痕以及比表面积;高温煅烧下泡沫镍基片上Ni元素以金属Ni和NiO形式扩散到薄膜表面,形成NiO-Ni体系,有助于提高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当负载P-25质量分数为10%时,薄膜表层Ni原子比为12.29%,此时薄膜具有最佳光催化活性。以Ti-10样品为光催化薄膜组件制备了一种连续流光催化反应装置,该装置降解化工废水的实验结果显示反应装置连续运行一周,出水可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朱遂一霍明昕杨霞曲海利邵春彦边德军董龙孙宏伟
关键词:光催化泡沫镍喹啉光催化反应器
瞬时NH_(4)^(+)-N冲击对微压反应器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2022年
探究NH^(+)_(4)-N冲击对微压反应器(MPR)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通过提高单周期瞬时进水NH^(+)_(4)-N浓度至40,50 mg/L,对MPR进行冲击。结果表明:常规负荷下,MPR具有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冲击周期降解历时数据显示,在进水40 mg/L NH^(+)_(4)-N冲击周期内进水ρ(COD)、ρ(NH^(+)_(4)-N)、ρ(TP)分别为192.58,40.96,2.52 mg/L,出水分别为38.16,0.70,0.26 mg/L,去除效果无显著变化,出水TN浓度上升至16.04 mg/L。增加NH^(+)_(4)-N冲击浓度至50 mg/L,冲击周期内NH^(+)_(4)-N降解速率不变,反硝化速率提高,出水ρ(NH^(+)_(4)-N)、ρ(TN)升高至4.95,17.62 mg/L,TN降解主要受碳源不足影响;TP去除效果无变化,冲击后57个周期内除磷系统受到影响,出水TP出现较大波动,最高浓度达到2.6 mg/L。以上结果表明,MPR系统受到NH^(+)_(4)-N冲击后1个周期内,脱氮性能即可恢复,说明冲击对脱氮系统造成了可逆的短期影响,但对除磷系统造成不可逆的长期影响。
王帆王帆蒋维卿蒋维卿王喜超边德军
关键词:MPR
铁泥溶剂热法制备磁性材料及其在水溶液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被引量:5
2015年
以地下水厂含铁污泥为原料,利用一步溶剂热法制备出含有Fe3O4的磁性材料。采用磁学性质测量系统、X射线衍射仪、穆斯堡尔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扫描电镜对铁泥和磁性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地下水厂铁泥含铁量较低(16.6%,质量分数),其杂质主要是硅和铝矿物,粒径约为70 nm,在磁场下不会迁移;经过溶剂热法处理后,生成含有Fe3O4的椭球形磁性材料,粒径达到1.5μm,比饱和磁化强度(Ms)可达18.9 A·m2/kg,在磁场下可迅速向磁极迁移并聚集,体现了良好的磁响应特征。磁性材料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接近粉末活性炭,在5 min内对10 mg/L亚甲基蓝的吸附效率达到92.3%。本研究方法可以处理含铁量较低的铁泥,实现铁泥的资源化利用,制备的磁性材料在染料废水处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方帅刘志强陈瑜霍明昕边德军边德军杨霞耿直
关键词:四氧化三铁亚甲基蓝铁泥溶剂热法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