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咽肿瘤
  • 5篇肿瘤
  • 3篇影像
  • 3篇侵犯
  • 3篇下咽
  • 3篇下咽癌
  • 3篇下咽肿瘤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CT/MR
  • 3篇CT/MRI
  • 2篇影像学
  • 2篇淋巴结转移
  • 2篇颈部
  • 2篇喉咽
  • 2篇喉咽癌
  • 1篇咽后
  • 1篇咽后淋巴结
  • 1篇咽后淋巴结转...
  • 1篇影像特征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
  • 4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邓雪英
  • 5篇苏勇
  • 4篇谢传淼
  • 3篇郑列
  • 3篇曾睿芳
  • 2篇古模发
  • 2篇吴峥
  • 1篇尹韶晗
  • 1篇夏云飞
  • 1篇尹韶涵
  • 1篇张赟

传媒

  • 2篇癌症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医学会放...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186例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影像学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分析下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及规律,探讨Ⅵ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0年8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下咽癌病例186例,均经病理证实,行治疗前CT/MR检查。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下咽癌淋巴结转移率为79%,Ⅱ、Ⅲ区转移最常见,转移率分别为72.0%、54.8%。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咽后壁癌和环后区癌双侧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3.3%和50.0%,梨状窝癌原发灶侵犯过中线后对侧淋巴结转移率(40.0%)较未过中线者(11.1%)明显增高(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Ⅳ区转移、咽后淋巴结转移和食管受侵与Ⅵ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结论:下咽癌淋巴结转移率高,转移遵循一定的规律,跳跃性转移少见。咽后壁癌和环后区癌及梨状窝癌侵犯过中线后易发生双侧淋巴结转移。Ⅳ区转移、食管受侵和咽后淋巴结转移可能是Ⅵ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吴峥邓雪英苏勇古模发曾睿芳谢传淼张赟郑列
关键词:下咽肿瘤淋巴结计算机体层摄影
喉咽癌局部区域侵犯的CT/MRI研究
[背景与目的]了解掌握肿瘤局部区域浸润扩展的特性,是临床确定肿瘤治疗方式和/或范围的前提和关键。目前,有关喉咽癌鼻咽、颅底侵犯及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还一直存在争议,放疗是否必须将其包括在照射范围内还存在疑惑。本研究...
邓雪英
关键词:喉咽癌影像学检查CT影像MRI影像
文献传递
65例喉咽癌局部侵犯的CT扫描结果分析及其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2009年
背景与目的:了解掌握肿瘤局部浸润扩展的特性、准确判定肿瘤局部侵犯范围,是合理准确地定义和勾画肿瘤放射治疗靶体积的前提和关键。但目前喉咽癌相关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喉咽癌CT增强扫描结果的分析,探讨喉咽癌局部侵犯扩展的特性及其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8年9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65例喉咽癌局部浸润侵犯的CT结果。结果:梨状窝癌(50例)容易侵犯杓会厌皱襞(98%)、喉咽后壁(80%)和同侧会厌(82%)、会厌前间隙(66%)、杓状软骨(74%)、声门旁间隙(82%)、室带(72%)、声带(62%)、甲状软骨板(58%)及口咽侧壁(52%)。咽后壁癌(14例)容易侵犯梨状窝(100%)、杓会厌皱襞(92.9%)、环后区(71.4%)、椎前筋膜(71.4%)及食管(64.3%)。1例环后区癌侵犯梨状窝、喉咽后壁、杓会厌皱襞、杓状软骨、声门旁间隙、环状软骨、甲状软骨及食管。结论:喉咽癌局部浸润扩散的途径和方式主要以直接蔓延侵犯为主,由近及远,与原发癌灶紧邻且局部缺乏组织屏障的组织器官更容易受到侵犯和破坏,未发现跳跃或跨越性侵犯。结果提示放射治疗时常规将鼻咽、颅底作为靶体积进行预防照射似无必要。
邓雪英苏勇郑列谢传淼尹韶涵
关键词:喉咽肿瘤局部侵犯CT扫描影像特征靶体积
PF方案化疗同步放射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的5年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用PF方案同期化疗联合放射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5年疗效。方法:52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在放疗第1、5周联合PF方案化疗,DDP70 mg/m2,d1,静脉滴入;5-FU 500 mg/m2,d2起96 h静脉灌注,共2个周期。另配对选取同时期52例单纯放疗者为对照组,两组放疗方法和剂量相似。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鼻咽肿物完全缓解率,同期组高于单放组,P=0.014。>3级毒副反应发生率同期组>单放组,P<0.05。5年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同期组较单放组分别为78.8%vs57.1%(P=0.016)、97.9%vs76.0%(P=0.002)和80.7%vs76.6%(P=0.674)。分层分析,T晚期(T3-4N0-1M0)同期组仅在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明显提高(P=0.025),N晚期(T1-4N2-3M0)同期组在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总生存率均有提高(P=0.038;P=0.008),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结论:PF方案同期化放疗提高了局部中晚期鼻咽癌5年总生存率及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对提高N晚期病例的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也有潜在获益。
曾睿芳苏勇邓雪英夏云飞吴峥
下咽癌颈部及咽后淋巴结转移的CT/MRI分析被引量:22
2010年
背景与目的:下咽癌早期即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然而关于下咽癌区域淋巴结尤其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报道少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下咽癌CT/MRI扫描结果的分析,探讨下咽癌区域淋巴结特别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09年3月我院病理证实的88例下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CT/MRI结果。对其局部分期、各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相互关系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研究。结果:下咽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为73.9%,Ⅱa、Ⅱb、Ⅲ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1.4%、44.3%及37.5%。Ⅰ、Ⅳ、Ⅴ、Ⅵ区及咽后淋巴结转移都较少,并且均合并Ⅱ、Ⅲ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Ⅰb、Ⅲ区淋巴结转移与Ⅳ区淋巴结转移,Ⅱb区、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Ⅳ区淋巴结转移与Ⅵ区淋巴结转移,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途径遵循一定的规律,跳跃性转移少见,以Ⅱ、Ⅲ区转移最常见。双侧颈部淋巴结可能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邓雪英苏勇郑列谢传淼古模发曾睿芳尹韶晗
关键词:下咽肿瘤咽后淋巴结
下咽癌局部区域侵犯的CT/MRI分析及放射治疗范围的探讨
背景与目的:目前,有关下咽癌鼻咽、颅底侵犯及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还一直存在争议,放疗是否必须将其包括在照射范围内还存在疑惑。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下咽癌CT/MRI扫描结果的分析,探讨下咽癌局部区域浸润扩展的范围和特性,特别是...
邓雪英苏勇郑列谢传淼曾睿芳
关键词:下咽肿瘤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