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邰宁正

作品数:10 被引量:65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瘢痕
  • 6篇肉毒
  • 4篇肉毒毒素
  • 4篇瘢痕疙瘩
  • 4篇细胞
  • 3篇A型肉毒毒素
  • 3篇创面
  • 2篇愈合
  • 2篇增生
  • 2篇增生性瘢痕
  • 2篇肉毒素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兔耳
  • 2篇注射
  • 2篇注射治疗
  • 2篇免疫调节
  • 2篇免疫调节作用
  • 2篇Α-SMA

机构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0篇邰宁正
  • 9篇范志宏
  • 8篇王琳
  • 2篇傅敏刚
  • 1篇杨君毅
  • 1篇王涛
  • 1篇陈海珍
  • 1篇陈蕊

传媒

  • 4篇组织工程与重...
  • 3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年份

  • 9篇2009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树突状细胞与Foxp3^+细胞在瘢痕疙瘩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2009年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与Foxp3^+细胞(T调节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相互关系和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应用磁珠分离、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检测瘢痕疙瘩患者(K组,15例)和正常人(N组,15例)外周血中Foxp3^+细胞和成熟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MHCⅡ、CD83的表达和功能,分离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分别与CD4^+CD25^+细胞共培养,测定Foxp3^+细胞生成和IL-10的表达。结果①K组Foxp3^+细胞占CD4^+CD25^+细胞的(1.45±0.22)%,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的浓度为(-),明显低于N组[(5.63±0.95)%,(137±12)ng/L],P〈0.05;②K组MHCⅡ^+CD83^+细胞占(85.47±4.13)%,培养上清中IL-12 p70的浓度为(263±21)ng/L,明显高于N组[(12.79±6.84)%,(-)],P〈0.05;③K组DC与CD4^+CD25^-细胞共培养,3d后诱导的Foxp3^+细胞占CD4^+细胞的(0.27±0.18)%,分泌的IL-10浓度为(-),明显低于N组DC与CD4^+CD25^-细胞共培养诱导的Voxp3^+细胞含量和IL-10浓度[(2.53±0.72)%,(79.6±3.24)ng/L],P〈0.05。结论①外周血中Foxp3^+细胞的表达减少,功能降低提示瘢痕疙瘩患者可能存在外周的主动免疫抑制功能减弱;②瘢痕疙瘩患者中树突状细胞与Foxp3^+细胞之间存在免疫调节作用;③Foxp3^+细胞与瘢痕疙瘩的发病关系密切。
邰宁正王琳范志宏
关键词:瘢痕疙瘩树突状细胞免疫调节
A型肉毒毒素局部应用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创面愈合和瘢痕增生的影响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 研究A型肉毒毒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8只日本大耳白兔,体重3kg,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将兔耳创面分为A型肉毒毒素治疗组(T组)和瘢痕组(S组),每组48个创面。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和瘢痕增生情况。术后28d,同法另取4只兔子的兔耳腹面健康皮肤为空白组(B组),收集标本。测量S、T组标本HE切片的瘢痕增生指数HI,流式细胞仪分析2组标本中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western.blot检测S、T、B组标本中Ⅰ、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结果①T组标本的瘢痕增生指数H1较S组显著降低,P〈0.01;②蛋白水平上,T组的胶原Ⅰ、Ⅲ蛋白表达和胶原Ⅰ/Ⅲ比值均较S组显著降低,P〈0.01;③S组分布于G2-M期和S期的成纤维细胞较T组显著增多,而静止期G0—G1的细胞则显著减少,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应用能抑制兔耳增生瘢痕的形成,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减少瘢痕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合成,降低胶原Ⅰ,Ⅲ比值,为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王琳邰宁正范志宏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下颌骨斜行截骨11例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下颌骨斜行截骨术在下颌角肥大中的临床效果,及与传统口内入路下颌骨外板劈除手术计较利弊。方法对11例下颌角肥大患者,分别施行口内入路下颌骨斜行截骨术。结果术后对11例下颌骨肥大患者3~6个月的随访,术后下颌骨升支与体部的角度接近正常,侧面观形态自然,弧线优美,体表无瘢痕。结论该手术方法不仅能有效矫治以下颌骨肥大为表现的下面部过宽,而且术后保持了正常下颌骨侧面应有的自然形态,手术操作比较简单,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下颌骨肥大矫治术式。
杨君毅邰宁正王涛陈海珍范志宏
关键词:下颌骨截骨
树突状细胞与Foxp3<'+>细胞在瘢痕疙瘩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目的: 本课题从免疫应答的起点和调控水平深入研究了成熟/未成熟树突状细胞(m/imDC)、调节性T细胞(Treg)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调节性T细胞(imDC-Treg)正反馈环在瘢痕疙瘩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邰宁正
关键词:瘢痕疙瘩树突状细胞调节性T细胞免疫调节
文献传递
Treg细胞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作用
2009年
病理性瘢痕是南于胶原等大量结缔组织的合成大于分解而导致基质过度合成、沉淀而形成。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机制和抑制措施,一直是整形美容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近20年来的研究发现,免疫学相关因素在病理性瘢痕发病与防治巾具有重要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邰宁正王琳范志宏
关键词:病理性瘢痕TREG细胞结缔组织免疫学
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瘢痕疙瘩顽固性痛痒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6
2009年
目的探索治疗瘢痕疙瘩患者顽固性痛痒的新疗法。方法经常规激素治疗(1~2mL/次·月,平均5.2次)后痛痒无明显改善的瘢痕疙瘩患者35例,年龄18~55岁。随机单盲法分为A型肉毒素注射组(T组)16例,得宝松注射组(C组)19例。随访1次/月,共6个月。采用VAS量表评估痛痒症状的变化,记为V随访次数,统计分析V值,评价疗效。免疫组化检测疗程结束后,两组瘢痕内切除组织的SP表达(T组9例,C组11例)。结果除V0外,两组间各观察点V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各观察点的VA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组各观察点的VAS值逐步缓慢下降,其中V1vsV0,V6vsV5有显著差异。与C组相比,T组切除的瘢痕组织内SP阳性染色较少。结论肉毒素A注射治疗瘢痕疙瘩患者的顽固性痛痒疗效明显并具有时间依赖性;肉毒素A可能是通过减少瘢痕内的SP含量达到治疗效果的。肉毒素注射可作为治疗瘢痕疙瘩顽固性痛痒的有效手段。
王琳邰宁正傅敏刚范志宏
关键词:A型肉毒素瘢痕疙瘩
A型肉毒素对大鼠皮肤中神经肽SP、CGRP及创面组织表达TGF-β1和α-SMA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A型肉毒素(BTA)对皮肤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肽SP、CGRP的影响及其对皮肤创伤愈合的意义。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C组(空白对照组)和E组(肉毒素注射组),20只/组。肉毒素A预注射后7d,在鼠背部建立以4个注射点为中心的创面模型,面积1cm×1cm。测量术后3d和7d的创面面积。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BTA注射后第7天(术前)和创面愈合后(术后14d)的皮肤组织中感觉神经肽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以及创伤愈合中的重要分子TGF-β1和α-SMA的mRNA表达。结合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切片中上述4种物质阳性染色的积分光密度OD值。结果①各组创面于术后14d基本愈合。与C组相比,E组术后3d、7d的创面面积无差异(P>0.05);②E组术前和术后14d的皮肤组织中SP、CGRP、TGF-β1和α-SMA的mRNA表达和OD值较C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局部皮下注射BTA不影响创面愈合的时间和速度;②BTA能减少创面愈合过程中皮肤神经末梢对SP、CGRP的释放和创面愈合过程中TGF-β1和α-SMA的表达。
王琳邰宁正陈蕊范志宏
关键词:肉毒素A创面愈合
肉毒毒素A对大鼠皮肤及创面组织中SP、CGRP、TGF—β1和α-SMA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A对周围神经末梢释放的感觉神经肽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创面组织表达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低剂量组(L组)和高剂量组(H组),每组20只大鼠。肉毒毒素A预注射后7d,在鼠背部建立以4个注射点为中心的创面模型,创面面积1cm×1cm。于术前及术后3、7、14d,测量创面面积,免疫组织化学和Axioplan 2 Imaging图像分析软件检测多聚甲醛灌注后创面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以及创面愈合中的重要分子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积分吸光度A值,分析肉毒毒素A对上述物质表达的影响及意义。结果①各组创面于术后14d基本愈合。术后3、7d的3组创面面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各时相点的皮肤及创面组织中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组〈L组〈C组。结论①局部皮下注射肉毒毒素A不影响创面愈合的时间和速度;②肉毒毒素A可减少创面愈合过程中周围神经末梢对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释放和创面愈合过程中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王琳邰宁正范志宏
关键词:肉毒杆菌毒素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瘢痕疙瘩患者的顽固性痛痒观察被引量:11
2009年
难忍的疼痛和瘙痒是瘢痕疙瘩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且部分患者经正规激素治疗后痛痒仍无明显缓解,我们采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A)注射治疗27例此类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王琳邰宁正傅敏刚范志宏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瘢痕疙瘩注射治疗痛痒顽固性
A型肉毒毒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中P物质、β1转移生长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iumtoxintypeA,BTA)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中P物质(substanceP,SP)、β1转移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一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musleactinA,αSMA)的影响及意义。方法12只日本大耳白兔,体重3kg,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将兔耳创面分为BTA注射组(I组)和瘢痕组(S组),每组72个创面。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和瘢痕增生情况,统计术后14d时的创面愈合率。术后28d时,同法另取6只兔子的兔耳腹面正常皮肤为空白对照组(C组),收集3组标本。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标本中SP、TGF-β1和α—SMA的mRNA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α—SMA的蛋白表达。结果(1)术后14d,Ⅰ组与S组的创面愈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组SP和TGF一β1、α—SMA的mRNA含量较S组显著降低,但仍高于C组(P〈0.05);(3)蛋白水平上,3组的α—sMA表达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组〉Ⅰ组〉C组。结论BTA注射不延迟创面愈合,并减少了兔耳增生瘢痕中SP、TGF-β1和α—SMA的mRNA表达,为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王琳邰宁正范志宏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增生性瘢痕P物质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