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慧敏
- 作品数:8 被引量:209H指数:7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几种转基因抗虫水稻对蜘蛛生长及捕食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5年
- 以稻田中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室内条件下拟水狼蛛、食虫瘤胸蛛取食3种转基因水稻(克螟稻1号、转基因抗虫恢复系、Ⅱ-32/RBS杂交F1)上褐飞虱后对其生长、繁殖、捕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取食转基因水稻上褐飞虱的两种蜘蛛饲养7、14、21 d后,其体重增长率和死亡率与取食非转基因水稻上的相比无显著差异;取食转基因水稻褐飞虱的蜘蛛具有很高的生存率;功能反应的捕食量也无显著差异。这表明这3种转基因水稻对供试蜘蛛无明显影响。
- 邱慧敏董波吴进才王锋傅强张志涛
-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褐飞虱蜘蛛
- 稻田常用农药对水稻3个品种生理生化的影响被引量:113
- 2003年
- 报道了稻田常用的 5种农药 (扑虱灵 ,吡虫啉 ,井冈霉素 ,杀虫双 ,三唑磷 )对水稻 3个品种 (秀水 110 ,秀水 6 3,镇稻 2号 )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用药后 3d ,5种农药处理均导致水稻体内草酸含量不同程度的下降 ,多数农药对秀水 110、镇稻 2号的影响大于秀水 6 3;农药对还原糖的影响不明显 ;对叶绿体含量的影响在不同品种间有差异 ,5种农药处理均引起镇稻 2号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 ,三唑磷、吡虫啉、井冈霉素对秀水 6 3影响较大 ,扑虱灵、杀虫双则不明显 ;农药对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的影响也因品种和农药而异 ,同样对秀水 6 3的影响小于镇稻 2号和秀水 110 ,但对镇稻 2号除三唑磷处理GST显著下降外 ,吡虫啉、井冈霉素、杀虫双处理GST显著上升 ,扑虱灵处理对GST影响不大 ;5种农药严重影响了 3个水稻品种的光合速率 ,几乎所有处理光合速率均显著受抑制 ,最大抑制率可达 32 % ,其中对镇稻 2号和秀水 110的影响大于对秀水 6 3的。
- 吴进才许俊峰冯绪猛刘井兰邱慧敏罗时石
- 关键词:稻田农药水稻品种生理学生物化学
- 田间蜘蛛集团对飞虱的每日捕食量与室内、盆栽水稻的捕食作用比较被引量:17
- 2002年
- 采用控制论中的脉冲采样法结合杀死飞虱计数法研究了田间蜘蛛对飞虱的每日捕食量估计并与室内、盆栽罩笼水稻功能反应的捕食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田间蜘蛛平均每头每日对飞虱的捕食量为 0 .669头 ,这一捕食量比室内和盆栽水稻的捕食量要小得多 ;田间捕食百分率与飞虱密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 ,即飞虱低密度和高密度捕食百分率均低于中等密度 ,在每穴 1 0头飞虱左右 ,捕食量和捕食百分率最高。在有一定存量蜘蛛时 ,捕食量与微蛛、狼蛛数量呈显著的二元线性回归关系 ,但偏相关系数为负。由此表明随蜘蛛密度的增加捕食量反而下降 。
- 吴进才姜永厚杨国庆邱慧敏刘井兰王洪全
- 关键词:飞虱捕食作用捕食量稻田
- 稻田蜘蛛生态位变化及杀虫剂对捕食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4
- 2002年
- 通过对稻田各蜘蛛和害虫空间生态位的研究发现 ,空间生态位宽度随季节而变化 ,狼蛛的生态位宽度值逐渐变大 ;肖蛸两头高中间低 ;微蛛在 7月下旬最大 ;球腹蛛在 8月下旬 9月上旬最大。各类群的数量是影响该类群空间生态位的重要因素。空间生态位具有明显的日节律 ,狼蛛在 7~ 8月份以中午最宽 ,微蛛变化不大 ;肖蛸在 7~ 8月份下午的生态位宽度值大于上午 ,9月份则上午大于下午 ;球腹蛛 7~ 8月份以上午为最大 ;跳蛛下午大于上午。不同种类农药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施用对各类蜘蛛存活率及捕食功能的影响不同 ,杀虫双上午用药对蜘蛛集团的捕食功能减退率影响较小 。
- 姜永厚吴进才徐建祥刘井兰邱慧敏杨国庆王洪全
- 关键词:稻田蜘蛛杀虫剂捕食功能
- 水对稻田蜘蛛捕食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03年
- 采用脉冲抽样法调查 ,将两年的田间飞虱每日被捕食量与捕食性天敌密度的资料分为有水和无水两组 ,分析了两种条件下飞虱被捕食量、被捕食百分率与蜘蛛密度、飞虱平均拥挤度的关系 ,并在室内模拟有水和无水分别进行了拟水狼蛛 ( Pirata subpiraticus)和食虫瘤胸蛛 ( Oedothorax insecticeps)对褐飞虱 ( N ila-parvata lugens Sta。l)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 :飞虱被捕食百分率随飞虱平均拥挤度增加而呈递减趋势 ;在同一飞虱平均拥挤度时 ,有水时飞虱被捕食量大于无水 ;有水时飞虱被捕食量与水狼蛛密度呈二次抛物线型关系 ,水狼蛛密度在每穴 1 .4头时 ,飞虱被捕食量最大 ;无水时飞虱被捕食量与水狼蛛密度呈线型关系 ;两种条件下飞虱被捕食量与微蛛密度的关系不明显。室内功能反应同样证实了水狼蛛在有水时的捕食量大于无水 ,前者比后者高 1 .5倍 ,而食虫瘤胸蛛无明显差异。
- 杨国庆吴进才王洪全姜永厚邱慧敏
- 关键词:捕食者捕食量捕食功能飞虱农业害虫
- 4种农药对水稻籽粒生长模型参数的影响被引量:22
- 2004年
- 研究了稻田常用的4种农药对水稻籽粒充实的影响。于水稻破口期一次性标记200个稻穗。后每隔4d每小区取回20个稻穗烘干。每稻穗分别摘取10粒强势粒和弱势粒,去壳称重,计算百粒米重。根据籽粒生长模型,计算起始生长势R0,旺盛生长期△t,旺盛生长期内干物质累积生长量GT,最大生长速率Vmax及饱和生长量K。结果表明,强弱势粒的所有上述参数均受到农药处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吡虫啉2个剂量(有效成分22.5gha-1、45gha-1)处理GT、K值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10.68%、0.59%和8.79%、8.66%。高剂量处理△t比对照缩短4.57d。井冈霉素高剂量(有效成分225gha-1)处理△t也显著变小。吡虫啉高剂量对弱势粒增重和生长速率影响显著,在旺盛生长期内GT比对照下降29.88%。田间考种结果显示,吡虫啉低剂量和高剂量处理千粒重分别比对照下降3.88%和9.77%。其它处理影响不显著。
- 吴进才董波李冬虎邱慧敏杨国庆
- 关键词:水稻农药籽粒充实
- 田间蜘蛛集团对飞虱的每日捕食量与室内、盆栽水稻的捕食作用比较
- 2002年
- 田间蜘蛛集团对害虫的精确估计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脉冲采样结合杀死飞虱计数法研究了田间蜘蛛集团对飞虱的每日捕食量估计并与室内、半田间 (盆栽水稻 )的功能反应的捕食作用进行了比较。获得了相对精确的捕食量定量估计值。设 t- t+△ t期间被捕食量的公式为 :Y t=(N t+ H t + M t) - (N t + 1+ Pt + Et+ D t)式中 N t、N t + 1分别为 t和 t+△ t期间飞虱数量 ;H t、M t、Pt、Et、D t分别为 t- t+△ t期间新孵化的若虫数 ,成虫迁入 ,飞虱被寄生死亡 ,成虫迁出和飞虱自然死亡数。上述数据结合一些辅助试验获得。结果表明田间蜘蛛平均每日每头对飞虱的捕食量为 0 .6 99头 ,这一捕食量比室内和半田间的捕食量要小得多。分析表明田间蜘蛛集团的捕食百分率与飞虱密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 ,即飞虱密度低于中等密度。在每穴 10头飞虱左右 ,捕食量和捕食百分率最高。在有一定存量蜘蛛时 ,捕食量与微蛛、狼蛛数量呈显著的二次线性回归关系 ,其回归方程为 :Y=0 .6 2 0 6 4- 0 .0 6 6 7(± 0 .0 12 187) X1- 0 .19116 (± 0 .0 2 885 2 1)X2± 0 .0 85 19式中 Y为蜘蛛捕食百分率 ,X1、X2分别为微蛛、狼蛛数量。回归方程的偏回归系数为负值 ,且狼蛛的负回归系数是微蛛的 2 .87倍 ,表明随蜘蛛密度增加 ,飞?
- 吴进才姜永厚邱慧敏杨国庆
- 两种选择性农药的使用对刺激三化螟产卵及水稻生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8
- 2003年
- 扑虱灵、吡虫啉是选择性杀虫剂,主要目标是同翅目昆虫。经2年3个代次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非目标害虫三化螟幼虫取食2种农药处理的秀水63,其后代成虫产卵量显著高于对照,刺激了三化螟产卵。但这种效应又与水稻品种有关,对三化螟有中等抗性的镇稻2号不明显。另外,低龄幼虫(1龄)处理后刺激成虫产卵比高龄幼虫(3龄)处理更明显。生化测定表明,扑虱灵、吡虫啉处理后,水稻植株的草酸含量有一定下降,叶片光合速率显著下降,还原糖除扑虱灵在秀水63外,均有显著增加,谷胱甘肽-S-转移酶因水稻品种和农药而异。
- 吴进才王爱华许俊峰杨国庆邱慧敏李东虎
- 关键词:农药三化螟产卵水稻生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