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传平
- 作品数:49 被引量:8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计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建筑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 一种圆柱体波流载荷的消减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柱体波流载荷的消减方法。本发明方法是在圆柱波流载荷的待消减段上设置一圆筒形套层,在套层上开多个排气孔,套层的两端与圆柱体表面密封连接,然后向套层与圆柱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不间断地充入压强为p的流体,该流体通...
- 涂程旭邵传平陈野军
- 矩形柱二维尾流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对长宽比为3∶1的矩形柱尾流进行了稳定性研究.实验发现当雷诺数接近临界值时,未加扰动的矩形柱尾流呈二维定常状态.当在柱体上游一定位置和下游靠近柱体的位置上沿垂直于来流方向施加一个宽度很小的短时脉冲射流扰动以后,扰动随时间放大,并出现旋涡脱落现象,并且这种扰动激发的旋涡脱落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不会衰减.而在下游较远处施加同样的扰动时,扰动将会衰减,不能激发出持续的旋涡脱落.数值模拟再现了上述实验结果,并且表明,当扰动强度(脉冲射流出口速度)较小时,不会出现持续的规则旋涡脱落,只有当扰动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旋涡脱落才能被激发.
- 刘喆邵传平
- 关键词:矩形柱脉冲扰动
- 小控制件对流向振荡柱体尾流的抑制
- 研究了沿流向振荡的柱体尾流的控制问题.在柱体下游一定位置设置一个窄条形控制件,控制件长度与柱体长度相同,宽度b和厚度h分别为柱体直径D的0.2倍和0.02倍.实验中控制件边长b与来流方向垂直放置,通过调节控制件位置(X/...
- 邵传平陈野军
- 关键词:控制件
- 流向振荡柱体尾流控制研究进展
- 2014年
- 详细介绍了近几年采用尾部喷射、隔离板和小窄条控制件等3种方法对流向振荡柱体绕流旋涡脱落的抑制情况.在研究范围内存在非锁频和3种锁频旋涡脱落模式.风洞实验表明,尾部喷射对这4种模式都有抑制效果,窄条控制件对非锁频和2种锁频模式具有抑制效果,而隔离板仅对非锁频和1种锁频模式有效.在不同流动和振荡条件下找出了每种方法的有效控制区。
- 邵传平陈野军王赛秦广素
- 关键词:风洞实验锁频减阻控制机理
- 窄条控制件对流向振荡柱体尾流旋涡脱落的抑制被引量:5
- 2014年
- 在流向振荡圆柱体尾流中施加一个静止的窄条控制件,对尾流涡脱落及作用于柱体的平均和脉动力进行抑制.未加控制情况下,存在非锁频和3种锁频状态的涡脱落模式.流动显示及尾流脉动速度谱和脉动升力谱的分析表明,当控制件位于有效控制区域时,可抑制非锁频和2种锁频状态下的旋涡脱落,并且使脉动升力和平均阻力有明显减少.本文研究了柱体的振频、雷诺数,窄条宽度及阻塞度对有效区的影响并探讨了控制机理.
- 秦广素陈野军邵传平
- 关键词:旋涡脱落锁频
- 防护林带:湍流的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被引量:10
- 2003年
- 虽然防护林用于减小风速、控制热量和水汽传递及污染物扩散、改善气候与环境、增加作物产量等已经有几百年了,但直到近几十年,人们才开始系统地研究防护林空气动力学的遮蔽机制.在本综述中,我们考察了绕防护林带的流动与湍流控制机制,最新的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情况;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数据的比较,来了解防护林带结构与防风效果之间的关系;讨论数值分析如何及为什么能够得到所需要的结果.本文将从多孔隙防护林带流动基本方程组的推导开始,讨论数值模型及模拟过程,对附体与分离流动进行预测;分析了遮蔽机制与动量交换;对风向、防护林密度、宽度和三维性对流动与湍流的影响作了系统的论述.还对热流和土壤水分蒸发的新模型及数值模拟作了简述.最后,我们对网络工作站、群和高性能分布式并行计算机及其对防护林带模型预报能力的提高作了讨论.
- WANG HaoTakle Eugene SShen Jinmei邵传平王薇李家春
- 关键词:防护林带湍流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空气动力学风工程
- 一种消减桥梁风振的方法
- 本发明主要涉及桥梁涡激振动消减方法,用于抑制大跨度桥梁因为风力导致涡激振动而造成的结构受损,所述方法为通过在桥梁伸长方向上安装横截面为风车形的控制件来实现,本发明能够明显的改善桥梁的气动性能,提高其抗风稳定性,在不对桥梁...
- 曹修伟邵传平
- 文献传递
- 双轴旋转式细胞/组织三维培养器
- 本发明涉及组织工程中的双轴旋转式细胞/组织三维培养器。主要由内筒培养液流动室、细胞培养室、外侧为气室的三筒套装一体化结构的培养器主体,培养器主体安装在作2个自由度旋转的横向转动框架上,气室和培养液流动室分别用轴通过转速调...
- 陶祖莱席葆树高宇欣邵传平王战会
- 文献传递
- 钝体尾流控制机理及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08年
- 首先从涡脱落生成理论出发对钝体尾流控制方法进行了分类,并简单介绍了国内尾流控制研究情况.之后介绍了我们用窄条或小方柱取代小网柱后,对Strykowsky和Sreenivasan控制方法的改进及其在高雷诺数下对网柱和方柱尾流涡脱落的有效抑制情况,并探讨了控制件钝度对抑制效果的影响.第3部分用实验数据对各个涡脱落生成模型做了分析与检验,指出控制件方法的机理与改变钝体分离位置、减小钝体背压吸力、改变流动的展向相关性、防止钝体两侧剪切层相互作用等无关,而与钝体近尾流速度剖面的局部修正及其稳定性的改变有关.最后简单介绍了控制件方法今后研究工作展望及其工程应用前景.
- 邵传平
- 关键词:钝体尾流旋涡脱落高雷诺数
- 中等雷诺数圆柱尾流旋涡脱落的控制被引量:12
- 2002年
- 介绍通过实验对圆柱尾流旋涡脱落进行抑制的方法及其结果.实验模型的展径比为38,实验的雷诺数范围为3×102~1.6×103.抑制方法是在圆柱(直径为D)表面沿展向每隔一定间距伸出一直径0.18D、长度为1.5D的小棒.实验结果表明,当棒间距小于3D,棒与来流夹角在30°~90°范围内,可有效抑制旋涡脱落.
- 邵传平鄂学全魏庆鼎朱凤荣
- 关键词:圆柱尾流流致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