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誉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电图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消融
  • 2篇消融治疗
  • 2篇房颤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导管消融治疗
  • 1篇动脉根部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心电图P波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心房颤动患者
  • 1篇血压

机构

  • 4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6篇邹誉
  • 4篇李莹
  • 2篇谭红伟
  • 2篇张旭敏
  • 2篇周建
  • 2篇邱建平
  • 2篇李继敏
  • 2篇刘学波
  • 1篇邸若岷
  • 1篇王丽洁
  • 1篇陈发东
  • 1篇周达新
  • 1篇高力明
  • 1篇韦炜
  • 1篇刘学波
  • 1篇叶梓

传媒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P波形态分析及导管消融
目的:探讨心房内各部位起搏心电图P波形态特征,根据其P波形态初步判断其对于心房各起源部位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电生理检查,术中未行心房内线性消融的患者,利用射频大...
邹誉
关键词: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P波形态房性心动过速三维标测心电图P波形态
文献传递
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及右冠状动脉窦的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分析及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左冠状动脉窦及右冠状动脉窦起源的室性早搏(室早)心电图特征。方法:入选成功行主动脉根部室早消融的患者20例,按消融部位分为左冠状动脉窦室早组(LCC组)15例、右冠状动脉窦室早组(RCC组)5例,比较两组心电图特征。结果:RCC组患者Ⅰ导联均为R波;LCC组患者Ⅰ导联4例为QS波,10例为RS或rs波,1例为R波(χ^2=16.80,P〈0.01)。与RCC组比较,LCC组患者Ⅲ导联R波振幅增高[(2.01±0.45)mV对(1.45±0.33)mV,P〈0.05]、aVL导联QS波振幅加深[(1.20±0.24)mV对(0.65±0.21)mV,P〈0.01]、R波振幅Ⅲ/Ⅱ比值及QS波振幅aVL/aVR比值增大(1.09±0.12对0.80±0.12,P〈0.001;1.31±0.35对0.60±0.24,P〈0.001)、Ⅰ导联QRS波时限缩短[(78±32)ms对(120±13)ms,P〈0.05]、aVL导联QRS波时限延长[(128±14)ms对(100±24)ms,P〈0.05]。除1例患者因起源点临近左冠状动脉开口而放弃消融外,其余均消融成功。平均随访(13±6)个月,无复发病例及并发症。结论:对于体表心电图提示室早起源于左室流出道的患者,Ⅰ导联R波提示RCC室早,Ⅰ导联RS或rs波提示LCC室早;与RCC室早相比,LCC室早Ⅲ导联R波振幅较高、aVL导联QS波振幅较大、R波振幅Ⅲ/Ⅱ比值及QS波振幅aVL/aVR比值增大。
谭红伟张旭敏邹誉周建李莹邱建平刘学波
关键词:室性早搏射频消融主动脉根部心电图
冠心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方案的研究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调查冠心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现状,分析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决策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提高规范化抗栓治疗。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6年9月在上海市东方医院心内科住院诊疗的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1742例,其中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384例(22.0%),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诊断、合并疾病、化验检查、出院时治疗用药等相关资料。依据患者出院时使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分组,使用CHADS2、CHA2DS2-VASe评分评估血栓形成风险、HAS-BLED评分评估出血风险,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的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情况。结果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在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持续性房颤患者心功能Ⅲ~Ⅳ级的比例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分别是阵发性房颤组14.4%和持续性房颤组18.9%(P〈0.05),出血性脑卒中分别是1.5%和1.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4例人选患者中男209例(54.5%),女175例(45.6%),平均年龄(75±9.28)岁。CHADS2评分≥2分的患者302例(78.6%),平均值(2.7±1.4)分,CHA2DS2-VASe评分≥2分的患者共368例(95.8%),平均值(4.3±1.7)分。HAS-BLED评分≥3分的患者213例(55.5%),平均值(3.3±0.5)分。其中使用华法林者134例(34.9%),未使用华法林者250例(65.1%),其中仍有37例(9.6%)未接受任何抗栓治疗。384例患者中稳定性冠心病患者309例(80.5%),其中12个月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51例,抗凝治疗比例35.7%,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比例35.3%;未行PCI患者258例,抗凝治疗比例38.0%,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比例10.9%,单抗凝治疗比例39.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钱军陈建峰王丽洁李继敏邹誉高力明杨亚莉李莹
关键词:心房颤动冠状动脉疾病抗凝药
安立生坦治疗肺动脉高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初步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初步观察安立生坦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研究,入选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8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高压分类第1和第4大类),给予安立生坦2.5~5.0mg/次、1次/d口服治疗,治疗12周研究结束。分别记录基线资料和治疗12周时的6min步行距离(6MWD)、世界卫生组织心功能分级(WHO—FC分级),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肝功能等。对治疗前后6MWD、WHO—FC分级、NT—proBNP、肝功能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入选28例患者,男9例,女19例,平均年龄(35±17)岁。基线6MWD为(372±86)m,WHO—FC分级Ⅱ级11例、Ⅲ级15例、Ⅳ级2例,肝功能均正常。治疗12周后,患者6MWD增至(443±96)m(P=0.000);WHO—FC分级明显改善为I级4例、Ⅱ级18例、Ⅲ级6例(P=0.000);中位NT—proBNP值由基线时的732ng/L降至329ng/L(P=0.046)。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变化。结论安立生坦能明显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心功能和运动耐力,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陈发东周达新邸若岷邹誉韦炜刘学波
关键词:高血压肺性
压力感知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评价新型压力感知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81例,依据消融导管使用情况分为压力导管组(使用压力感知导管进行消融术)27例及对照组(使用普通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消融术)54例。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术中肺静脉隔离率、手术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计算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率;压力导管组将环肺静脉消融环分为6个节段,记录每个节段消融导管压力数值,计算各节段总的压力平均值。消融术后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房颤复发率。结果两组肺静脉电隔离率均为100%,两组恢复窦性心律率比较,P﹥0.05。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肺静脉-左房传导恢复率比较,P均﹥0.05;环肺静脉消融各节段压力平均值在10 g左右;消融术后6个月,压力导管组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1.1%比14.8%,P<0.05)。结论压力感知导管消融治疗能降低房颤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率。
谭红伟张旭敏邹誉周建李莹邱建平刘学波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接触力
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对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对行冠状动脉(冠脉)药物涂层支架术患者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31例行冠脉药物涂层支架术且术后1年复查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其中214例术后1年内服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17例术后服用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组),比较两组术后1年ISR的发生率及再次血运重建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分析结果显示,西洛他唑组男性患者比例(88.2%vs 76.6%,P<0.001)及有消化道出血病史比例(35.3%vs 0.9%,P<0.001)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其他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术后1年,冠脉造影结果显示:西洛他唑组与阿司匹林组ISR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4%vs 12.1%,P=0.06);西洛他唑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术与阿司匹林组无统计学差异(5.9%vs 6.1%,P=0.974);两组其他冠脉病变进展需行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比例亦无明显差异(17.6%vs 15.4%,P=0.734)。结论对于行冠脉药物涂层支架术的患者,使用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与传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预防ISR效果相当。对于消化道出血高风险或阿司匹林不耐受的人群,可考虑使用西洛他唑替代阿司匹林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李继敏叶梓邹誉李莹
关键词:西洛他唑氯吡格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