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杰

作品数:11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放疗
  • 4篇食管
  • 4篇食管癌
  • 2篇蛋白
  • 2篇预后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术后
  • 2篇肿瘤
  • 2篇腺癌
  • 2篇老年
  • 2篇癌患者
  • 1篇蛋白比
  • 1篇调强
  • 1篇调强放疗
  • 1篇多西他赛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循环肿瘤细胞
  • 1篇炎症

机构

  • 11篇皖北煤电集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11篇郑杰
  • 5篇童薇
  • 5篇刘勇
  • 4篇葛曦
  • 3篇孟凡伟
  • 3篇马志宇
  • 2篇朱艳丽
  • 2篇刘华
  • 1篇沈学明
  • 1篇郁玲

传媒

  • 2篇临床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调强放疗同步TP化疗对老年进展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及随访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同步TP(多西他赛+顺铂)化疗对老年进展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并随访观察患者生存情况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5例老年进展期食管癌患者开展前瞻性试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单一组(n=52)与联合组(n=53)。单一组患者给予调强放疗,联合组患者给予调强放疗同步TP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2年,统计患者1年、2年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84.91%)明显高于单一组(6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损伤、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神经毒性及心脏损害的发生率(22.64%、64.15%、18.87%、11.32%、5.66%)与单一组(9.62%、51.92%、23.08%、3.85%、1.9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Ⅰ+Ⅱ级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脱发的发生率(64.15%、43.40%、26.42%)明显高于单一组(42.31%、23.08%、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Ⅲ+Ⅳ级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脱发的发生率(11.32%、3.77%、1.89%)与单一组(5.77%、0.00%、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1年、2年总生存率(73.58%、54.72%)均高于单一组(48.08%、2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1年、2年肿瘤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18.87%、36.92%、7.55%、15.09%)均低于单一组(36.54%、61.54%、21.15%、3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同步TP化疗可明显提高老年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并可提高其生存率,减低肿瘤复发率、转移率,改善预后,另虽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增加,但症状相对较轻,经积极对症干预后可缓解,患者能够耐受。
葛曦郑杰杜小雷朱艳丽赵玉魁曹红霞
关键词:进展期食管癌调强放疗多西他赛生存率
上腔静脉综合征26例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对肿瘤导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6例肿瘤伴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均采用放射治疗,放疗用6 mV-X线,开始剂量为每次3.0~4.0 Gy,每天1次,每周5次,3~5次后改为常规分割。结果 26例患者经过治疗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5例,无变化2例,进展0例,总有效率为92.3%。结论放射治疗可作为恶性肿瘤伴上腔静脉综合征治疗的首选方法,放射治疗对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具有良好的缓解效果,不良反应轻,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郑杰
关键词:上腔静脉综合征恶性肿瘤
调强放射技术与切线野三维适形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技术与切线野三维适形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82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调强组与适形组,各41例。适形组采取切线野三维适形技术,调强组采取调强放射技术。统计两组全乳靶区剂量分布情况、全肺受量、心脏受量、治疗前后miR-765及miR-21相对表达量、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调强组CI、Dmean高于适形组,HI、Dmax小于适形组(P<0.05),两组Dmin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调强组Dmean及V5小于适形组(P<0.05),两组V2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调强组Dmean及V20、V40小于适形组(P<0.05);治疗后两组miR-765相对表达量较治疗前增高,miR-21较治疗前降低,且调强组miR-765相对表达量高于适形组,miR-21低于适形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降低,CD8+较治疗前增高,但调强组CD3+、CD4+、CD4+/CD8+高于适形组,CD8+低于适形组(P<0.05);调强组骨髓抑制(29.27%)、急性皮肤反应(63.41%)发生率低于适形组(53.66%、82.93%)(P<0.05)。结论:采取调强放射技术治疗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效果优于切线野三维适形技术,可保证各区域照射剂量合理性,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并能调节miR-765及miR-21相对表达,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毒副反应发生风险,保证安全性。
童薇郑杰沈学明雍翔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功能
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期放疗治疗局部区域性食管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分析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期放疗治疗局部区域性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8例局部区域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7.18%)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9.2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期放疗在治疗局部区域性食管癌疾病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葛曦刘勇郑杰刘华童薇马志宇
关键词:紫杉醇顺铂同期放疗
CTCs、HSP32、HSP27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中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热休克蛋白(HSP)32、HSP27在食管癌(EC)同步放化疗中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7例EC同步放化疗患者,根据同步放化疗后肿瘤组织病理反应分为完全缓解组(n=42)、非完全缓解组(n=63)。比较两组外周血CTCs、HSP32、HSP27变化并分析临床意义。结果随化疗进行,CTCs、HSP32、HSP27呈降低趋势,完全缓解组低于非完全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1、2个疗程后CTCs、HSP32、HSP27均是非完全缓解的相关因素,且化疗2个疗程后数据预测价值更高(P<0.05);CTCs、HSP32、HSP27高危患者生存率低于低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患者同步放化疗中外周血CTCs、HSP32、HSP27动态变化可预测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转归,对指导临床个体化完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郑杰葛曦马志宇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热休克蛋白食管癌
血清CAR及炎症指标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及炎症指标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老年食管癌患者110例,均采取调强照射技术进行放疗。根据老年食管癌患者入院后首次化验结果计算CA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根据CAR的中位数分为低CAR组和高CAR组,每组55例。根据使用试剂盒的范围将中性粒细胞计数、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分为正常和异常。采取电话随访结合线下门诊复查的方式进行3年随访,记录总生存时间。结果高CAR组临床分期Ⅲ期、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前白蛋白水平异常者比例及NLR、MLR水平明显高于低CAR组,PLR水平明显低于低CAR组(均P<0.05)。两组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放疗方式、化疗、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R、NLR、MLR、PLR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后3年生存率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中CAR、NLR、MLR、PLR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灵敏度和特异性也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经Log-rank法检验显示,CAR≥0.15组、NLR≥2.60组、MLR≥0.25组、PLR≥157组3年生存率明显偏低(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变部位、临床分期、NLR、MLR、PLR、CAR是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清CAR及NLR、MLR、PLR在预测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预后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应注意病变部位和临床分期对患者放疗预后的影响。
郑杰朱艳丽田成
关键词:食管癌炎症指标
^(192)Ir后装放射治疗640例皮肤血管瘤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在皮肤血管瘤中的价值。方法从1999年5月至2008年3月,我院放疗科收治血管瘤患者640例,均采用192Ir后装放射治疗,每周1次,治疗2次,单次剂量200~300 cGy,总剂量控制在400~600 cGy。结果640例皮肤血管瘤患者中治愈518例,显效74例,有效26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96.56%。结论皮肤血管瘤采用192Ir后装放射治疗是有效方法之一,具有治愈率高、无痛苦、无瘢痕及外观效果好等优点。
郑杰刘勇孟凡伟童薇
关键词:血管瘤192IR
全脑三维适形放疗对脑转移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全脑三维适形放疗对脑转移瘤的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全脑放疗的恶性肿瘤脑转移病人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8例采用局部加量照射治疗,30例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根据WHO实体瘤客观疗效标准和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RTOG)脑肿瘤放疗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病人生存率,并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50例脑转移病人的颅内病灶完全缓解率为4%(2/50),部分缓解率38%(19/50),稳定率50%(25/50),进展率8%(4/50)。总有效率为42%(21/50),疾病控制率为92%(46/50),临床症状缓解率86%(43/50)。中位生存时间为10.2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6%、38%和8%。单因素分析显示,放化疗综合治疗较单纯放疗具有更好的生存优势(P<0.01),脑转移瘤灶加量照射地局部控制率有所提高,而对总生存期无明显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颅外原发灶是否控制、近期客观缓解率是病人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脑转移瘤病人选择全脑三维适形放疗,可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
孟凡伟赵玉魁郑杰刘勇
关键词:脑转移瘤适形放射治疗预后
乳腺癌术后放疗致肺放射性损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患者乳腺癌术后放疗致放射性肺损伤。方法选取进行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发生放射性肺损伤61例,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与其肺部基础疾病、肺部照射体积、照射剂量、联合化疗等因素均有关联。接受联合化疗的34例患者中有12例发生肺放射性损伤,接受单纯化疗的27例患者中仅有6例发生肺放射性损伤,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放疗的老年患者随着照射体积和剂量的增加、联合化疗和伴有肺部基础疾病等因素都会增加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
葛曦刘勇郑杰刘华童薇马志宇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放疗
风险预测结合同质化护理路径在晚期肺癌患者全程放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风险预测结合同质化护理路径在晚期肺癌患者全程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择期行放疗的晚期肺癌患者共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同质化护理路径,观察组应用风险预测结合同质化护理路径。出院前比较两组放疗并发症总发生率,患者对放疗知识的认知度和自护能力,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 观察组放疗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放疗知识的认知度各项评分和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护能力各项评分和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和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险预测结合同质化护理路径在晚期肺癌患者放疗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王洋洋郁玲郑杰
关键词:晚期肺癌放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