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鸿
-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附12例报告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SM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入院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初步诊断,入院后经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确诊后行抗凝治疗,2例因症状加重而行剖腹探查术。12例患者均好转出院,出院后给予个体化抗凝治疗。结论:影像学对于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至关重要;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符晓阳金毕郑鸿
- 关键词:肠系膜上静脉抗凝治疗
-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varicoseveinsurgery,VVS)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187例VV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0年10月至2011年8月期间425例VVS患者术后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组),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期间762例VVS患者未用低分子肝素(非LMWH组)。结果皮下瘀斑,创口瘀血,下肢肿胀和/或疼痛在两组问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血栓形成相关的危险因素可以诱发DVT;非LMWH组发生DVT8例,LMWH组发生DVT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MWH组,LMWH应用5d后的有关凝血功能指标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VVS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诱发DVT;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降低VVS后DVT,且临床应用是相对安全的。
- 符晓阳蔡传奇郑鸿金毕滕云飞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
- 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型受体单克隆抗体m590抑制乳腺癌细胞增生和迁移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型受体(IGF—IR)抗体,m590,抑制乳腺癌细胞增生、迁移及其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免疫印迹法、免疫荧光细胞染色及其他试验检测m590对MCF-7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87%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离表达IGF.IR;m590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诱导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以及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和细胞骨架黏合班蛋白(Vinculin)在细胞内的分布,使细胞增生、迁移和黏附分别降低至58%、56%和55%,并促进细胞凋亡;M590与赫赛汀联用抑制IGF—I诱导的ERK和Akt磷酸化,使细胞增生降低76%。结论nr590是一个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增生、迁移和黏附的抗IGF—IR抗体。
- 符晓阳陈超潘华雄黄韬章美云郑鸿
- 关键词:乳腺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型受体增生迁移
-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一例
- 2011年
- 患者,男,55岁,突发腹痛2d伴呕吐入院;无发热、腹泻、黑便等伴随症状。外院DSA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图1)而转入我院。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查体: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弱。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入院后予抗凝、完全肠外营养、补液、扩血管等治疗,3d后腹痛症状消失,1周恢复普通饮食,2周复查CTA提示肠系膜上动脉狭窄,但无餐后痛等表现,未行特殊处理(图2)。出院后继续口服华法林,随访14个月,患者无不适。
- 李文毅郑鸿金毕
- 关键词:肠系膜完全肠外营养突发腹痛伴随症状
- 手术探查拔出PICC管16例临床体会
- 2011年
- 目的探讨PICC管直接拔出失败的原因和手术拔出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至2011年4月所收治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管内壁与导管粘连是直接拔管失败的主要原因;经头静脉置管11例,经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置管3例,经贵要静脉置管2例,手术探查后全部完整拔出导管。结论各种原因导致的静脉炎是导管和静脉内壁粘连的主要原因,手术探查拔出导管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符晓阳郑鸿杨超金毕
- 关键词:PICC管静脉炎手术探查
-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断和非手术治疗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诊断和非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2-2012-01收治的13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Sakamoto影像学分型,Ⅰ型夹层2例,Ⅱ型6例,Ⅲ型4例,Ⅳ型1例;11例保守治疗效果良好,已随访3~46个月(平均27.3个月),无明显腹部症状复发;CTA随访(8例)结果显示,SMA夹层稳定或不同程度改善,假腔内血栓减少,夹层远端动脉开放。2例保守治疗无效后改行腔内支架植入术,其中1例用弹簧圈栓塞假腔,已分别随访7个月和19个月,无腹部症状复发。结论:CT增强或CTA对于SISMAD的诊断具有重要帮助。保守治疗SISMAD有效,一旦无效或病情进展,根据病情改行腔内治疗或手术治疗。
- 滕云飞李文毅郑鸿蔡传奇金毕李毅清赖传善欧阳晨曦
-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增强CT扫描CT血管造影
- 前列腺素E1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迁移及其机制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生、迁移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免疫印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其他细胞功能试验检测PGE1对HUVEC的作用及其机制;应用免疫印迹检测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PGE1刺激HUVEC VEGF表达、ERK和p38磷酸化;贝伐单抗中和PGE1诱导的HUVEC条件培养液内的VEGF,抑制细胞增生和迁移以及类毛细血管形成;PD98059或SB203580,均抑制PGE1诱导的HUVEC表达VEGF、HUVEC增生和迁移;此外,H89或Rp—cAMP抑制PGE1诱导的VSMC VEGF的表达。结论PGE1通过VEGF诱导内皮细胞增生、迁移和类毛细血管形成的机制为它在动脉缺血性疾病和其他相关疾病的应用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 符晓阳蔡传奇郑鸿李文毅
- 关键词:前列腺素E1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生迁移
- 医源性急性肢体缺血的治疗和预防
- 急性肢体缺血是血管外科的常见危重急症之一,其病因复杂,如动脉腔内堵塞、腔外受压、动脉壁痉挛或破裂等疾患均可引起急性肢体缺血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且起病急,进展快,若不给予及时诊治,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截肢,乃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
- 金毕李鹏程刘建勇吕平杨超李毅清郑鸿尚丹赖传善
- 关键词:急性肢体缺血临床诊治血管外科
- 文献传递
-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治疗
- 2014年
-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2-2014-01收治的29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最初保守治疗25例,其中5例保守治疗无效后改行血管腔内治疗;急诊手术4例,均行小肠切除,其中1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内膜部分切除术,1例小肠切除前行肠系膜上动脉溶栓+支架植入术。结果:20例保守治疗有效;CTA随访显示假腔血栓部分或大部溶解(14例)或夹层无变化(2例)。血管腔内治疗获满意效果,CTA随访显示假腔消失或血栓形成,真腔通畅。4例开放手术中,1例死亡,其余3例均恢复良好。结论:大多数SISMAD保守治疗有效,若腹痛持续或加重,应适时中止保守治疗,改行腔内治疗;外科手术适合于夹层所致肠缺血坏死或动脉瘤破裂。
- 滕云飞李沁郑鸿胡国富蔡传奇蔡飞刘建勇
-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保守治疗血管腔内治疗外科手术
- 伴发血小板减少症的下肢动脉栓塞围手术期治疗
- 2012年
- 目的:探讨伴发血小板减少症的下肢动脉栓塞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12-2011-10期间手术取栓的5例伴发血小板减少症的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创面渗血。1例取栓后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患者再次动脉栓塞后肢体坏死截肢。随访18个月(4个月~27个月),1例19个月后死于晚期胃癌,其余病例生活状态良好。结论:血小板减少不是急诊动脉取栓手术的绝对禁忌症;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创造条件尽早手术是十分重要的。
- 李文毅蔡传奇郑鸿符晓阳金毕滕云飞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动脉栓塞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