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宗铎

作品数:68 被引量:283H指数:1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5篇动脉瘤
  • 29篇出血
  • 28篇下腔出血
  • 27篇蛛网膜
  • 27篇蛛网膜下
  • 27篇蛛网膜下腔
  • 27篇蛛网膜下腔出...
  • 27篇网膜
  • 27篇膜下
  • 23篇动脉
  • 20篇颅内
  • 15篇血管
  • 12篇颅内动脉
  • 12篇颅内动脉瘤
  • 9篇栓塞
  • 9篇脑损伤
  • 8篇蛋白
  • 8篇动脉瘤性
  • 7篇早期脑损伤
  • 7篇细胞

机构

  • 63篇重庆医科大学...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遵义医院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作者

  • 67篇郭宗铎
  • 59篇孙晓川
  • 32篇何朝晖
  • 28篇张晓冬
  • 24篇朱继
  • 13篇徐睿
  • 6篇唐文渊
  • 5篇程崇杰
  • 5篇黄志坚
  • 5篇蒋理
  • 4篇吕发金
  • 3篇郑履平
  • 3篇朱炬
  • 3篇徐睿
  • 3篇蒋理
  • 2篇方维东
  • 2篇钟建军
  • 2篇柴伟娜
  • 2篇陈佳琳
  • 2篇夏海坚

传媒

  • 9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5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中国脑血管病...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3篇重庆医学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 2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年份

  • 5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2篇2018
  • 4篇2017
  • 1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易扩张血肿与立体定向穿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5年
目的 探讨易扩张血肿与不易扩张血肿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穿刺术后的预后差异。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立体定向穿刺术治疗的12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基于头颅扫描分析的CT征象,并将患者分为易扩张血肿组和不易扩张血肿组。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肿量、血肿部位、手术时机、术前血肿扩大、术后再出血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与不易扩张血肿患者相比,易扩张血肿患者的不良预后率(mRS评分3~6分占比)更高(65.9%比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易扩张血肿是立体定向穿刺术治疗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易扩张血肿患者在立体定向穿刺术后不良预后的风险高于不易扩张血肿的患者。
郑鉴峰郭宗铎孙晓川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穿刺预后
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方式与癫痫发作的关系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方式对癫痫发作的影响,以及与出血严重程度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手术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患者被分为夹闭组和栓塞组,比较两组的基线特征,并发症和预后,并根据临床分级,比较癫痫发作率和患者预后<结果363例患者行开颅夹闭手术,211例患者行介入栓塞手术,两组的癫痫发作率无明显差异(P=1.000),但在Hunt-Hess1-3级和改良Fisher1-2级的患者中,夹闭组的患者癫痫发作率明显更高(P=0.036;P=0.013)。在Hunt-Hess1-3级和改良Fisher1-2级的患者中,有癫痫发作的比无癫痫发作的预后更差(P=0.010;P=0.031)。结论破裂动脉瘤患者在两种手术后癫痫发作率无明显差异,但在临床分级低的患者中,开颅夹闭手术后癫痫发作率更高,且与预后不良相关。
郑鉴峰徐睿郭宗铎孙晓川
关键词:破裂动脉瘤癫痫发作手术方式预后
床突旁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疗效分析
郑鉴峰黄钦江张晓冬徐睿郭宗铎朱继何朝晖孙晓川
颅内动脉瘤手术后脑血流过度灌注的识别与处理——附30例病例报道
<正>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后脑血流过度灌注的识别与处理。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10月~2017年10月共30例颅内动脉瘤术后大脑半球肿胀患者,收集分析临床资料、治疗方案与预后随访。结果:24例(80.0%)在手术后...
黄志坚漆凌骏徐睿郭宗铎张晓冬何朝晖朱继孙晓川
文献传递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Willis环远端动脉瘤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超说明书治疗Willis环远端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至2023年9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脑血管病外科、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71例Willis环远端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动脉瘤特征、治疗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影像学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1例患者中22例(31.0%)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43例(60.6%)有高血压病史;共携带76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5个(6.6%)、大脑前动脉瘤10个(13.2%)、大脑中动脉瘤53个(69.7%)、大脑后动脉瘤8个(10.5%),动脉瘤最大径为5.65(3.63,10.12)mm,载瘤动脉直径为(2.70±0.57)mm。共使用了80个血流导向装置,包括38个(47.5%)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和42个(52.5%)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成功率为98.8%(79/80)。7例(9.9%)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2例(2.8%)为永久性并发症(1例为视野缺损,1例为颅内出血)。患者临床随访时间为(19.73±11.90)个月,至末次临床随访时,71例患者中68例(95.8%)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10例(14.1%)发生缺血性并发症,1例(1.4%)发生出血性并发症。患者影像学随访时间为7(6,12)个月,至末次影像学随访时,67个动脉瘤中44个(65.7%)完全闭塞,10个(14.9%)发生支架内狭窄。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证实Willis环远端动脉瘤患者超说明书应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较为安全有效。
冯欣黄驰葛润泽彭超郭宗铎苏世星张炘李西锋刘爱华段传志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WILLIS环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可行性、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4年9月于我科诊断并行栓塞治疗的63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疗效和适应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患者共150个动脉瘤,其中47例为2个,10例为3个,4例为4个,2例为5个。55例一期栓塞所有动脉瘤,1例分次栓塞动脉瘤,7例只处理责任动脉瘤。共栓塞动脉瘤139个,其中138个(99.3%)完全栓塞,1个(0.7%)为次全栓塞,80个使用支架。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5分45例,4分7例,3分6例,2分5例。出院后5~48月27例患者进行DSA随访,3例3个动脉瘤复发,其中1例同时伴有新生。结论:血管内治疗能一期栓塞颅内多发动脉瘤,疗效较好,致密栓塞以及防治术后并发症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因素。
黄钦江郭宗铎张晓冬孙晓川朱继何朝晖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
TNF-α在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TNF-α抑制剂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50~3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组、安慰剂组和TNF-α抑制剂组。采用经视交叉前池注血法建立SAH模型,各组于处理后24 h,对实验动物临床行为进行评估;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皮层TNF-α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脑皮层MMP-9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SAH组大鼠皮层神经元TNF-α表达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假手术组;TNF-α抑制剂组TNF-α表达明显下降(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MMP-9蛋白表达较低[(2.03±0.21)%];SAH组大鼠皮层MMP-9含量明显升高[(98.92±8.33)%,P<0.01];TNF-α抑制剂组MMP-9蛋白表达降低[(52.12±6.25)%],与SA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行为评估显示:TNF-α抑制剂组大鼠临床行为得到明显改善(P<0.01)。结论大鼠SAH后早期脑损伤过程中TNF-α通过调节MMP-9蛋白表达参与SAH后早期脑损伤的病理过程。TNF-α抑制剂能够改善大鼠临床行为,对早期脑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陈佳琳姚声涛郭宗铎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
床突旁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20例报告)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床突旁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20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夹闭术、瘤颈夹闭术及载瘤动脉塑形术。术后复查头颅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动脉瘤夹闭情况,出院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临床疗效。对所有患者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为GOS,评估患者预后。 结果20例患者的动脉瘤均获得满意夹闭。术后CTA或DSA检查发现,所有患者均无动脉瘤复发及再出血,仅1例瘤颈存在少量残留。术后1例巨大动脉瘤患者出现严重脑水肿并发脑积水,6例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3例发生脑梗死,1例发生脑脊液鼻漏,3例新发视力、视野损害,经治疗均改善或恢复正常。围手术期无死亡。出院时GOS评级,Ⅴ级13例,Ⅳ级6例,Ⅲ级1例。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8个月,平均(10±6)个月。GOS评级,Ⅴ级16例,Ⅳ级4例。 结论对床突旁动脉瘤行显微外科夹闭术安全可行,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何朝晖郭宗铎张晓冬朱继孙晓川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
Solitaire支架在处理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急性血栓事件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正>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在处理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急性血栓事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09年7月至2017年1月8例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患者,其中6例患者使用Soliraire...
徐睿张晓冬朱继郭宗铎孙晓川何朝晖唐文渊
文献传递
MMP-9在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关系,初步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参与早期脑损伤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08只,分假手术组和SAH组。采用经额蛛网膜下腔插管至Willis环建立SAH模型,在SAH后6、12、24、48、72h时间点,应用明胶酶谱法和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活性及mRNA表达变化;同时应用甲酰胺浸泡法检测大鼠脑内伊文氏蓝(Evan's blue)含量。结果大鼠SAH后12h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9活性及mRNA含量明显升高,24h达到高峰,并于48h开始下降,72h降至最低,但仍高于假手术组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蛛血后24h大鼠脑内伊文氏蓝含量最高,显著高于12、48、72h组,SAH后6h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SAH后早期脑损伤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活性与血脑屏障损伤呈正相关,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9可能参与SAH后早期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郭宗铎孙晓川何朝晖朱继张晓冬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