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昌明

作品数:21 被引量:20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日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3篇电气工程

主题

  • 6篇地闪
  • 6篇雷暴
  • 6篇雷电
  • 5篇闪电
  • 4篇雷电定位
  • 4篇雷电定位系统
  • 3篇地闪特征
  • 2篇电场
  • 2篇人工引发雷电
  • 2篇消雷
  • 2篇消雷器
  • 2篇积云
  • 2篇放电
  • 2篇负地闪
  • 2篇避雷
  • 1篇导体消雷器
  • 1篇电参数
  • 1篇电磁辐射
  • 1篇电荷结构
  • 1篇电学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上海市气象局
  • 4篇大阪大学
  • 4篇岐阜大学
  • 2篇名古屋工业大...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20篇郭昌明
  • 9篇刘欣生
  • 7篇郄秀书
  • 4篇渡边贞司
  • 4篇言穆弘
  • 4篇陈明理
  • 4篇张广庶
  • 4篇王道洪
  • 2篇肖庆复
  • 2篇余晔
  • 2篇张翠华
  • 1篇王才伟
  • 1篇孟青
  • 1篇张义军
  • 1篇董万胜

传媒

  • 11篇高原气象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气象学报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电网技术
  • 1篇物理与工程
  • 1篇首届气象仪器...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年份

  • 1篇2001
  • 5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1
  • 3篇1990
  • 3篇1989
  • 1篇198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ESE避雷针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
1998年
关于ESE避雷针的初步分析郭昌明(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上海200030)(收稿日期:1998-05-12)PRELIMINARYEVALUATIONABOUTESEAIR┐TERMINALROD由于传统避雷针的不完善,存在一些副作用,无疑是要设法改...
郭昌明
关键词:避雷针背景场平均场物理过程脉冲场
确定雷电定位系统场地误差的参数化方法被引量:14
1990年
本文提出一种根据多站雷电定位资料确定闪电定位系统(LLS)场地误差的方法。该方法假定场地误差具有有限阶三角级数的形式,由雷电方位的多站实测资料,经Orville的本征值技术处理,将问题化为一个非线性无约束极值问题,从而可由对目标函数求极值点来确定场地误差。文中利用1988年夏天在北京地区由三个雷电方位探测器(DF)记录到的4900个实际雷电资料求得了各DF站的场地误差曲线。95%以上的闪电经误差订正后的方位与实测方位的残余偏差在±1°以内,与雷达回波的一致性也有了明显改进。
陈明理刘欣生郭昌明葛正谟
关键词:雷电
半导体消雷器及其机理商榷
1997年
本文对半导体消雷器的消散电流、闪络后的限流作了讨论,并指出半导体外雷击闪络后不可能再存在限流作用。本文还对“中和”及雷击干砂地作了阐述。文章最后还提出了进一步作自然雷电及引雷验证试验的建议。
郭昌明
关键词:半导体消雷器闪络限流
地闪定向仪(DF)的测站定向误差及应用被引量:3
1989年
由于地闪定向仪(DF)网络已广泛使用,而国内目前又无方便有效的定向误差估计方法,本文试图用气象台站资料寻找一种方便可行的定性判断方法,并给出测站可能的定向误差分布图。同时,我们还用DF网络的资料作了包括其工作范围内的雷暴日和落雷密度在内的统计分析,得到的落雷密度在考虑实际情况后与用其它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吻合。
郄秀书郭昌明张广庶彭道和
全文增补中
雷电定位系统的现状及初步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努力于对雷(闪)电这个天气现象的自动记录.经过多年努力,并在防雷需求的推动下,一种实时监测雷电活动,确定地闪的击地点位置及其它重要雷电参数,以至可再现云或地闪的部分(空中)放电通道几何发展过程的二维或三维图象...
郭昌明
文献传递
我所的大气电学研究工作被引量:2
1989年
大气电学是大气物理学的一个分支,自四十年代前期,国内作过个别的观测研究后,在国内静寂了二十多年。六十年代以后,随着近代云雾物理、人工影响天气及森林防火等工作在我国的开展,国内有不少单位先后对强雷暴,特别是冰雹云中的雷电活动作了观测研究。大气电学家们利用自制的闪电计数器、电场仪、探空电场仪及闪电电场仪等取得了一系列的资料,并对于不同强度的雷暴在雷电活动上的不同特征。
郭昌明
关键词:大气电学雷暴闪电
全文增补中
人工引发雷电试验及其特征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5
1990年
1989年夏季,我们在甘肃永登黑林子地区进行厂用拖带接地金属细丝的火箭引发雷电的试验,获得了3次成功。本文分析了这3次引发雷电的放电特征。结果表明,放电是在雷暴云下部正电荷的作用下上行负流光的激发和传播过程,雷电人工引发时的地面电场为6—8kV/m。由一简单物理模式粗略地定量估算出了放电参数:中和电荷量约为1.2—5.3C,电荷中心离地高度1.3—2.5km,和甘肃地区雷暴云下部正电荷中心高度范围一致。
刘欣生郭昌明肖庆复张翠华
关键词:人工引发雷电电场放电雷暴云
北京地区雷电定位系统场地误差及其结构分析被引量:4
1993年
本文利用1988,1989两年北京地区雷电定位系统(LLS)探测到的雷电资料,采用作者在文献[10]中提出的参数化方法,分别计算了该系统中各定向仪(DF)的场地误差曲线。结果表明,场地误差曲线不仅是测量方位角的偶周期函数,而且包含着奇周期的成份。同时还表明,同一场地具有相对稳定的误差曲线。 文中还讨论了场地误差产生的原因,并首次提出偶极辐射是产生场地误差的主要原因的观点,推导出了它可能产生的场地误差的函数形式。用此理论可很好地解释实际计算出的各站场地误差曲线的结构特征。
陈明理刘欣生郭昌明
关键词:雷电定位天线
积云动力和电过程二维模式研究 Ⅰ.理论和模式被引量:31
1996年
提出了一个模拟积云动力和电力发展的二维时变轴对称模式。考虑了10种主要微物理过程,它们包括凝结(凝华)、蒸发、自动转换、粒子间的碰撞以及冰晶核化,次生冰晶等。在起电过程中除了考虑常规的扩散和电导起电外,重点引入了感应和非感应起电,以及次生冰晶起电的作用。作者认为后三个过程是形成积云电结构的主要物理因子。
言穆弘郭昌明葛正谟
关键词:雷暴起电机制数值模拟
积云动力和电过程二维模式研究 Ⅱ.计算结果被引量:29
1996年
利用一个二维时变轴对称模式,模拟积云动力和电过程发展,讨论形成雷暴电结构的物理原因.计算结果指出,软雹碰撞冰晶的感应和非感应起电机制是形成雷暴三极性电荷结构和局地产生足以导致空气被击穿的强电场的主要物理过程.雷暴下部的次正电荷区主要由非感应起电机制形成,尤其表现在雷暴发展前期和后期,很依赖于次生冰晶效应.计算得到的次正区和主负区最大电荷浓度约为10(-8)C/m3,主正区约低一个量级.
言穆弘郭昌明葛正谟
关键词:电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