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厚龙
-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A指导支气管扩张BAE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评价经支气管动脉造影(CTA)指导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BAE)在支气管扩张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支气管扩张喀血患者20例进行BAE,记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支气管动脉、支气管动脉肺外体循环位置、数量;并记录栓塞血管情况及手术时间、曝光时间,观察患者术后即刻止血及术后72 h内咯血量,部分患者追踪随访半年以上。结果 20例患者经DSA造影发现栓塞异常支气管动脉增粗或肺外体循环责任咯血血管70支(其中59支在CTA影像指导下完成),诊断、治疗支气管扩张症34个肺段,即刻止血率为90%,手术时间及曝光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 CTA的支气管动脉位置、数量等信息有助于指导BAE治疗,术前CTA检查值得临床常规应用。
- 钱厚龙王忠明黄震萍王桂红苏爱琴李为春朱银喜
-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咯血CT血管造影支气管动脉栓塞
-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影像学特点跟踪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骨质疏松症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在轻微外伤等情况下易椎体骨折,在我国约有骨质疏松患者8800万,占总人口的7%。椎体压缩骨折发生3个月内,患者多表现为剧烈腰背痛、行走及翻身困难,甚至大小便障碍。
- 钱厚龙王桂红
-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影像学特点骨质疏松患者绝经后妇女大小便障碍椎体骨折
- 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血透通路狭窄的重复手术的相关性研究
- 2022年
- 探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皮球囊扩张术 (PTA) 治疗血透通路狭窄的重复手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2 月到 2021 年 09月在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 DSA 下动静脉内瘘狭窄 PTA 术,共纳入患者 80 例,对重复手术患者和单次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病变特点的差异对比。结果:80 例患者共行 PTA 术 124 次,其中单次手术患者 58 人,重复手术患者 22 人。糖尿病患者(P<0.01)和内瘘使用时间长的患者有着更大的可能再次手术,而术中内瘘狭窄程度更大、病变血管更长(P<0.01)的患者有着更大的可能再次手术。结论:在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中,非糖尿病、狭窄程度轻、病变血管距离短的患者有着更好的远期通畅率。
- 钱厚龙朱虹
-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6例不可切除的HCC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11例采用仑伐替尼治疗,观察组15例加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观察两组肿瘤标志物变化,临床疗效、随访和生存指标,主要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观察组的血清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水平为(502.18±135.90)ng/mL、(436.57±124.63)ng/mL、(634.35±167.18)mAU/mL、(546.07±145.96)mAU/mL,低于对照组的(541.73±156.87)ng/mL、(497.81±136.52)ng/mL、(687.49±185.24)mAU/mL、(604.75±163.28)mA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9、6.834、8.182、7.761,均P<0.05)。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局部控制率(DCR)、转化切除率和缓解持续时间(mDR)为46.67%、73.33%、20.0%、6.2(2.1,9.8)个月,高于对照组的27.27%、54.55%,9.091%、4.3(2.1,6.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26、3.275、3.417,Z=12.738,均P<0.05);观察组应答时间(mRT)为2.6(2.0,3.9)个月,低于对照组的3.7(2.8,4.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65,P<0.05)。观察组的随访时间(mFUP)、总体生存期(mOS)、无进展生存期(mPFS)和靶病灶长径缩小程度为13.4(2.3,24.6)个月、10.7(5.1,16.4)个月、6.7(3.2,9.6)个月、(16.72±4.78)mm,低于对照组的10.9(1.9,20.5)个月、7.4(3.7,12.3)个月、4.4(2.1,7.3)个月、(13.36±4.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752、15.627、17.284,t=8.273,均P<0.05);观察组的病死率为46.67%,低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2,P<0.05)。两组未出现5级不良反应,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瑞丽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能提高不可切除HCC患者的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时间,使患者获益,安全性较高。
- 钱厚龙李阳朱翔路逵
- 关键词:肝细胞癌不可切除转化率
-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在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在肝脏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3月到2016年3月间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试验组患者CT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年和2年内的存活率,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肿瘤体积,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的水平。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和2年后试验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瘤体积都缩小,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6个月和治疗12个月以后,试验组患者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患者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的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刘建军崔林刘兴祥王桂红钱厚龙
- 关键词:肝脏肿瘤计算机断层扫描射频消融术
- CT动脉造影血管成像在支气管扩张中的临床诊断治疗价值
- 2014年
- 支气管扩张咯血为内科常见急症,常规诊断已大部分被CT尤其是高分辨CT(HRCT)所取代。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常发现一些疑似支气管扩张的病例,常规CT甚至HRCT仍未能确诊。随着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技术不断成熟、精细,对术前检查尤其是隐匿部位局限性支气管扩张的诊断率及影像检查手术指导提出更高要求。本研究收集了我院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证实为支气管扩张患者20例,回顾性再读片,探讨术前1周HRCT尤其是CT支气管动脉造影(CTA)检查对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价值及治疗指导意义,现报告如下。
- 黄震萍钱厚龙王忠明王桂红朱明明
-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咯血CT动脉造影血管成像支气管动脉造影HRCT
- CO2血管造影在血透血管通路功能评价中的应用(附2例报告)
- 王小兵苏风珍汤建明王桂红钱厚龙
- 放化疗结合射频消融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研究放化疗加射频消融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放化疗加射频消融,以单纯放化疗作为对照,两组分别统计近期疗效、治疗副作用、生存质量、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40例,有效率(RR)65.0%,疾病控制率(DCR)77.5%,对照组RR30.6%,DCR 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生存时间(OS)观察组(1 5.8±2.6)个月,对照组(13.4±2.3)个月(P=0.146),其中IIIa期观察组(18.9±2.8)个月,对照组(15.2±2.6)个月(P=0.039),IIIb期观察组(14.2±1.9)个月,对照组(12.3±1.7)个月(F=2.971,P=0.091)。无病进展时间(PFS),观察组(9.9±2.8)个月,对照组(8.7±2.2)个月(P=0.366);其中IIIa期观察组(11.8±3.6)个月,对照组(8.9±3.4)个月(P=0.044),IIIb期观察组(8.1±1.2)个月,对照组(6.4±1.5)个月(P=0.182)。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好转率在IIIa期比较无差异,在IIIb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治疗副作用主要为化疗相关毒副反应,RFA主要为咯血、痰中血丝、发热、气胸,经对症处理缓解。结论:射频消融结合放化疗可以延长IIIa期NSCLC病人的OS、PFS,可以改善IIIb期病人的生活质量。
- 崔林陈珏刘建军钱厚龙刘兴祥姜勇陈高阳吴兴军何学军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化疗射频消融
- 椎体成形术和传统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研究并比较椎体成形术(PVP)和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83例共104节,非随机分为2组,组1共44例58节用PVP治疗,组2共39例46节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随访期内疗效及椎体高度变化。结果组1患者44例PVP后1周疼痛均得到缓解,视觉疼痛评分(VAS)平均分值从术前8.5下降至2.6(平均下降5.9)。组2患者39例保守治疗后1周VAS分值无变化,在治疗后1周、1和3个月时。组1的VAS分值明显低于组2(P<0.01),6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8.9个月,组1有新发骨折3例3节,组2有2例2节,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后1周椎体高度恢复平均为前缘2.2mm,中央2.3mm,后缘高度无变化,随访3、6个月椎体前缘、中央高度与PVP后1周时无差异(P<0.01)。保守治疗后1周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改变,3个月时椎体高度丢失平均为前缘1.9mm,中央2.1mm,6个月时与3个月无差异。在治疗3个月后,组1椎体高度明显高于组2(P<0.01)。结论PVP可迅速缓解疼痛,明显缩短病程,但6个月后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VP可使新鲜压缩椎体的前缘和中央高度得到部分恢复,可显著预防椎体进一步塌陷;保守治疗在3个月内椎体高度可进一步丢失;PVP后新发骨折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自然发病过程。
- 王桂红钱厚龙曹琪王国喜孙爱民徐美军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