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庆武

作品数:84 被引量:964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经济管理
  • 22篇天文地球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社会学
  • 7篇历史地理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建筑科学
  • 3篇矿业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人口
  • 10篇基于GIS
  • 9篇空间化
  • 8篇植被
  • 8篇城市
  • 7篇遥感
  • 7篇煤矿
  • 7篇煤矿区
  • 7篇GIS
  • 6篇人口分布
  • 5篇人口数据
  • 5篇人口数据空间...
  • 5篇NPP
  • 4篇地理
  • 4篇地理信息
  • 4篇影响因素
  • 4篇人口迁移
  • 4篇土壤
  • 4篇煤炭
  • 4篇复垦

机构

  • 78篇中国矿业大学
  • 8篇徐州师范大学
  • 5篇江苏师范大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黄河水利职业...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江苏省资源环...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南省地质调...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国家测绘地理...

作者

  • 83篇闫庆武
  • 21篇卞正富
  • 8篇刘永伟
  • 7篇董霁红
  • 5篇赵华
  • 5篇蒋龙
  • 5篇吴振华
  • 5篇王红
  • 5篇黄园园
  • 4篇李效顺
  • 4篇李晶晶
  • 3篇李钢
  • 3篇谭琨
  • 3篇黄珊
  • 3篇李建辉
  • 3篇孟召宜
  • 3篇姜春雷
  • 2篇张传义
  • 2篇张绍良
  • 2篇李海东

传媒

  • 10篇生态与农村环...
  • 5篇地理与地理信...
  • 4篇云南地理环境...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测绘科学
  • 3篇测绘与空间地...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人文地理
  • 2篇西北人口
  • 2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测绘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生态经济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10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矿区生态累积效应的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矿区生态累积效应的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基于指标选择原则,选择了景观格局干扰累积、植被退化累积、水土流失累积和空气污染累积作为研究区生态累积效应的分析的生态效应指示因子,构建了矿区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经过相...
闫庆武刘政婷赵蒙恩王文铭仲晓雅李茂林厉飞刘保丽朝鲁孟其其格仇勇董霁红吴振华葛四杰鹿晴晴
基于GIS的中国碳排放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公布的我国碳排放数据和各省的化石能源消费及水泥产量数据,对1980—2011年我国碳排放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及各省碳排放量呈现明显的阶段分布特征;各省碳排放量的区域差异呈现"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地均碳排放强度存在以低值集聚为主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集聚趋势不断变化且在2006年后逐渐稳定;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地均碳排放强度最终呈现北京、江苏和浙江的显著性"高—高"区,甘肃、青海、四川、新疆、宁夏和云南的显著性"低—低"区及大量不显著区稳定分布的特点。
刘永伟闫庆武
关键词:环境学碳排放
一种面向城市收缩地区的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多年连续校正方法被引量:5
2021年
现有时间序列夜间灯光影像校正方法只适用于灯光亮度持续增长情况,对于城市收缩地区夜间灯光亮度的校正效果不佳。该文提出一种面向城市收缩地区的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多年连续校正方法(Inter-annual Series Correction for Shrinking Area,ISCSA),包括多传感器相互校正、多传感器年内融合、时间序列可比较校正和连续校正四方面,以东三省1992-2013年34期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进行验证,并分析其与社会经济数据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该方法校正后的夜间灯光影像不仅能反映东三省长时序的城市扩张现象,还能体现短时间的城市收缩现象;校正后的夜间灯光亮度与GDP和人口的相关性相比原始影像数据和传统连续校正方法均有一定提升,能更合理地反映东三省社会经济要素的发展差异。
仲晓雅闫庆武厉飞李茂林李桂娥
基于GIS-SDA的人口数据空间化问题研究
闫庆武
关键词:人口分布地理信息系统
资源型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以徐州都市区为例被引量:6
2014年
城市综合承栽力评价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以徐州都市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支撑力一压力—调控力的概念模型,选取3类26个指标,基于空间分析、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格网分析等方法,运用ArcGIS、Yaahp、SPSS等软件对徐州都市区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徐州都市区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出大范围集中、小区域分散、高低承载区渐变分布的特点;高承栽区在东部和南部地区成片分布,北部则相对比较零散,且被塌陷区和生态保护区隔断;中承载区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和高承栽区外围;低承载区则主要分布在地质条件限制区和生态保护区等地区,主要分布在故黄河两侧、不老河以北及微山湖周围。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徐州未来发展规划的建议与对策。
黄珊闫庆武李玲蒋龙刘永伟
关键词:城市综合承载力
“五个统筹”与江苏五大发展战略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江苏五大发展战略的提出,虽早于全国“五个统筹”,但其较为全面地体现了“五个统筹”的思路。文章辨证比较了江苏五大发展战略与“五个统筹”形成背景、客观总结了五大发展战略的江苏经验与区域特色,并以“五个统筹”为指导,科学重构了江苏五大发展战略。
朱传耿仇方道孟召宜孔令平闫庆武
关键词:五个统筹
一种矿区影响边界识别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区影响边界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能够覆盖研究区域的遥感影像以及其他相关辅助数据并进行预处理操作,得到经过预处理后的数据;S2、对所述经过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矿区遥感模型指标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并...
闫庆武赵蒙恩王文铭刘政婷仲晓雅李茂林朝鲁孟其其格李鑫吴振华李桂娥王培俊仇勇董霁红葛四杰鹿晴晴
文献传递
基于地统计的江苏省人口分布的最优估计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寻求一种人口分布的最优估计模型,提高人口分布的拟合效果,文章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以Arc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为依托,采用不同的地统计分析模型对江苏省两次普查的人口密度数据进行探索性数据分析,并从中选择最优模型进行克里格插值。结果表明,两次普查间江苏省人口分布整体格局变化不大,但呈现出各地区的整体密度不断增大、空间分布"两极分化"、人口分布重心逐渐南移等特征。
刘永伟闫庆武姜春雷王红
关键词:人口普查地统计人口分布
西部矿区土(草)地退化因素分析与实证研究:以乌海市为例被引量:4
2016年
土地退化作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难题,一直引起政府广泛关注,尤其是矿区土地退化问题更为突出,也是学者研究热点和政策治理难点。鉴于此,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并选择乌海矿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理论分析判断,西部矿区土地(草地)退化是区域气候、地貌、地质、水资源、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和矿产开采、人口增长、土地利用等人为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自然环境变化是其退化的外部条件,人为经济因素往往是驱动其退化的内因;第二,实证结果显示,引起乌海矿区草地退化的前三位驱动因素分别为经济发展与煤炭开采、地区水分条件、地区干旱程度,其弹性系数和影响敏感度分别为-0.138、0.016和-0.017,验证了理论上的分析判断结果;第三,深入分析发现,乌海矿区土地退化对各指标的敏感程度按大小排序依次为地区生产总值(-0.174)、固定资产投资(-0.174)、煤炭开采面积(-0.173)、人口数量(-0.173)、煤炭开采量(-0.158)、日照时数(0.127)、降水量(0.069)、城镇化率(-0.059)、平均相对湿度(-0.043)和年平均气温(0.031)。由此建议,矿区土退化防治和生态修复政策创新方向,应该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和限制煤炭开采面积及产量等调控其主导驱动因素,从而扭转矿区土(草)地退化日益严重的态势。
汤傲李效顺闫庆武
关键词:实证分析
基于大沙河二坝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区划
2017年
由于规划建设的需要,大沙河二坝湿地河床水位抬高,土地利用变化显著,集约度上升.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区域生态经济关系及农业生态经济结构功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二坝湿地划分为3个等级的湿地生态区.结合湿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特点,借助遥感影像,根据气象因素、自然地理因素以及人为活动因素,将湿地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
刘姝渠俊峰黄园园侯玉乐葛梦玉王坤闫庆武
关键词:生态区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