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萍

作品数:53 被引量:211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5篇单胞菌
  • 35篇铜绿
  • 35篇假单胞菌
  • 34篇铜绿假单胞
  • 34篇铜绿假单胞菌
  • 12篇氧氟沙星
  • 12篇沙星
  • 12篇生物被膜
  • 12篇氟沙星
  • 11篇左氧氟沙星
  • 10篇生物膜
  • 7篇导管
  • 7篇铜绿假单胞菌...
  • 6篇导管相关
  • 6篇导管相关感染
  • 6篇毒力
  • 6篇毒力因子
  • 6篇绿原
  • 6篇绿原酸
  • 6篇肺部感染

机构

  • 38篇广西医科大学...
  • 23篇广西医科大学
  • 5篇济宁医学院
  • 4篇哥本哈根大学
  • 3篇陕西省人民医...
  • 3篇柳州市人民医...
  • 1篇南宁市第一人...
  • 1篇南宁市第二人...
  • 1篇丹麦国家医院

作者

  • 53篇闫萍
  • 40篇陈一强
  • 34篇孔晋亮
  • 22篇温红侠
  • 19篇简丽娟
  • 8篇张东伟
  • 7篇覃雪军
  • 7篇宋志军
  • 6篇刘晓岚
  • 6篇吴海英
  • 6篇谢正福
  • 5篇吴海英
  • 5篇蔡双启
  • 5篇朱莲娜
  • 4篇吴红
  • 4篇王立赞
  • 4篇龚臣
  • 3篇王恒壮
  • 3篇赵华
  • 3篇陈敏莉

传媒

  • 10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中华医院感染...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 5篇中华微生物学...
  • 4篇2011 I...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华夏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天津医药
  • 1篇济宁医学院学...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13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体内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陈一强简丽娟温红侠孔晋亮闫萍吴海英
大鼠慢性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肺部感染IL-4的变化
2008年
闫萍陈一强孔晋亮宋志军吴红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慢性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IL-4病理学特点免疫应答
群体感应系统缺陷对大鼠铜绿假单胞菌慢性肺部感染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PAE)PAEO1野生型及群体感应(QS)系统的lasⅠrhⅡ、lasRrhlR基因缺陷型PAE菌株人工生物膜致病性的差异,了解QS系统的lasⅠrhⅡ和lasRrhlR基因组在PAE生物膜感染致病过程中的地位。方法从大鼠支气管内直接予以PAE海藻酸盐微菌粒悬液(1×109CFU/ml)攻击,建立PAEO1野生型及QS系统的lasⅠrhⅡ和lasRrhlR基因缺陷型菌株人工生物膜肺部感染动物模型;于感染2周后评估各组大鼠的肺部病理学、细菌学及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感染2周后,PAEO1野生型组的肺部病理学改变和细菌学改变均明显重于PAEO1lasⅠrhⅡ和lasR rhlR基因缺陷组(P<0.01);PAEO1野生型组肺部IL-10水平明显高于PAEO1lasRrhⅠR基因缺陷型组(P<0.01)和PAEO1lasⅠrhⅡ基因缺陷型组(P<0.01)。结论PAEO1野生型菌株组在病程中引起较持久和严重的肺部感染,激发了较高的IL-10反应,而PAEO1lasⅠrhⅡ基因缺陷组、PAEO1lasRrhlR基因缺陷组的肺部病变明显轻于PAEO1野生型组,表明QS系统在PAE肺部感染的建立及慢性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刘晓岚宋志军陈一强王立赞孔晋亮王恒壮闫萍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肺部感染
左氧氟沙星涂敷导管预防铜绿假单胞菌导管相关感染的体内外研究
闫萍陈一强温红侠简丽娟吴海英
关键词:导管相关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细菌粘附
盐酸氨溴索喝和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协同杀菌作用
孔晋亮陈一强闫萍张东伟简丽娟
初步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参与气道重塑过程,包括影响平滑肌增殖,但是HMGB1对气道平滑肌炎症介质表达影响尚不明确。本文探讨HMGB1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白介素(IL)-6、白介素(IL)-8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慢性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哮喘组及地塞米松组;Western blot检测模型中大鼠肺组织HMGB1的表达量;体外培养人气道平滑肌细胞并鉴定;以不同浓度(0 ng/mL、500 ng/mL、1000 ng/mL、5000 ng/mL)HMGB1刺激人气道平滑肌细胞,不同时间(2 h、6 h、12 h、24 h)后收集细胞R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定IL-6、IL-8炎症介质的表达。结果:结合模型中肺组织的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判断慢性支气管哮喘模型制造成功;与空白组比较,哮喘组肺组织中的HMGB1明显增高(P<0.05);与哮喘组比较,地塞米松组肺组织中的HMGB1明显降低(P<0.05)。结合免疫荧光及细胞生长特性成功培养人气道平滑肌细胞。与12 h 500 ng/mLHMGB1组相比,12 h 5000 ng/mLHMGB1组干预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IL-6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余各时间段(2 h、6 h、24 h),不同浓度(0 ng/mL、500 ng/mL、1000 ng/mL、5000 ng/mL)HMGB1组之间两两比较,干预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IL-6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段(2 h、6 h、12 h、24 h),不同浓度(0 ng/mL、500 ng/mL、1000 ng/mL、5000 ng/mL)HMGB1组之间两两比较,干预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IL-8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的HMGB1可能通过上调IL-6的表达,促进气道平滑肌细胞参与气道重塑过程。
黄兰芳黄青华李梦泽侯长春闫萍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气道平滑肌细胞炎症介质IL-6IL-8
交流式教学法在医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闫萍孔晋亮
关键词:临床见习医学生素质
黄芩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研究黄芩素(Baicale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早期、成熟生物膜(biofilm,BF)的抑制作用。方法以编号为17546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实验菌株,构建体外BF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黄芩素组),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荧光显微镜观察载体表面BF形态;连续稀释法行活菌计数。结果建模3 d,荧光显微镜发现黄芩素终浓度分别为128μg/mL、64μg/mL、32μg/mL的实验组形成BF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载体表面活菌计数(x±s,log10CFU/mL)分别为4.00±0.27、4.24±0.31、5.26±0.45,均少于空白对照组活菌计数5.69±0.18(P<0.05);建模7 d荧光显微镜观察,黄芩素终浓度分别为128μg/mL、64μg/mL、32μg/mL的实验组仅见少许散在生物膜,BF结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稀薄,其BF内细菌活菌计数(x±s,log10CFU/mL)分别为4.04±0.12、4.69±0.41、5.63±0.10亦均少于空白对照组活菌计数6.08±0.10(P<0.05)。结论黄芩素在体外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
杜仲业陈一强孔晋亮闫萍蔡双启张东伟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黄芩素荧光显微镜
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QS调控毒力因子的抑制作用
陈一强简丽娟温红侠孔晋亮闫萍吴海英
左氧氟沙星涂敷导管预防铜绿假单胞菌导管相关感染的体外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体外观察左氧氟沙星(LFX)涂敷导管对铜绿假单胞菌黏附、定植能力的影响,探讨LFX涂敷导管在铜绿假单胞菌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制备LFX涂敷导管,测定LFX涂敷导管的体外药物累积释放度。实验分为LFX涂敷导管组和聚氯乙烯(PVC)导管组,2组导管分别浸没于5 mL 50%LB培养液中(含铜绿假单胞菌108 CFU/mL),37℃孵育6h、12h、24h、48h,在各时间点,分别于导管表面和导管培养液进行细菌计数。结果:LFX涂敷导管能够在2h内实现药物的快速释放,2h后LFX涂敷导管药物释放很少,甚至没有释放。LFX对实验菌PAO1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5mg/L、1.0mg/L;6h、12h、24h孵育时间点,LFX1∶3、LFX1∶6、LFX1∶9涂敷导管表面定植、黏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且LFX1∶3、LFX1∶6、LFX1∶9涂敷导管在不同孵育时间点培养液的细菌数较PVC导管培养液的细菌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LFX涂敷导管能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黏附、定植,提示LFX涂敷导管可作为预防铜绿假单胞菌导管相关感染的有效策略。
闫萍龚臣黄秋嫔陈敏莉陈一强
关键词:导管相关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细菌黏附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