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森

作品数:18 被引量:17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土壤
  • 6篇土壤呼吸
  • 4篇热导率
  • 3篇温度
  • 3篇刺槐
  • 2篇低山丘陵
  • 2篇低山丘陵区
  • 2篇生长季
  • 2篇土壤呼吸速率
  • 2篇土壤热通量
  • 2篇土壤温度
  • 2篇退耕
  • 2篇退耕还林
  • 2篇退耕还林工程
  • 2篇丘陵区
  • 2篇热通量
  • 2篇人工林
  • 2篇误差分析
  • 2篇绿豆
  • 2篇差分

机构

  • 14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省林业科...
  • 1篇河南省国有济...

作者

  • 18篇陆森
  • 13篇孟平
  • 13篇张劲松
  • 4篇高峻
  • 3篇赵娜
  • 3篇任图生
  • 2篇孙世友
  • 2篇李玉灵
  • 2篇刘文娟
  • 2篇黄辉
  • 2篇李春友
  • 2篇孙守家
  • 2篇程志庆
  • 2篇王平
  • 2篇吕海燕
  • 1篇张玉珍
  • 1篇刘庆新
  • 1篇巨兆强
  • 1篇杜章留
  • 1篇宋文琛

传媒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林业科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低山丘陵区绿豆和玉米农田土壤呼吸动态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不同作物覆被下的土壤呼吸研究是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气体红外分析技术,2006年对华北低山丘陵区绿豆和玉米农田的土壤呼吸进行观测,并分析两种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日动态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绿豆全生育期(7月15日-10月3日)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为2.11μmol·m-2·s-1,显著大于玉米的1.90μmol·m-2·s-1(P<0.05)。两种植被覆盖下的土壤呼吸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最大值均出现在8月9日,玉米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振幅大于绿豆。统计分析表明,土壤温度是绿豆和玉米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van't Hoff模型和Arrhenius模型模拟的决定系数均超过0.73,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的相关关系不明显。绿豆和玉米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指数Q10分别为3.31和2.16,Arrhenius模型模拟效果略优于van't Hoff模型,玉米土壤的活化能(79.41kJ·mol-1)大于绿豆土壤(55.72kJ·mol-1)。
陆森孟平张劲松高峻黄辉孙守家
关键词:土壤呼吸绿豆玉米低山丘陵区
基于热扩散方法测定树木蒸腾的潜在误差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蒸腾作为植被蒸散的主要分量,是植物水分生理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其测定方法的研究备受关注.热扩散方法是测量树木蒸腾的最优方法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应用热扩散方法测定的单株树木蒸腾量以及扩展到林分尺度蒸腾耗水量均相对准确,但在测定过程以及测定值与蒸腾真实值之间存在着潜在误差.本文综述了热扩散方法在树干液流通量密度测定以及从温差测定点到单株、从单株到林分尺度扩展过程中存在的潜在误差,展望了我国开展热扩散方法潜在误差分析的主要研究方向,并提出了解决其潜在测量误差的方法.
刘庆新孟平张劲松高峻黄辉孙守家陆森
关键词:蒸腾
石榴-绿豆间作系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在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于2010年6—10月,在黄河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利用Li-8100红外动态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温湿度自动观测系统测定了石榴-绿豆间作系统(间作系统)和绿豆单作系统(单作系统)土壤呼吸速率(soil respiration rate,SRR)及土壤温度和湿度。结果表明:1)间作系统和单作系统的SRR日波动在晴天-多云呈单峰变化趋势,在阴天日波动变化幅度较小。间作系统的SRR高于单作系统。整个观测时期内间作系统和单作系统的平均SRR分别为2.996μmol·m-2·s-1和2.378μmol·m-2·s-1。2)间作系统和单作系统SRR与15cm处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在该深处的Q10值分别为2.462和1.793 3)间作系统和单作系统与20cm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与SRR的相关关系均不明显。
孟平李春友张劲松刘文娟陆森杨海清
关键词:土壤呼吸速率
石榴-小麦间作系统的地面热通量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实测的地温和土壤含水量数据模拟石榴-小麦间作系统的土壤热通量。结果表明:利用地温和含水量数据模拟的土壤热通量值与热通量板实测结果一致性较高;土壤热储量是地面热通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忽略土壤表层热储量并以某一深度处的实测热通量值代表地面热通量的方法误差很大;石榴-小麦间作系统内的地面热通量存在显著的水平空间变异性,小麦覆盖区域地面热通量几乎一致,均显著小于石榴株间裸地。
陆森张劲松孟平高峻
关键词:土壤热通量农林复合系统土壤温度
基于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土壤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2021年
通过测定两种土壤和一种玻璃珠的两相热导率随气压的变化,分析变压条件下气体分子碰撞平均自由程和多孔介质孔隙结构间的关系。研究计算了表征土壤平均孔隙结构的孔隙特征长度(d),同时依据静态几何学方法计算获取了颗粒平均间距(D)。结果表明,基于热传输方法获取的d值是从气体分子碰撞传热的动态观点获取的孔隙结构表征,标识着土壤颗粒间的热分离特征,是表征土壤孔隙结构的有效指标。由于土壤的d和D值相差3个数量级,但在玻璃珠上无量级差异,这说明d值可能只能表征土壤团聚体间的平均孔隙结构,不能反映团聚体内部及黏土颗粒内部的微细孔隙结构。
孙义亨施少敏宋学姝孟平张劲松任荣秀陆森
关键词:土壤孔隙结构热导率
土壤热导率曲线模拟及其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相关性
陆森
关键词:热导率水势水分特征曲线
华北低丘山地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土壤呼吸比较被引量:7
2014年
基于气体红外分析技术,在华北低丘山地退耕还林区内,以农田、撂荒地为对照,分析退耕43年和退耕10年刺槐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及其环境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退耕43年和退耕10年刺槐人工林0~5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是农田的3.9和1.6倍;退耕43年刺槐人工林、退耕10年刺槐人工林、撂荒地和农田的全年土壤呼吸平均速率分别为2.33,1.21,2.40和2.04μmol·m-2s-1,其中撂荒地的全年土壤呼吸平均速率最大,退耕43年刺槐林的全年土壤呼吸平均速率大于退耕10年刺槐林;研究区内4种土地条件下的土壤呼吸速率主要受5 cm深处土壤温度影响,退耕43年刺槐林、退耕10年刺槐林、撂荒地及农田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10分别为2.47,2.53,2.06和1.56,其中2种退耕林地的Q10均显著高于农田;4种土地利用条件下的Q10均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异,其大小主要受温度影响。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显著改善了土壤固碳能力。
赵娜孟平张劲松陆森程志庆
关键词:土壤呼吸退耕还林工程
热脉冲技术测定土壤热通量的原理和方法
2014年
土壤热通量是地表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陆-气能量交换的主要物理量。在农林业研究上,大部分土壤热通量研究主要关注于土壤热通量对种子萌发、植物根系生长、小气候效应、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的影响;在地球物理学和土木工程学研究上,重点研究土壤热通量在大地热流、埋地管道、地铁工程等方面的应用。
陆森张劲松孟平孙世友
关键词:土壤热通量
华北低丘山地不同退耕年限刺槐人工林土壤质量评价被引量:53
2014年
以华北低丘山地退耕还林区的耕地、农田撂荒地、退耕10年刺槐林和退耕43年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探讨退耕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退耕刺槐人工林土壤养分的表层富集作用显著,且0~5 cm土层土壤改良效果增强;与耕地相比,退耕刺槐人工林的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改善,养分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提高.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为退耕43年刺槐林(0.542)〉退耕10年刺槐林(0.536)〉撂荒地(0.499)〉耕地(0.498),说明退耕地人工造林改善了华北低丘山地退耕地区的土壤质量.
赵娜孟平张劲松陆森程志庆
关键词:土壤质量退耕还林工程刺槐
一种测定土壤原位蒸发量的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定土壤原位蒸发量的传感器,包括并排布置在探针手柄中的七根温度感应探针和四根加热探针,从一端起率先布置三根温度探针,然后依次间隔布置加热探针和温度探针,三根紧邻的温度探针之间间距为1mm,相邻加热探针与...
任图生张晓陆森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