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凌梅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市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儿
  • 3篇缺血
  • 3篇缺血缺氧
  • 3篇缺血缺氧性
  • 3篇缺氧
  • 3篇缺氧性
  • 2篇血糖
  • 2篇血性
  • 2篇治疗新生儿
  • 2篇缺血缺氧性脑...
  • 2篇缺氧缺血性
  • 2篇缺氧缺血性脑
  • 2篇缺氧性脑损伤
  • 2篇细胞
  • 2篇脑损伤
  • 2篇儿童
  • 2篇ATP合成
  • 2篇ATP合成酶
  • 2篇大鼠血糖
  • 1篇单核

机构

  • 7篇成都市儿童医...
  • 3篇四川大学

作者

  • 9篇陈凌梅
  • 2篇李炜如
  • 2篇徐若梅
  • 2篇王译
  • 1篇姜春
  • 1篇林燕
  • 1篇宋威
  • 1篇徐鸣
  • 1篇张励勤
  • 1篇张国英
  • 1篇史宏
  • 1篇吴惧
  • 1篇程默
  • 1篇陈科
  • 1篇杜逸亭
  • 1篇张冠南
  • 1篇李莎
  • 1篇牛文琪
  • 1篇王梅
  • 1篇左笠民

传媒

  • 3篇四川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齐鲁肿瘤杂志
  • 1篇成都医药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0
  • 1篇199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地塞米松及葡萄糖对HIBD新生大鼠血糖和脑ATP生成率及ATP酶分解活性的影响
研究目的: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发生与脑组织能量耗竭,神经元结构和功能障碍有关。既往的研究显示地塞米松预处理可产生脑保护作用。但关于缺氧缺血后给予地塞米松及葡萄糖治疗对脑能量代谢的影响的研究不多。本研究通过测定血糖、脑组织A...
陈凌梅
关键词:缺血缺氧性脑损伤ATP合成酶血糖地塞米松葡萄糖
文献传递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应用该方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换血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外周动静脉同步抽注法,观察比较换血前后血液中部分指标。结果提示该方法可用于已不能进行直接脐血管插管的患儿,避免了脐血管插管及脐静脉切开的并发症及繁杂性。血清总胆红素换出率55.26%,未结合胆红素换出率56.31%。换血常见的并发症较少发生。结论该方法用于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症迅速有效、简便易行,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应用及推广。
张冠南姜春陈凌梅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
地塞米松及葡萄糖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血糖和脑ATP生成率及ATP酶分解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的发生与脑组织能量耗竭、神经元结构和功能障碍有关。既往的研究显示,地塞米松预处理可产生脑保护作用。但关于缺氧缺血后,给予地塞米松及葡萄糖治疗对脑能量代谢影响的研究不多。本研究通过测定血糖、脑组织ATP生成率及ATP酶分解活性,了解地塞米松及葡萄糖治疗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7d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组(HIBD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及葡萄糖治疗组。3组动物经缺氧缺血处理后,HIBD组不做治疗、地塞米松组及葡萄糖治疗组分别以地塞米松及葡萄糖进行治疗。检测0h,24h,48h,72h实验大鼠的血糖、脑线粒体ATP生成率及ATP酶分解活性变化。结果1缺氧缺血处理后,大鼠血糖、脑组织线粒体ATP生成率及ATP酶分解活性下降;2地塞米松治疗组ATP生成率24h、48h时较HIBD组高;ATP酶分解活性24h时较HIBD组高;3葡萄糖治疗组脑组织线粒体ATP生成率48h时较HIBD组高;472h时3组动物ATP生成率及ATP酶分解活性差异无显著意义;5地塞米松治疗组及葡萄糖治疗组的血糖在24h时较HIBD组高;648h及72h时,3组血糖值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地塞米松及葡萄糖可在短期内改善缺血缺氧新生大鼠脑组织能量供应,并对血糖产生影响。
陈凌梅李炜如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ATPATP合成酶血糖
新生儿心律失常14例临床分析
2004年
目的 了解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方法 对 14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4例新生儿心律失常中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感染性疾病、缺氧、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为主要病因。类型以早搏为多 ,占 6例 ;室上性心动过速 1例 ;房室传导阻滞 3例 ;1例心电图各导联无P波 ,QRS波宽大畸形且形态各异 ,R R间期不等 ;另 3例心电图未发现心律失常 ,但有T波改变 (临床体检及心电监护仪发现心动过缓 )。结论 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多样且多种病因可同时存在 ,对存在上述各种因素的病儿认真进行心脏听诊 。
陈凌梅李炜如
关键词:心律失常新生儿
12例小儿颅内肿瘤误诊分析
1997年
12例小儿颅内肿瘤误诊分析张国英吴惧*张励勤*程默*陈凌梅*李惠小儿颅内肿瘤发病率高,占小儿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白血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造成误诊。现就12例资料回顾分析,以提高对小儿颅内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水平。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
张国英吴惧张励勤程默陈凌梅李惠
关键词:颅内肿瘤小儿误诊
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应用脑蛋白水解物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0月—2007年12月住院的4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对照组,2008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49例为治疗组。对照组用能量合剂和胞二磷胆碱治疗,7 d^10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蛋白水解物5 mL静脉输注,1次/日,7 d^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4 d^6 d7、d^10 d时,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蛋白水解物是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较理想的药物。
杜逸亭徐若梅覃琳王译陈凌梅
关键词:缺血缺氧性脑病脑蛋白水解物新生儿
341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了解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探讨胆囊壁增厚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4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热341例(100%),咽峡炎330例(968%),淋巴结肿大307例(900%),肝肿大272例(798%),脾肿大171例(501%),眼睑浮肿147例(431%),皮疹72例(211%),严重鼻塞71例(208%),肝功能异常144例/205例(702%),胆囊壁增厚34例/198例(172%)。血小板减少和胆囊壁增厚率增高,则肝功能异常的程度增高(P<005)。结论EB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轻重不一,血小板减少和胆囊壁增厚往往提示肝功能损害较重。
徐鸣史宏陈科李莎陈凌梅宋威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胆囊壁增厚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儿童
肺炎支原体肺炎细胞免疫状态的观察被引量:13
2000年
左笠民牛文琪王梅陈凌梅林燕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细胞免疫状态儿童
抑酸剂在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抑酸剂在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中的疗效,对比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10月~2009年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1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出凝血功能正常和异常患儿的上消化道出血时间;对出凝血功能正常的患儿比较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持续的时间。结果出凝血功能异常的上消化道出血新生儿年龄、性别、孕周、分娩方式及基础疾病等情况与出凝血功能正常的患儿相近(P〉0.05),但出生体重较低(P〈0.05);出凝血功能异常的上消化道出血新生儿(28例)平均出血时间明显较出凝血功能正常患儿(53例)长,分别为(3.96±2.25)d和(2.21±1.13)d,P〈0.05;凝血功能正常患儿中奥美拉唑组(27例)出血时间短于西咪替丁组(26例),分别为(1.89±0.97)d和(2.54±1.21)d,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新生儿常规进行出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出凝血功能异常者必须首先纠正出凝血功能异常,而对于出凝血功能正常患儿用抑酸剂有效,奥美拉唑疗效优于西咪替丁。
陈凌梅王译徐若梅
关键词: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