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新 作品数:6 被引量:75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CT窗技术显示颅底成骨型破坏的价值 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探讨不同的CT窗宽技术对颅底成骨性骨质破坏的影响,从而寻找出显示成骨性骨质破坏的最佳CT窗技术。方法:通过对5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的鼻咽颅底扫描后,选择的不同的CT窗技术,分析在各种窗技术下对成骨性骨质破坏的显示情况,而探讨最佳窗位。结果:三种不同的窗技术对成骨性骨质破坏的显示各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CT窗技术影响成骨性骨质破坏的显示,窗高400Hu,窗宽2200Hu时显示成骨性骨质破坏较为明显。 王琰 陈勇新 卓水清关键词:鼻咽癌 刺五加注射液合并氟西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发抑郁的效果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刺五加注射液合并氟西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发抑郁的效果。方法:选取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90例阿尔茨海默病并发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刺五加注射液和氟西汀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氟西汀进行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表、疾病自我管理效能测量表及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 quality of life scale,WHO QOL-BREF)对患者进行入院时、出院时的抑郁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 ating Scale,UPDR S)评分和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的HAMD,QOL-BREF评分均偏高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出院时,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AMD,QOL-BREF评分均不同程度地下降,但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UPD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UPD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刺五加注射液联合氟西汀对阿尔茨海默病有良好的缓解和治疗效果,目前国内对此研究较少,且两药合用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亦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石雁 陈勇新关键词:刺五加 氟西汀 阿尔茨海默病 抑郁 磁共振8通道神经血管阵列线圈的临床应用与扫描技术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介绍和探讨NVA-8通道神经血管阵列线圈(neurovascular array 8 channel,简称NVA-8线圈)的临床应用优势与扫描技术.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1.5T超导型核磁共振成像系统(GE,Signa,CV/i)及其配置的NVA-8线圈,分别对100例疑有或确诊有头颈部某些疾病的病例进行颅脑、鼻咽、颈部、颈椎扫描,或上述部位中两个或两个以上联合扫描,并与以往用4通道头颈联合线圈、单通道头部线圈扫描的100例患者影像资料作比较,探讨NVA-8线圈的临床应用优势与扫描技术.结果:100例均获得满意的MR影像,且与4通道头颈联合线圈、单通道头部线圈比较,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结论:1.使用NVA-8线圈,提高了MR图像的质量,同时比使用4通道头颈联合线圈、单通道头部线圈缩短了1/3~1/2的检查时间;2.可以给患者一次摆位,同时进行头颈多个部位的扫描,获得完整的头颈部MR影像,避免了多次搬动线圈和患者多次上下扫描床的麻烦. 卓水清 陈晓玲 吕衍春 陈勇新 苗碧健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螺旋CT与MRI评价鼻咽癌颅底侵犯 被引量:46 2003年 背景与目的:随着螺旋CT与MRI的普遍应用,研究哪种方法对鼻咽癌发生颅底侵犯的诊断更有价值,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拟探讨用CT与MRI诊断鼻咽癌颅底侵犯的价值。方法:选取1993年8月~2001年9月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患者61例,全组患者治疗前均行螺旋CT及MRI检查。此外,螺旋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8例。CT扫描采用ElscientCTTwinFlash,常规横断面平扫,部分加冠状面扫描,13例加增强扫描。MRI扫描采用PhilipsT5-Ⅱ型0.5Tesla超导成像系统,标准头部正交线圈。常规SE序列,扫描方向为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范围由鞍上池至第二颈椎下缘水平,61例中55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结果:CT发现颅底骨质侵犯17例,MRI扫描发现颅底侵犯26例,其中6例MRI扫描发现斜坡、翼突基底部和蝶骨基底部早期的骨髓浸润,而CT检查未见有这些部位的骨质破坏,另外3例MRI见肿瘤沿三叉神经向颅内侵犯,而CT未见明确的卵圆孔破坏。结论:CT与MRI均可显示鼻咽癌通过破坏骨质侵犯颅底,也可以通过自然孔道进入颅内。MRI较CT对颅底骨质破坏的检出更敏感,MRI可以发现肿瘤沿三叉神经向颅内侵犯,而卵圆孔没有骨质破坏。MRI较CT可以更准确地界定肿瘤的侵犯范围;螺旋CT薄层三维重建,可以较为直观地显示病灶。 谢传淼 梁碧玲 吴沛宏 郑列 阮超美 李立 莫运仙 钟锐 陈勇新 林浩皋关键词:螺旋CT MRI 鼻咽癌 颅底侵犯 CT轴位与冠位扫描对发现鼻咽癌颅底受侵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比较CT轴位与冠位扫描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208例初诊鼻咽癌同时行鼻咽部轴位与冠位增强扫描,观察记录颅底不同解剖部位的颅底受侵情况,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结果轴位扫描对翼突基底部和翼内外板的检出率较冠状位高,轴位扫描对圆孔的检出率较冠状位低。结论CT轴位与冠位扫描两者相结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颅底骨质受侵的检出率。 陈勇新 刘立志 姚永欢16排螺旋CT对肝动脉、门静脉血管三维成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于肝动脉和肝门静脉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比较3种三维重建方法的特点。方法100例肝癌患者,行16排螺旋CT肝双期增强扫描后,分别用SSD、VRT及MIP3种方法作三维重建,比较3种三维图像对肝动脉和肝门静脉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结果SSD、MIP及VRT均可清楚显示肝动脉及门静脉4级以上分支,对于5级以下分支,MIP和VRT明显优于SSD;对于血管立体结构的显示,SSD和VRT无显著差异,而两者优于MIP。结论3种肝双期血管三维成像技术(SSD、MIP及VRT)各具优势,是快捷、有效而无创伤的显示肝脏动、静脉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的检查方法。 卓水清 吕衍春 吴沛宏 刘立志 陈林 陈勇新 王琰关键词:X线计算机 后处理技术 肝动脉 门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