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勇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解放军117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光动力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球
  • 1篇血管球瘤
  • 1篇症状
  • 1篇指血管
  • 1篇治疗老年人
  • 1篇手指血管球瘤
  • 1篇皮肤
  • 1篇皮肤组织
  • 1篇浅表
  • 1篇浅表型
  • 1篇雀斑
  • 1篇痤疮
  • 1篇微静脉畸形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癌
  • 1篇疗法

机构

  • 4篇解放军117...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陈志勇
  • 4篇陆海山
  • 4篇郭剑
  • 4篇赵启明
  • 2篇陆新
  • 2篇甘精兵
  • 1篇张承驹
  • 1篇夏东胜
  • 1篇张旭东
  • 1篇王圣林
  • 1篇吴律文
  • 1篇黄晓峰

传媒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艾拉光动力治疗老年人面部浅表型基地细胞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艾拉光动力治疗面部浅表型基底细胞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30例基地细胞癌患者用艾拉涂抹皮疹表面,3-4小时后用红光照射,100-120j/cm2,时间30分钟,每周1次,共4次,疗程结束后观察一月后评价疗效。结果...
陆海山陈志勇赵启明郭剑甘精兵
文献传递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微静脉畸形的疗效观察
2010年
目的:分析新型铜蒸气激光为光源的光动力学疗法治疗微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及各种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微静脉畸形患者38例,静脉推注血卟啉单甲醚(HMME)3.5~5.0mg/kg,5min内行铜蒸气激光照射。激光功率密度80~100mW/cm2,光斑直径8~9cm,照射时间20~60min,能量密度140~240 J/cm2。治疗随访2个月以上,分析疗效与微静脉畸形分型的关系。结果:38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3.7%,其中达I级疗效即完全治愈者16例,占42.1%,取得明显疗效者(包括Ⅱ级、Ⅲ级)20例,占52.6%。经Spearman相关分析疗效与病变分型有相关关系。结论:铜蒸气激光为光源的光动力学疗法治疗微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病变类型与治疗效果有关。
陈志勇陆新赵启明陆海山郭剑
关键词:激光光动力学疗法微静脉畸形
手指血管球瘤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手指血管球瘤病例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117医院收治的22例手指血管球瘤患者进行资料总结,并与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本组男2例,女22例;年龄年龄21~56岁,平均34.8岁。病程1个月至10...
陈志勇郭剑陆海山张旭东陆新
关键词:血管球瘤
文献传递
艾拉光动力治疗结节囊肿型痤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艾拉光动力治疗面部面部结节囊肿型痤疮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40例结节囊肿型痤疮稀释的艾拉涂抹皮疹表面,2小时后用红光照射,100-120j/cm2,时间30分钟,10天1次,共4次,疗程结束后观察一月后评价疗效。...
郭剑陈志勇赵启明陆海山甘精兵
关键词:光动力结节囊肿型痤疮
文献传递
苯酚化学剥脱术后雀斑皮肤组织的病理变化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研究苯酚化学剥脱术后皮肤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 苯酚化学剥脱术后 ,用免疫组化ABC法染色及透射电镜 ,对 15例雀斑患者皮肤进行了观察。结果 苯酚化学剥脱术后 ,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颗粒数量明显减少 ,真皮层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明显增粗、增多 ,皮肤增厚。结论 雀斑化学剥脱术后 ,表皮层细胞黑色素颗粒数量明显减少 ,雀斑消失 ;真皮层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提高 ,引起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增粗、增多 。
赵启明陈志勇张承驹黄晓峰王圣林夏东胜吴律文
关键词:雀斑苯酚化学剥脱术皮肤组织病理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