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云
- 作品数:173 被引量:715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学更多>>
- 影像创作的器物迷恋与文化研究的物质转向被引量:7
- 2022年
- 当代影像创作中的器物迷恋,乃是基于现代影像科技的发展与创作者的影像意识自觉而出现的工业/艺术/文化现象,较为突出地体现在“历史”与“古装”意味的影视作品中。通过影像手段引导观众对器物的凝视,不但强调了器物的物质属性与工艺质地,而且产生了独特的文化含义与叙事功能,其与文化研究的物质转向达成了某种对话关系。物质文化研究角度的引入,给影像研究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 陈晓云李之怡
- 关键词:影像创作文化研究物质文化
- 明星重构与电影的“自体反思”被引量:3
- 2008年
- 电影在其发展的进程中也常常反观自身,其中包括通过明星重构来进行"自体反思"。《阮玲玉》作为一个富有意味的电影文本,与其他文本一起共同建构了"阮玲玉"这一文化符号,形成了对于明星阮玲玉的不同言说,也形成了一个重构明星的过程。
- 陈晓云
- 关键词:电影明星阮玲玉
- 《秋之白华》四人谈被引量:3
- 2011年
- 出品: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常州广播电视台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编剧苏小卫导演霍建起摄影孙明录音晁军美术周欣人李佳主演董洁窦骁时间:2011年4月20日下午地点: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会议室文人革命家·风格化创作黄式宪(以下简称黄):听说最初题材的确定经历了一个犹豫的过程?苏小卫(以下简称苏):觉得这个选题难度大,真人真事,瞿秋白的身份特殊,他是知识分子,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
- 苏小卫黄式宪陈晓云王宜文刘佳
-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艺术研究中国电影电影频道宣传部
- 从“中国电影”到“中国学派”:一种基于电影实践层面的探讨被引量:4
- 2018年
- "中国电影学派"之成为热门议题,虽可以从历史中寻找端倪或追溯踪迹,但更是随着中国电影的当代发展应运而生的。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有关"中国电影学派"的探讨,以及在此基础上生发的各种创作与话语实践,都可以用一种症候式的眼光来进行阅读,将其从狭义的概念认定与命名中部分释放出来,寻求一种具有问题意识的研究立场,而非单纯追求一种过于宏大的理论模版。因此,本文关于"中国电影学派"的讨论,主要围绕着电影实践层面(包括创作实践和批评实践)来展开。
- 陈晓云王之若
- 关键词:中国叙事主体性
- 《野马》:空间呈现与女性表达被引量:4
- 2016年
- 《野马》是土耳其女导演丹妮兹·盖姆泽·厄古文的剧情长片处女作。影片讲述一个逃离父权家庭的"越狱"故事,作者通过对场景空间的细腻体察,对影像空间的精心建构,完成了女性经验的独特表达和女性解放的影像叙事。本文从空间与电影叙事、空间与性别政治、空间与女性经验、空间与媒介环境四个方面,对影片的空间呈现与女性表达进行分析。
- 陈晓云袁佳
- 关键词:电影空间女性主义
- 近年来国产影片中历史记忆的伦理表达被引量:16
- 2020年
- 近年来国产电影对于当代中国历史文化记忆的表达,部分呈现出伦理化叙事的特征。这些影片从一个日常生活的微小视角切入,通过展现小人物的身世与命运,实现对宏大历史记忆的表达,这正是以伦理叙事面对历史记忆的一种创作选择。另外一些影片则努力呈现“革命年代”的“私人情感”,将真实历史中被普遍屏蔽的个体情感浮现为影像中的历史记忆。其中,历史的困苦常会在艺术创作中获得相应的表达与偿还,这成为通过影像手段疗愈创伤记忆的文化实践之一。作为一种叙事传统,伦理叙事不但可以追溯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也可以追溯至更为久远的中国古代的叙事历史。于当下,它也表现于其他类型的电影之中,成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意味的“中国叙事”的创作实践。
- 陈晓云
- 关键词:中国电影历史记忆伦理叙事电影评论
- 中国电影的角色错位——论电影与文学、电视的关系被引量:13
- 2003年
- 中国电影与文学、与电视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纠缠不清的关系。“电影文学”的概念成为与中国电影相伴的经典词汇而频频出现在各种场合 ,中国电影与中国文学的亲密关系也是不争的事实。当电视开始普及 ,“影视文学”取代“电影文学”成为人们讨论的电视节目 ,特别是讨论电视剧时最常用的一个概念。其间包含了我们对于电影本性和电视本性的一种有意无意的忽略 ,而中国电影一直缺乏视觉表现力 ,恐怕与这种观念不无关系。而电影与文学、电影与电视关系的颠覆 ,则是世纪之交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下的特殊产物。当文学不再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 ,以视听文化为其主要表征的电影势必将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 ;而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观众 ,面对着同样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电影 ,面对着美国好莱坞电影、其他各种文化娱乐形式冲击下艰难生存的本土电影 ,毫不犹豫地将目光投放到同样不能令他们满意的电视跟前 ,这也许是“初级阶段”一种必然的选择。
- 陈晓云
- 关键词:电影文学电视互动关系
- 艺术电影的困顿与电影工艺的进路被引量:3
- 2019年
- 这些年,在年轻导演看似更为繁复的"出场"方式中,"电影节电影"依旧是他们进入行业的主要通道。但这个"通道"的意义却比以往更加宽泛。"艺术电影"的生态环境与20世纪80、90年代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而资本的裹挟带来的"艺术"的相对萎缩,几乎直接导致了中国电影在世界重大国际电影节的持续缺席,也造成了"艺术院线"建立之后片源匮乏的困境。
- 陈晓云
- 关键词:电影节
- 民族记忆的神话讲述——塞夫、麦丽丝蒙古族题材电影创作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塞夫、麦丽丝导演的蒙古族题材电影因探索出一种类型电影与本民族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叙事方式而被视为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的某种范本。此种模式试图以一个可以辨识的影像符号系统来唤起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并将民族历史/记忆的银幕写作纳入神话范畴。它既成功地凝聚了族群的集体文化认同,又显现出其在民族身份、主流文化、历史书写、类型意识、商业价值之间的某种裂隙与矛盾性。
- 陈晓云玄莉群
- 关键词:塞夫麦丽丝蒙古族民族记忆
- 新中国电影的现实叙事与影像重构被引量:5
- 2009年
- 电影中的"现实"并非单纯是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而往往是意识形态作用下的影像重构。新中国电影前30年的现实叙事改变了以往现实题材电影以书写苦难为核心内容、以悲剧为基本美学特征的创作风范,呈现为以歌颂为主、以农村题材为主的单一向度,显现出激扬而浪漫的美学风格。新中国电影后30年的现实叙事则呈现出多元而复杂的向度,在批判精神的回归、现实题材的拓展、纪录风格的呈现等方面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点。近年来,有着关注现实和现实主义传统的中国电影,却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合力作用下,在消费文化盛行和电影产业化进程中多少显现了对于现实尤其是现实问题的规避。
- 陈晓云
- 关键词:新中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