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栋
-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缺血后适应的抗再灌注心律失常效应的观察
- 目的 探索缺血后适应方法对急牲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出现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抗心律失常效应及临床价值。方法 262例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处理组(132例)和缺血后适应...
- 陈晓栋原红娄彬沈建平于圣永谷明林龚觉晓胡政力吴溧兴张一炎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后适应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再灌注心律失常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片,1次/d,观察服药前后血压、左心功能、血尿酸、电解质等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血压明显下降(P<0.05),左心舒张功能及心脏整体功能得到改善,血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无不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药物,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
- 吴溧兴沈建平陈晓栋胡政力
- 关键词:高血压超声心动图
- 非慢性完全闭塞性冠脉病变介入治疗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临床分析
- 2013年
- 目的总结非慢性完全闭塞性冠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冠脉穿孔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5月连续进行的1203例非慢性完全闭塞性冠脉病变行PCI的临床资料。结果 1203例非慢性完全闭塞性冠脉病变行PCI术,发生冠脉穿孔5例(0.42%),5例均为3型穿孔,经及时诊断及时处理,均好转出院。结论对于PCI术并发冠脉穿孔,及时行心包穿刺术引流,球囊封堵,覆膜支架植入和外科处理,疗效确切。
- 吴溧兴沈建平娄彬胡政力于圣永龚觉晓陈晓栋阎芹原红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脉穿孔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容积和收缩功能可靠性的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定量分析左心室容积和收缩功能方面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方法:以左心室造影(CVG)为参考标准,应用RT-3DE测量30例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心搏量(SV)及射血分数(EF).结果:RT-3DE的数值与CVG所测数值高度相关,r值分别为0.93、0.92、0.94和0.89,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T-3DE能准确评价左心室容积和收缩功能,且具有无创伤性、可重复性、简单价廉等优点.
- 路达琦娄彬陈晓栋
- 关键词: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左心室收缩功能
- 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估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处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6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处理组(29例)和缺血后适应组(27例)。术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后常规处理组予以药物或临时起搏处理,缺血后适应组立即予以球囊低压扩张多次使罪犯血管造成短暂再通/闭塞。观察两组不同处理方法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转复效果。结果:缺血后适应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例数明显低于常规处理组(3/27vs12/29,P<0.05),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值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处理能快速终止急诊PCI术中的再灌注心律失常。
- 陈晓栋娄彬于圣永龚觉晓谷明林张一炎原红
- 关键词:缺血后适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
-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缺血后适应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7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分为缺血后适应(PC)组(36例)和未实施缺血后适应对照(C)组(40例)。PC组在再灌注早期给予反复短暂再通/闭塞的PC 4次;对比观察两组PCI前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酐(Cr)以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等的动态变化。结果PC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22.2%vs.47.5%,P<0.05),术后CK、CK-MB和Cr水平也显著低于C组(P<0.05或P<0.01);住院时间及PCI术后LVEF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I时行PC处理能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保护肾脏功能。
- 于圣永龚觉晓陈晓栋娄彬
- 关键词:缺血后适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缺血-再灌注损伤
- PCI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STEMI对患者术后QT离散度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血栓抽吸对患者术后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选取因STEMI发作12h内行急诊PCI的患者48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罪犯血管内血栓形成。将患者分为PCI联合血栓抽吸组(A组)、单纯PCI组(B组),每组24例。比较PCI术前及术后24h心电图QTd及心率校正的QTd(QTcd);观察术后3个月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PCI术后24h,A组QTd较B组缩短[(38±3)ms vs.(41±4)ms](P<0.05);A组QTcd较B组缩短[(40±3)ms vs.(46±3)ms](P<0.05)。PCI术后3个月两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抽吸联合PCI能为冠状动脉尤其远端微血管提供更有效的再灌注,从而有助于改善STEMI的预后。
- 吴溧兴沈建平娄彬胡政力阎芹陈晓栋谷明林
- 关键词:血栓抽吸经皮冠状动脉介入QT离散度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房室传导延迟AAI与DDD起搏模式右心功能的超声评价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AAI与DDD起搏模式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右心功能。方法 3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双腔起搏器患者,先用程控仪将起搏器程控为DDD模式,最后程控为AAI模式。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2种起搏模式下的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 DDD起搏模式下的RVPEP、RVPEP/RVET、Sm、Tei指数明显高于AAI起搏模式(P<0.05),E/Em低于AAI起搏模式(P<0.05)。结论 AAI起搏模式右心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均优于AV间期优化的DDD起搏模式。
- 陈晓栋许迪丁文波沈建平娄彬于圣永
- 关键词:窦房结综合征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