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辉
- 作品数:59 被引量:357H指数:11
-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辽东半岛南岸海域潮流沙脊及影响因素被引量:8
- 2013年
- 通过系统分析北黄海西部实测浅地层剖面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辽东半岛南岸海域潮流沉积体系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潮流沙脊剖面上呈不对称丘状分布,多为斜交前积反射,顶部叠置活动沙丘,属于仍在活动的侵蚀型和侵蚀-堆积型潮流沙脊。研究区存在4条彼此平行的NE—SW向展布的潮流沙脊,与M2分潮流椭圆长轴方向平行或呈小角度相交,沙脊长35~75km,高3~17m,脊宽3~7km,沙脊分布区的水深为40~50m。辽东半岛南岸海域潮流沙脊沉积特征受控于潮流的性质和海平面变化,物源显示多元化特征:落潮流携带老铁山水道侵蚀物质、沉积区附近和近岸岛屿的侵蚀物质、沿岸河流输入和沿岸流的搬运物质。
- 陈晓辉张训华李日辉蓝先洪
- 关键词:潮流沙脊浅地层剖面辽东半岛
- 海洋地质取样技术规程
- 本标准规定了海底地质样品、海水样品和海面低层大气样品取样方法、样品采集作业、样品质量和现场编录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海洋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中的地质取样工作。
- 蓝先洪温珍河李日辉王中波侯方辉徐晓达陈晓辉
- 北黄海海区浅地层剖面数据资料干扰分析及预处理被引量:8
- 2011年
-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北黄海海区采集的浅地层剖面资料中出现的多次波、鸣震等干扰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剖面的反射品质进行了评估,将全区分为北黄海中部较轻干扰区,北黄海南部较弱干扰区,北黄海北部较重干扰区及渤海海峡周边较重干扰区。通过滤波处理,对剖面中出现的多次波、鸣震等干扰因素进行了有效的压制,消除了干扰波对原始资料的污染,为后续地质分析与解释工作提供了理想的基础资料。
- 陈晓辉李日辉张志珣李铁刚
- 关键词:北黄海浅地层剖面
- 山东海阳发现早白垩世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被引量:1
- 2019年
- 1研究目的(Objective)莱阳是我国著名的恐龙之乡,晚白垩世鸭嘴龙类的骨骼化石十分丰富,但早白垩世恐龙则发现不多,仅有少量鹦鹉嘴龙类。2000年,曾在莱阳早白垩世龙旺庄组发现过兽脚类足迹化石。最近,我们在海阳凤城镇凤翔路附近(36°43′17″N,121°14′40″E)发现了一个新的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化石点。本项研究的目的,是确定造迹恐龙的类型,并探讨其足迹分类意义,为早白垩世胶莱盆地恐龙群面貌恢复提供重要化石依据。
- 李日辉孟元库陈晓辉
- 关键词:恐龙足迹化石早白垩世兽脚类骨骼化石晚白垩世
- 南黄海晚更新世以来孢粉记录的古环境变化
- 依据南黄海DLC70-3孔71.2m长沉积序列的孢粉记录,结合测年数据,有孔虫和粒度等环境指标,揭示了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变化。通过钻孔孢粉组合可以反演南黄海陆缘区植被面貌,其中草本孢粉在整个剖面占绝对优势,具有超...
- 李杰梅西陈晓辉李日辉张训华
- 关键词:孢粉古环境晚更新世南黄海
- 文献传递
- 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常量元素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4
- 2011年
- 通过对长江口外海域187个站位沉积物样品的常量元素含量分布分析,研究了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常量元素组成的R-型聚类分析、R-型因子分析及主要控制因素。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常量元素Al2O3、MgO、K2O和Fe2O3分布基本相似,而SiO2分布则与其相反;东南部CaO和CaCO3分布与生物作用有明显关系;TiO2分布反映了长江物质的运移方向。R-型因子分析揭示了控制长江口外海域元素来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 蓝先洪张志珣李日辉王中波陈晓辉徐晓达
- 渤海海峡海域灾害地质及其环境演变
- <正>1.引言渤海海峡位于黄、渤海交界处,山东半岛蓬莱角和辽东半岛老铁山之间,南北宽度仅105.6km,其间散布有庙岛群岛,却严重的阻断了华北与东北、华东地区之间的运输。由于海底管线的铺设、跨海工程及资源勘探的发展,渤海...
- 陈晓辉张训华李日辉
- 文献传递
- 长江口泥质区百年来高分辨率沉积粒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 长江口泥质区是末次冰消期高海面以来的长江入海物质沉积中心和“物质汇”之一,也是长江人类活动排放入海污染物的重要捕集区,该区域存在长江口贫氧区。本区沉积学的研究对认识东海物质通量和陆海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
通过沉...
- 陈晓辉
- 关键词:长江口泥质区高分辨率沉积学海洋地质
- 文献传递
- 渤海东部晚第四纪沉积环境变化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记录被引量:6
- 2016年
- 对渤海东部DLC70-1孔157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REE)测定,结合有孔虫丰度和粒度参数研究,探讨了该孔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晚第四纪环境变化关系。DLC70-1孔沉积物物源分析表明,该孔沉积物物质来源比较稳定,其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渤海东部DLC70—1孔REE的分布特征与晚第四纪沉积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约100kaBP以前,研究区发育浅海环境,∑REE含量较高,且HREE相对富集。100~75kaBP期间,2REE含量受沉积物粒度的影响,明显低于前一阶段,LREE相对富集,稀土元素分布表现为河口半咸水环境特征。75~60kaBP期间,研究区发育以细颗粒沉积物为主,∑REE含量达到高值。60-35kaBP期间为晚更新世玉木冰期中间冰阶(暖期)沉积,研究区发育滨海沉积环境,其∑REE含量总体较低,并显示LREE相对富集;随着水体深度和盐度条件发生多次波动,稀土元素分布特征也表现出小幅度变化。35~30kaBP期间,研究区发育滨岸和滨海沉积环境,其∑REE含量总体较高。30~10kaBP期间,研究区表现为河流环境,受矿物组成和沉积物粒度的影响,∑REE含量总体较低,显示向上HREE相对富集。10kaBP以来为全新世海侵期,研究区持续发育滨海一浅海沉积环境,其∑REE含量总体较高,显示LREE富集。
- 蓝先洪秦亚超陈晓辉王中波李杰梅西
- 关键词:稀土元素晚第四纪渤海东部
- 渤海东部潮流沉积特征及MIS4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被引量:2
- 2018年
- 渤海东部发育了典型的潮流沉积,由老铁山水道冲刷槽、辽东浅滩沙脊和渤中浅滩沙席组成。该文基于中国海洋地质调查最新获取的高分辨率单道地震数据,与水深变化进行对比,将该区的潮流沉积特征与其地震相特征进行精细分析,同时结合晚第四纪CD5孔的岩性、14C测年和层序地层划分,识别出晚更新世以来的四期层序地层,分别是MIS4以细砂为主的陆相地层、MIS3以粉砂和黏土为主的滨浅海相沉积地层、MIS2末次盛冰期形成的以粉砂质粘土和细砂质粉砂为主的陆相沉积地层和全新世(MIS1)发育的以粉砂质黏土和细砂组成的海相沉积地层。其中全新世地层分别由早期的滨海相沉积、中期的浅海沉积和晚期的潮流沉积组成。通过这四期层序的研究,揭示了该区MIS4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
- 陈珊珊王中波王中波孟祥君李日辉郭政言
- 关键词:潮流沙脊沉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