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传
- 作品数:43 被引量:184H指数:7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连云港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连云港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穹顶形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介绍穹顶形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及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穹顶形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97例,平均年龄52.7岁,平均病程6年8个月,进行手术前后疗效评分对比。生物力学研究选用30具正常新鲜成年雄性家猪腰椎标本,随机分为3组,测试载荷-应变变化、应力-强度变化、载荷-位移变化、轴向刚度、扭转强度和刚度、极限力学性能等6项指标,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M-JOA评分平均下降16.79分。优良率达95.9%。生物力学试验显示穹顶形开窗减压组的6项指标接近正常组,与全椎板切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穹顶形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满意,对腰椎后部结构破坏少,对其稳定性影响小,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效的方法。
- 刘艺陈金传李钦亮陈鸣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生物力学试验
- 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联合单枚Cage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 2010年
- 目的总结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联合单枚Cage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联合Cage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28例,术后随访1.5-4.5年,平均3年,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8例均达骨性融合,其中椎体间骨性融合率1年86%,2.5年达100%。优良率88.2%。结论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系统结合单枚Cage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效果良好,可以得到较好的稳定性及满意的融合率,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
- 李虎刘艺陈鸣李钦亮陈金传贺双军谢观奎
-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CAGE
-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单侧与双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效果。方法 收集1例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的L3~S1椎体CT扫描数据,采用Mimcs13.0软件建立L3~S1椎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L4~L5椎体单侧(左侧)及双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建立单侧固定模型M1和双侧固定模型M2。在L3椎体表面施加500N垂直压缩负荷,再施加15N·m的力矩,模拟腰椎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等生理活动,测量垂直、垂直+屈曲、垂直+背伸、垂直+左侧屈、垂直+右侧屈、垂直+左旋转、垂直+右旋转等7种力矩载荷载荷下相邻节段椎间盘、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Cage的应力峰值及L4椎体位移情况。结果 与M1相比,M2不同载荷下相邻节段椎间盘应力峰值、关节突关节应力峰值均升高(P均<0.05)。不同载荷下M1、M2椎弓根螺钉应力峰值、Cage应力峰值、L4椎体位移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单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能够跟双侧固定一样给脊柱融合提供相同的初始稳定性,且避免对椎旁肌肉、软组织的损伤,减少内固定物的应力遮挡、减少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
- 刘艺陈金传程辰李虎吕游储朝明孙鹏浩
-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有限元分析
- 经皮穿刺活检冲洗置药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经椎弓根穿刺活检冲洗置药术在治疗脊柱结核中的应用。方法对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经椎弓根穿刺活检冲洗置药术治疗的15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前以及终末随访时后凸角(患椎头尾侧的椎间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对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11—60个月,治疗前后凸角为(13.49±2.12)°,终末随访时为(6.58±1.0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ODI评分为43.26±23.63,终末随访时为12.62±8.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逐渐降至正常,椎间隙基本融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经椎弓根穿刺活检冲洗置药术是治疗脊柱结核安全有效的方法。
- 张向征刘艺李钦亮储朝明陈金传陈鸣
- 关键词:脊柱结核微创手术疗效
- 注射型人工骨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可注射型人工骨结合包括伤椎的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对21例简单胸腰椎骨折患者,经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及相邻上下椎体,并经伤椎椎弓根植入可注射型人工骨,术前、术后行X、CT检查并随访,评估椎体高度、Cobb角恢复和维持情况,观察人工骨的吸收情况、组织相容性。结果平均随访11.4个月,伤椎平均高度、Cobb角恢复、维持良好。所有病例无长期发热、渗出现象,人工骨均在3月内吸收。结论可注射型人工骨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恢复、维持了椎体高度,伤椎植入可注射型人工骨是安全、有效的。
- 储朝明刘艺李钦亮陈金传陈鸣张向征孟祥圣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
- 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4
- 2011年
- 背景:有文献报道伤椎置钉技术较传统4钉跨阶段固定具有更强的牢固性,可有效避免内固定的松动断裂,但其生物力学机制研究尚显不足。目的:构建脊柱胸腰椎单纯压缩性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伤椎附加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将一T12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脊柱胸腰段超薄CT扫描数据输入Mimics软件中,构建T12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模拟伤椎置6钉和跨节段4钉内固定,对两个模型分别施加垂直压缩、前屈、后伸、左屈及右旋载荷。结果与结论:两组固定模式各种载荷下的应力均集中在螺钉根部,在垂直载荷下,螺钉的应力最小,右旋和左屈载荷下的应力最大;在垂直压缩、前屈、后伸、左侧弯及右旋运动下,上位螺钉较下位螺钉应力大(P<0.05)。伤椎置6钉固定组螺钉应力较跨节段4钉固定组小(P<0.05)。两组T11椎体最大位移无差别。表明伤椎附加椎弓根螺钉置入可以优化内固定的载荷,减少断钉率。
- 李钦亮刘艺储朝明贺双军陈金传陈鸣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生物力学数字化骨科
- 伤椎植骨并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同时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7年6月~2010年6月,采用后路伤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同时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7例,其中单椎体骨折17例,双椎体骨折6例,骨折脱位4例;按TLICS评分为5~9分,平均6.3分。载荷评分平均5.6分。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1标准分级。[结果]伤椎植骨及置钉均顺利完成,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良好,无切口感染,未出现脊髓神经症状加重现象。随访10~46个月,平均28.6个月,未见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脊髓神经功能除1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3级的恢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骨折椎体相对高度较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与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Cobb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同时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及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 陈金传王延玲陈鸣李钦亮储朝明刘艺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伤椎置钉
- 腰椎融合和非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和疾病的Meta分析
- 任春朋孙鹏浩王鹏秦入结陈金传储朝明吕游
-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钳夹型颈椎病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讨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钳夹型颈椎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2月共收治钳夹型颈椎病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35~74岁,平均58.3岁。术前JOA评分5-13分,平均(8.5±2.2)分,全麻下一次性完成后路双开门减压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本组28例经13~41个月随访,JOA评分10-17分,平均改善率为75.3%,优良率85.5%。无明显并发症,肢体功能都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对于脊髓钳夹型颈椎病,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是理想方法,具有经济安全、稳定可靠、康复快的优点。
- 陈金传刘艺陈鸣李钦亮
- 关键词:前后路联合手术疗效
- 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4
- 2013年
-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损伤,好发于胸腰段,容易造成脊柱不稳及脊髓神经损伤。针对部分神经症状轻、无需椎管减压的不稳定性骨折,传统手术方法为后正中入路、跨伤椎的复位固定技术,同时后外侧表面植骨。由于广泛剥离椎旁肌,使部分肌肉失神经支配、缺血坏死;传统的四钉复位固定技术易出现过撑、后凸畸形矫正不满意,远期出现复位椎体高度丢失、钉棒断裂等不足;而后外侧表面植骨效果不确切。近年来,经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及经椎弓根植骨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上缺点,被广泛应用。我科2010年1月-2013年2月采用经肌间隙入路、伤椎植入可注射型人工骨(百赛公司生产的注射型硫酸钙糊剂),结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简单胸腰椎骨折23例,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 储朝明刘艺李钦亮陈金传陈鸣张向征孟祥圣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植骨治疗脊髓神经损伤稳定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