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锁庆
- 作品数:26 被引量:135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更多>>
- 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创新人才培养与评价被引量:18
- 2010年
- 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赋予高等教育的重任。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视角,以做学结合、参与课题研究为高职培养创新人才的突破口,坚持工学交替的教学改革,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的关键,加强以能力为本位的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建设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保证。
- 陈锁庆
- 关键词:能力本位
- 对高职院校二级教学单位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随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重新构建以企业参与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已成为推动高职教育质量监督、评价改革的必然趋势。而建立有效的校内二级教学单位教学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与激励措施是关键,实施对学校内部二级教学单位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是促进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学校提升二级教学单位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 陈锁庆
- 关键词:二级教学单位教学
- 努力探索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办学改革模式
- 2006年
- 人才培养模式是各个高职院校不断探索实践的目标,我院经过几年来的高职办学经验,探索出“1+2+X”为主要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介绍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过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建设,从专业基础教育、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三个方面说明了人才培养是为行业或企业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 孟祥林陈锁庆何玉宏
-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及有效运行被引量:4
- 2007年
- 随着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构建满足高职教育教学需要的质量监控系统以及保证其有效运行,已成为各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特点、形式及影响因素,并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运行的经验为例,阐明了保证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有效运行的措施。
- 蒋玲陈锁庆
-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 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 2016年
- 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赋予高等教育的重任。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视角,以做学结合、参与课题研究为高职培养创新人才的突破口,坚持工学交替的教学改革,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的关键,加强以能力为本位的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建设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保证。
- 陈锁庆
- 关键词:能力本位
- 论高职工学交替教学背景下专业教师教学能力评价被引量:5
- 2009年
- 随着高职工学交替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资源构成和实践环境、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等教学活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分析了评价专业教师教学工作能力的要素,并提出了对教师教学工作状态评价工作开展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以期为推进高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参考。
- 陈锁庆
- 关键词:工学交替专业教师
- 高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考被引量:1
- 2012年
- 针对迅速变革的职业教育给各高职院校带来的种种兴奋与压力,高职教育教学管理面临着各种挑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提升教学管理效果应重视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教学管理中应重视学生产生积极性的影响、教师集体价值观的培育、教师的领导力培养等,为学校内涵持续提升做好准备。推进高职院校管理制度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教育教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 陈锁庆
-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被引量:2
- 2007年
-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从信息技术发展、学制改革、学分制实施和建立“名师”指导制度等方面,联系实际对课堂教学加以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 陈锁庆费兴美
-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学分制
- 高职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5
- 2009年
- 本文针对在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结合交通行业对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院自身专业建设以及课程改革经验,提出了高职教育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应该为“专业技能教育+特长模块教育+职业能力培训教育”的观点。并通过江苏交通建设发展对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及学院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采取的方法,说明了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 陈锁庆蒋玲
- 关键词:高职
- 高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考被引量:4
- 2013年
- 针对迅速变革的职业教育给各高职院校带来的种种兴奋与压力,高职教育教学管理面临着各种挑战。分析了当前高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提升教学管理效果应重视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教学管理中应重视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因素的培育、教师集体价值观的培育、教师的领导力培养等,为学校内涵持续提升做好准备,推进高职院校管理制度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教育教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 陈锁庆
-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