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小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梅毒
  • 7篇细胞
  • 5篇亚群
  • 5篇细胞亚群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细胞
  • 5篇淋巴细胞亚群
  • 4篇梅毒患者
  • 4篇免疫
  • 3篇隐性梅毒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细胞免疫
  • 3篇T淋巴细胞
  • 3篇T淋巴细胞亚...
  • 2篇血淋巴细胞
  • 2篇驱梅治疗
  • 2篇外周血淋巴细...
  • 2篇外周血淋巴细...
  • 2篇抗体

机构

  • 9篇广州市皮肤病...
  • 6篇杭州市第六人...
  • 2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12篇陶小华
  • 9篇杨日东
  • 6篇蔡川川
  • 5篇郑爱媚
  • 4篇张文君
  • 4篇梁艳华
  • 4篇林仕英
  • 3篇田广南
  • 3篇林路洋
  • 2篇时代强
  • 2篇吴志华
  • 2篇胡辉
  • 2篇章松平
  • 2篇陈展琳
  • 1篇梁慕兰
  • 1篇黎小东
  • 1篇刘金花
  • 1篇汤少开
  • 1篇李季
  • 1篇张永乐

传媒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岭南皮肤性病...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2006年浙...
  • 1篇2006年浙...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驱梅治疗疗效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 观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12例正常人(A组)及12例二期梅毒(B组)、12例早期隐性梅毒(C组)及12例晚期隐性梅毒(D组)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四组之间CD3+差异无显著性(P均>0. 05),而CD4+,CD8+,CD4+ /CD8+差异有显著性(P均<0. 05); 隐性梅毒患者经苄星青霉素G驱梅治疗并随访6个月, 有效者治疗前CD4+,CD4+ /CD8+明显高于无效者(P均<0. 05)。结论 隐性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效果可能有重要影响,并对预测苄星青霉素G治疗隐性梅毒效果有重要意义。
陶小华胡辉郑爱媚杨日东
关键词:隐性梅毒T淋巴细胞亚群
施力胶囊合HAART治疗HIV/AIDS 22例临床观察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严重传染病。目前尚无法根治,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法能延缓HIV/AIDS发病,缓解症状,延长生命,已成为全世界预防与控制艾滋病...
时代强章松平郑爱媚陶小华
文献传递
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变化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研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12例早期隐性梅毒患者(A组)、12例二期梅毒患者(B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结果两组外周血CD4+T细胞数、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两组血清IL12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A组外周血CD4+T细胞数、CD4/CD8比值、血清IL12水平均低于B组(P均<0.01)。A组外周血CD8+T细胞数高于B组(P<0.01)。结论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存在较二期梅毒患者更显著细胞免疫低下现象。
陶小华杨日东
关键词:梅毒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12
经驱梅治疗仍具传染性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2004年
杨日东陶小华田广南蔡川川张文君林仕英陈展琳
关键词:驱梅治疗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梅毒细胞免疫功能
早期亚临床神经梅毒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
杨日东张锡宝程军平曹文苓何玉清林仕英田广南汤少开陶小华蔡川川刘金花叶兴东林路洋梁艳华张文君
资料显示:梅毒在中国的再次流行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所见部分患者经久不愈;且缺乏对亚临床神经梅毒敏感性和特异均高的诊断方法。因此探索防治梅毒的新方法是课题组面临的重大课题。课题组于1999年获市科委资助,该成果是...
关键词:
关键词:梅毒抗体检测免疫增强治疗
RPR持续阳性梅毒患者脑脊液梅毒检测的意义被引量:27
2004年
目的 观察RPR持续阳性梅毒患者无症状神经梅毒的发生情况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69例经过数疗程常规驱梅治疗但RPR持续阳性 ( 1年以上 )且无神经系统临床表现的梅毒患者的脑脊液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有 16例梅毒患者脑脊液存在梅毒抗体。结论 部分RPR持续阳性梅毒患者存在无症状神经梅毒 ,可能是RPR持续阳性的原因之一。
杨日东李季梁艳华陶小华蔡川川
关键词:梅毒脑脊液检测抗体
隐性梅毒患者血清白介素-12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陶小华郑爱媚杨日东林路洋梁艳华吴志华
关键词:白介素-12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准确定量检测待检标本中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实时FQ-PCR技术,检测标本650份;用常规PCR技术和实时FQ-PCR技术,对比检测了60例。结果FQ-PCR检测的650份标本,Uu-DNA、Ct-DNA检出率分别为24.08%(150/650)、16.00%(104/650),总检出率为36.00%(234/650)。常规PCR结果重复检测时,14例Uu阳性者中2例变为阴性,而46例阴性者中3例变为阳性;10例Ct阳性者中1例变为阴性,而50例阴性者中2例变为阳性;FQ-PCR结果重复检测时完全吻合。结论实时FQ-PCR是检测Uu、Ct一个较好的方法。
陶小华郑爱媚胡辉张永乐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光度测定法
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的意义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检测HIV阴性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的比例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4 3例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患者和 4 6例已经数疗程驱梅治疗但RPR持续阳性 2年以上的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的比例 ,并与 30例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  1 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患者和已经治疗但RPR持续阳性 2年以上的隐性梅毒CD3 、CD4及NK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与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相比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患者CD8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已经治疗但RPR持续阳性 2年以上的隐性梅毒患者CD8淋巴细胞的比例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患者CD4/CD8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而已经治疗但RPR持续阳性 2年以上的隐性梅毒患者CD4/CD8的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未经治疗的隐性梅毒患者和已经治疗但RPR持续阳性 2年以上的隐性梅毒患者的检测结果相比 ,CD3 、CD4及NK淋巴细胞的比例及CD4/CD8的比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未经治疗梅毒患者CD8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已经治疗但RPR持续阳性 2年以上的隐性梅毒患者 (P <0 0 5 )。
杨日东梁艳华林路洋田广南陶小华蔡川川张文君林仕英梁慕兰
关键词:隐性梅毒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NK疗程
施力胶囊合HAART治疗HIV/AIDS 22例临床观察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严重传染病。目前尚无法根治,本文介绍了施力胶囊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法能治疗HIV/AIDS22例的临床经验。
时代强章松平郑爱媚陶小华
关键词: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细胞免疫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