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继武

作品数:20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唇裂
  • 3篇外科
  • 3篇畸形
  • 3篇创面
  • 2篇单侧
  • 2篇单侧完全性唇...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瘤
  • 2篇皮瓣
  • 2篇平阳霉素
  • 2篇缺损
  • 2篇组织缺损
  • 2篇外科学
  • 2篇细胞
  • 2篇教学
  • 1篇蛋白
  • 1篇导向教学
  • 1篇低能量
  • 1篇蒂皮瓣
  • 1篇点阵激光

机构

  • 13篇蚌埠医学院第...
  • 6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19篇霍继武
  • 10篇徐静
  • 8篇李光早
  • 6篇宋培军
  • 5篇张莉
  • 4篇熊竹友
  • 4篇王怀谷
  • 3篇李旭文
  • 2篇曹程程
  • 2篇孙恒亮
  • 2篇孙宗良
  • 1篇李薇
  • 1篇朱婷婷
  • 1篇葛树星
  • 1篇高嵩
  • 1篇李建成
  • 1篇李旭文
  • 1篇曹程程
  • 1篇孙恒亮

传媒

  • 6篇蚌埠医学院学...
  • 4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Y-V推进式改良新月形皮瓣去除法内眦赘皮矫正同期行重睑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Y-V推进式改良新月形皮瓣去除内眦赘皮并同期行重睑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筛选42例内眦赘皮合并单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Y-V推进改良新月形皮瓣去除内眦部新月形皮肤,打断错构附着于内眦韧带的眼轮匝肌,对内眦韧带行缩短固定,同时行切开法重睑术;并采集术前、术后照片,测量相关美学参数,对资料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15个月,15例术后1周拆线时切口已无红肿,18例在术后1周内眦切口发红,7例术后第10d内眦处切口轻度瘢痕增生,2例术后1月出现明显瘢痕,给予相关处理后半年随访时均未见明显瘢痕;与术前对比所有患者内眦间距平均缩短7.84%,睑裂横径平均增加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V推进改良式新月形皮瓣去除法内眦赘皮矫正术是矫正内眦赘皮的有效方法,同期结合重睑形成术眼部整体形态更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孙宗良徐静李光早霍继武
关键词:内眦赘皮内眦赘皮矫正术内眦间距重睑术
内皮祖细胞在裸鼠体内再现人血管瘤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2019年
目的:研究人血管瘤内皮祖细胞(EPcs)在裸鼠体内分化情况,进一步揭示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培养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祖细胞(经CD31、CD34及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浓集后分别种植于裸鼠双侧胸壁、腰部皮下,动态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及组织学变化,并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鼠抗人CD31、CD34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染色研究所成瘤体的同源性。结果:体外培养血管瘤内皮祖细胞生长良好,细胞计数为3×10^8个/培养瓶,CD31、CD34及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检测阳性表达,裸鼠皮下植入后所形成的瘤体与原血管瘤生物学特点及病理特征相似,经CD31、CD34鉴定瘤体来源于人血管瘤内皮细胞。结论:内皮祖细胞是血管瘤发生的细胞来源,此可作为血管瘤的动物模型,为血管瘤的研究提供较理想平台。
吴军军张莉蒋邦红霍继武宋培军
关键词:血管瘤内皮祖细胞动物模型裸鼠
腭裂术后患者腭裂隙内骨再生情况的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腭裂隙内骨再生情况,探究其对牙弓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5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正常牙颌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cT高分辨平扫。在观察组中,根据是否有骨桥形成进一步分为有骨桥形成组、无骨桥形成组。测量有骨桥形成组再生骨的情况;分别测量观察组及对照组牙弓前段、中段、后段宽度,对测量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观察组共计25例腭突有不同程度的骨再生并相互连接形成骨桥,余下10例腭裂隙内可见不同程度的再生骨形成,但未连接形成骨桥。②观察组中有骨桥形成组牙弓中段宽度大于无骨桥形成组;观察组牙弓各段宽度均小于对照组。结论腭裂术后腭裂隙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再生骨;骨桥的形成有利于牙弓形态更好地发育。
孙宗良李光早徐静熊竹友霍继武
关键词:唇裂腭裂骨再生牙弓螺旋计算机
MTH1抑制剂TH588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MTH1抑制剂TH588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胞培养手段培养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应用倒置显微镜法观察TH588对细胞形态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TH588(0、4、8、16、32、64μmol/L)对A375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集落克隆形成抑制试验观察对比高中低三种浓度(12.8、6.4、3.2μmol/L)TH588对A375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细胞划痕实验检验TH588对A375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同一时间段不同浓度TH588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存活率均降低;32、64μmol/L TH588浓度下培养48、72 h时细胞存活率均低于同TH588浓度下培养24 h时。倒置显微镜法观察TH588作用于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后,细胞明显皱缩,且边缘变得模糊,有碎片颗粒产生。集落克隆形成抑制实验表明,TH588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细胞划痕实验表明,经TH588作用后A375细胞划痕迁移距离在48 h内均较无干预的A375细胞迁移距离更短。结论TH588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增殖及迁移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低浓度的TH588便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霍继武李光早李璐熊竹友李薇
关键词:A375细胞
超声引导下选择性应用聚桂醇和平阳霉素硬化治疗静脉畸形15例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应用聚桂醇和平阳霉素硬化治疗静脉畸形的效果.方法:根据15例静脉畸形患者的病灶情况,在实时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缓慢推注聚桂醇和平阳霉素.并应用超声、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观察其疗效,未达治愈的患者重复治疗直至治愈,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结果:所有患者治疗1~5次后治愈.其中3例(20.0%)患者术后半个月出现表皮溃烂,经换药、清创缝合后治愈;5例(33.3%)出现轻微的皮肤色素沉着;患者均无栓塞、神经麻痹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选择性应用聚桂醇和平阳霉素硬化治疗静脉畸形是一种准确、疗效高、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孙恒亮张莉曹程程霍继武
关键词:静脉畸形聚桂醇平阳霉素
运用几何学原理评估改良Millard法对单侧Ⅲ度唇裂的修复效果
2022年
目的:评估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Ⅲ度唇裂术后唇鼻畸形改善情况及其稳定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就诊的单侧Ⅲ度唇裂患儿40例,采用改良Millard法进行唇裂修复。按照同一标准将患儿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作为时间点进行照片采集。对所采集照片以同一标准进行坐标系的构建。健、患侧的鼻翼点(A)、鼻翼基部点(B)、唇峰点(C)及口角点(D)进行定位测量。计算各测量点坐标面积及对称率。比较各时间点健、患两侧面积差异;评估对称率随时间的整体变化情况;分析两两时间点之间的对称率变化情况,以评估手术改善情况及稳定性。结果:健、患侧坐标面积之间比较,术前A、B、C、D点健、患侧差异较大(P<0.01)。经改良Millard法手术修复,于术后1周时,A、C、D点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仅B点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A点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C、D点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比较对称率的变化时发现,术后1周和术后1年各测量点对称率均高于术前(P<0.01),术后1年的A和D点的对称率高于术后1周(P<0.01)。结论:运用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Ⅲ度唇裂,唇鼻畸形改善明显,对称性改善较好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霍继武陈宇贺波梁旭徐静
关键词:唇裂改良MILLARD法
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鼻唇外形继发畸形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唇裂是常见的颜面部先天性畸形之一,常伴有腭裂。唇腭裂的序列治疗包括术前准备、手术、语言矫正、术后畸形矫正等一系列过程,其中手术矫正至关重要。但术后往往继发各类唇鼻畸形,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外貌,为再次手术矫正带来困难。目前通过唇裂术后调查随访对患者进行相关鼻唇畸形各标记点间距离及角度测量的研究较少。
霍继武李光早
关键词:唇裂继发畸形测量法
增生期血管瘤的个性化治疗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增生期血管瘤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整形外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间50例增生期血管瘤病例,根据增生期血管瘤的部位、大小、色泽、侵及范围、增生速度、功能影响、对患儿及家长心理影响等因素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较小的、不位于功能性部位、增生速度缓慢、色泽较暗、消退后无色素沉着及纤维脂肪组织的血管瘤,可等待观察,不采取任何的手段去干预治疗。难治性大、危险性高、面积大、生长迅速、色泽鲜红或位于口唇部位的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采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关节、颜面等特殊部位血管瘤,口服激素治疗效果欠佳、较为局限的小范围病变或就诊年龄超过了血管瘤自然消退的年龄采用平阳霉素和(或)曲安奈德注射治疗。非功能性部位或位于头顶部、会阴部血管瘤,或上述几种治疗后仍有较大残存病变者,消退期病灶残存病变、瘢痕、畸形、色素沉着、脂肪堆积等需进一步改善外形和功能采用手术治疗。结果分别采用以上几种方法,治疗效果满意,其中好转20例,治愈30例。结论增生期血管瘤可根据其部位、大小、色泽、侵及范围、增生速度、功能影响、对患儿及家长心理影响及就诊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正确选择治疗方法,避免过度治疗或不恰当的治疗方式,准确把握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副作用、使用剂量及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是治疗血管瘤的关键所在。
曹程程张莉李旭文孙恒亮霍继武
关键词:血管瘤手术
不同离心条件所制PRF的生长因子释放水平及促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作用比较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离心条件制得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的生长因子释放水平及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方法采用心脏采血法获得SD大鼠全血,分别以708 g 12 min、208 g 14 min、208 g 8 min三种离心程序获得富白细胞PRF(L-PRF)、高级PRF(A-PRF)、高级PRF+(A-PRF+),压制得到PRF膜片后,置于DMEM/F12培养基中,分别于1 h、6 h、1 d、3 d、5 d后收集培养基,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B)、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取SD大鼠背部皮肤分离、培养获得皮肤成纤维细胞,将细胞分为L-PRF组、A-PRF组、A-PRF+组、空白组,分别以L-PRF、A-PRF、A-PRF+条件培养基和10%FBS培养基培养,采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制备5 d内A-PRF、A-PRF+培养基的PDGF-AB、TGF-β、VEGF总释放水平高于L-PRF培养基(P均<0.05)。A-PRF+组、A-PRF组、L-PRF组培养3、5 d时细胞增殖能力均高于空白组,且培养3 d时A-PRF+组、A-PRF组细胞增殖能力高于L-PRF组(P均<0.05)。L-PRF组、A-PRF组、A-PRF+组穿膜细胞数高于空白组,且A-PRF组、A-PRF+组穿膜细胞数高于L-PRF组(P均<0.05)。结论通过降低相对离心力制备得到的A-PRF+和A-PRF的生长因子释放性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明显强于L-PRF,且适当缩短离心时间得到的A-PRF+作用更强。
贺波霍继武熊竹友蒋邦红陈宇李光早
关键词:皮肤成纤维细胞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相对离心力
转化医学理念在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探讨转化医学理念在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效果,为外科学的临床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方法选取2020年8-9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见习的2018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的随机数发生器将学生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名学生。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组将转化医学理念作为整形烧伤外科临床教学的指导思想,采用以病例为基础和模拟临床教学法。教学结束后,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进行考核,从而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教学结束后,实验组的理论成绩[(88.21±4.43)分]和及格率(93.33%)均高于对照组的理论成绩[(79.73±1.80)分]和及格率(82.22%),且实验组的理论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的技能操作能力[(71.22±9.84)分]和及格率(91.11%)均高于对照组的技能操作能力[(66.21±9.71)分]和及格率(80.00%),且实验组的技能操作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实验组科研课题申报人数及中标人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转化医学理念应用于整形烧伤外科的临床教学,有助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为健康中国打造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为一体的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和今后的临床医学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培军徐静王怀谷霍继武李旭文李建成
关键词:外科学临床教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