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靳宗伟

作品数:11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衡水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血清
  • 2篇蛋白酶
  • 2篇椎动脉
  • 2篇卒中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金属蛋白
  • 2篇金属蛋白酶
  • 2篇基质
  • 2篇基质金属
  • 2篇基质金属蛋白...
  • 2篇基质金属蛋白...
  • 2篇梗死
  • 2篇反应蛋白
  • 2篇高敏

机构

  • 8篇衡水市第四人...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福建中医学院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靳宗伟
  • 4篇张建岭
  • 2篇张立新
  • 2篇单和平
  • 2篇刘振凤
  • 2篇赵霞
  • 1篇雷惠新
  • 1篇陈伟伟
  • 1篇马超
  • 1篇李静

传媒

  • 3篇河北医药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疗效。方法对18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患者行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手术前后评估椎动脉的狭窄率及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狭窄率测量的方法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协作研究组(NASCET)标准,临床体征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并对所有病例行短期随访。结果术后造影显示椎动脉狭窄程度明显改善,残余狭窄率小于20%。NIHS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个月临床随访中,18例患者均无脑缺血发作及再狭窄发生。结论脑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张建岭靳宗伟赵霞张立新
关键词: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 62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及195例初发患者的彩色多谱勒超声、头颅CT、吸烟、饮酒及血液生化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在近期感染、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脑白质疏松方面复发组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复发组在中度及重度颈动脉狭窄及Ⅱ~Ⅲ型脑白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初发组(P<0.01)。而复发组在2次卒中时血压及血糖升高,吸烟及饮酒等因素的发生率反比初发组低(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除了与传统独立危险因素有关外,还与近期感染、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脑白质疏松关系密切,应当积极预防与控制。
赵霞张建岭单和平靳宗伟吴爱升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复发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脑梗死被引量:4
2007年
靳宗伟雷惠新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脑梗死ZN^2+病理生理生理过程
卒中患者希望水平、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希望水平的状况及其与焦虑抑郁情绪、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evalued,SSAS)对200例卒中患者及2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测评,并分析卒中患者希望水平、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的状况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1)卒中组与对照组在希望总均分、焦虑总分、抑郁总分、社会支持总分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希望总均分低于对照组(35.09±2.98vs37.26±3.87,P<0.01);卒中组焦虑总分高于对照组(6.37±0.26vs3.43±0.24,P<0.01);卒中组抑郁总分高于对照组(8.67±0.29vs2.35±0.22,P<0.01);卒中组社会支持总分低于对照组(36.16±3.66vs47.11±4.53,P<0.01)。(2)希望总均分与焦虑总分(r=0.43,p<0.001)、抑郁总分(r=-0.41,p<0.001)呈负相关,而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42,p<0.001)。结论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是卒中患者希望水平的重要预测因子,焦虑抑郁不利于提高卒中患者的希望水平,而社会支持有利于提高卒中患者的希望水平。
崔静稳吴爱升靳宗伟单和平刘振凤
关键词:卒中焦虑抑郁社会支持
云南白药联合热敷治疗脑出血患者静脉炎的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联合热敷治疗脑出血患者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神经内科治疗的脑出血治疗后并发静脉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治疗,观察组采用云南白药联合热敷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静脉炎疗效、症状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治疗总有效率为9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观察组2~4级的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肿/硬块消退时间、疼痛持续时间、静脉弹性恢复时间、显效时间、治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过敏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白药联合热敷治疗脑出血患者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症状消退时间,降低疼痛感,提升静脉炎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党福欣靳宗伟高洁代金占
关键词:脑出血静脉炎热敷
脑血管病认知功能与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脑血管病认知功能是由明显脑血管疾病(如急性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由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展到痴呆的综合征[1],表现为注意力及执行功能出现障碍,可存在信息处理迟缓及心理障碍等。目前,对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干预理念主要为未发展为痴呆阶段的早期预防为主,阻止及延缓痴呆发生[2]。脑血管病神经影像学方面检查以颅脑CT和MRI为主,为早期诊断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陈伟伟靳宗伟张立新马超李静
关键词:神经影像学痴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IL-6、IL-8和hs-CRP的血清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4年
目的观察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2例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以22例单纯接受脑血管造影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支架置入前以及支架置入后24 h、48 h、3 d、1周和3周时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与支架置入前相比,支架置入组支架置入后24 h时血清IL-6、IL-8和hs-CRP水平均显著增高。hs-CRP水平在支架置人后48 h时达高峰,3周时恢复至支架置入前水平;支架置入组支架置入后24 h血清IL-6、IL-8和hs-CR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造影后24 h时水平(P<0.05)。结论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清IL-6、IL-8和hs-CRP水平显著增高,提示支架置入后引起了持续时间较长的炎症反应。
张建岭靳宗伟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白介素-8高敏C-反应蛋白
血清尿酸、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急性脑梗死(AC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ACI患者123例,根据神经缺损评分分为轻、中、重3组,分别为56、39、28例,另有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所有对象来院时予即刻抽血检验血清尿酸(UA)水平,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情况,并计算Crouse积分。结果 :中、重度组的血UA水平、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率较轻度组、健康组均显著升高。中度组的IMT、Crouse积分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重度组的IMT、Crouse积分水平较健康、轻度、中度组均显著升高。ACI患者的血UA水平与IMT、Crouse积分水平呈正相关,稳定性、不稳定性斑块ACI患者UA水平较无斑块者显著升高,其中不稳定性斑块组UA水平较稳定性斑块组进一步升高。结论 :血尿酸升高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尿酸水平越高,斑块性质可能越不稳定,脑梗死发生时程度可能更严重。
靳宗伟党福欣代金占张建岭刘振凤
关键词:尿酸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疾病严重程度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hsCRP水平变化及杏丁注射液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探讨两者在脑梗死急性期炎症损伤过程中的中西医机制,并应用杏丁注射液干预治疗,探讨其在脑梗死急性期炎症反应中的...
靳宗伟
文献传递
吲哚布芬和阿司匹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对比分析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吲哚布芬组,每组10只。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吲哚布芬组大鼠做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分别于胃管灌注生理盐水、阿司匹林、吲哚布芬;于灌注后24 h评定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比、脑水肿指数、神经功能损伤评分;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氧化应激因子、炎性因子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内细胞焦亡关键因子GSDMD、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结果脑梗死体积、脑水肿指数吲哚布芬组<阿司匹林组<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阿司匹林组、吲哚布芬组大鼠血清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水平及脑组织GSDMD、Caspase-1、IL-1β、NLRP3表达明显下降,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吲哚布芬组大鼠血清MDA、TNF-α、IL-1β、SOD水平及脑组织GSDMD、Caspase-1、IL-1β、NLRP3表达改善程度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吲哚布芬通过抑制脑组织细胞焦亡来减轻大鼠炎症反应、缩小脑梗死面积及改善神经损伤程度,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其中吲哚布芬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
郝梦靳宗伟康灵田静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吲哚布芬阿司匹林脑保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