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汉
- 作品数:43 被引量:648H指数:10
- 供职机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外语教育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语用容忍原则与精确数字的模糊理解被引量:15
- 2002年
- 自然语言与理想语言 (或科学语言 )的根本区别在于自然语言不是按严格逻辑规则来操作 ,而是受语用容忍原则的支配。我们提出的语用容忍原则是以伯恩斯 (Burns)不严格容忍原则 (loosetolerance principles)和雷科夫 (G.Lakoff)的 ICMs(理想认知模式 )为认知语用基础 ,根据语用容忍原则 ,我们尝试对精确数字的模糊理解进行阐释。
- 韦汉
- 关键词:理想认知模式认知参照点
- 图式理论和中国外语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被引量:159
- 2004年
- 自德国哲学家康德 (Kant)提出认知图式的概念 ,到格式塔心理学家巴特勒特 (Bartlett)对图式理论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专家鲁姆尔哈特 (Rumelhart)等对该理论的完善 ,再到现代的广泛研究 ,图式理论历经了 2 2 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 ,对该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图式理论因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解释力 ,已被用来解释多方面的心理过程 ,显现了其研究所覆盖范围的广阔性。本文作者综述了图式理论与外语教学这一课题在中国的研究情况 ,分析了该项研究的范围、相关课题。
- 韦汉章柏成
- 关键词:图式理论外语教学心理学
- 智慧测试与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
- 2018年
- 现代教育的基本趋势是从工业时代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模式逐步向个人定制的个性化教育过度。对于英语教育而言,由于地域、学校和学生基础以及个人需要的差异,"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已经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新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关键词,教与学内容的甄选、教与学效果的检测也成为外语教学难题和焦点。根据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本文认为以"智慧测试"为导向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 韦汉潘正芹
- 关键词: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
- 框架迁移理论对相声“包袱”的阐释被引量:2
- 2006年
- 相声是一种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以“说”为研究对象,利用框架迁移理论研究了相声语言中的“包袱”,并从词义误导的角度,从同音词和词语的规约含义两个方面阐释了引起框架迁移的原因。
- 向小蕊韦汉
- 关键词:相声包袱
- 以输出为导向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读写课堂上的教学实践
- 2012年
- 通过以输出为导向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读写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改革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从教学中获得英语基本知识,掌握英语基本运用能力。
- 张坤韦汉
-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模式读写
- 论英汉被动句式的衍生被引量:28
- 2002年
- 形式主义语言学研究认为被动句式产生于动词被动化,名词词组提升这一生成机制。这一造句规则被用来分析汉语被动句的生成时,很难解释汉语无词项标记被动句。Croft从认知的角度对语态经过考察得出结论:被动态产生于把过程性的事件表达成状态性的事件这一过程。以此原则为基础,我们对英汉被动句式的生成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该原则对英汉被动句式的生成具有普遍的解释力。
- 王志军韦汉
- 关键词:被动句功能主义语言学汉语语法
- 断裂结构语篇功能的建构机制被引量:15
- 2002年
- 断裂结构是实施信息属性转化的重要策略 ,通过对信息结构的重组 ,揉和了预设机制 ,促使受话者按施话者的意图进行信息聚焦。本文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指出 ,假型断裂句具有旧信息指向 ,而断裂句则是新信息指向的载体。断裂结构的语篇功能一方面体现于其在篇章中的衔接和连贯作用 ;另一方面 ,断裂句对篇章中所指对象的认证、客观性的获得以及模糊意义的澄清 ,假型断裂句对主题与叙述情节的总结或突破性诠释 ,都分别发挥了重要作用。
- 郑守疆韦汉
- 关键词:语篇功能衔接连贯
- 关联理论与控制性阅读模式被引量:50
- 2001年
- 关联理论的实质是经济原则。最佳关联不仅可以解释话语理解,而且对阅读理解也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从交际最佳关联的角度出发,根据注意的选择性特点审视控制性阅读,提出具有课堂阅读特色的阅读模式。
- 韦汉王志军
- 关键词:经济原则
- 附加疑问句在医患门诊沟通中的语用功能探析被引量:6
- 2007年
- 附加疑问句的使用是医患门诊会话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对附加疑问句在医患对话中的类型和功能研究,可以了解附加疑问句在构建医患关系中的语用功能,有助于医生对医患言语交际策略的理解,从而在医患交际中有意识地调控和促进医患关系。
- 关敬英韦汉
- 关键词:附加疑问句语用功能
- 合同纠纷中语言诱因透视被引量:1
- 2001年
- 日常语言的不精确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对语言中模糊、含糊、概括和歧义表达的宽容 ,然而 ,在合同语言中模糊、含糊、概括和歧义表达往往是合同纠纷的诱因。本文从日常语言不精确性的四种表现形式出发 ,结合合同纠纷案例 ,探讨合同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差异 。
- 韦汉
- 关键词:合同语言歧义合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