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永强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空间站
  • 2篇样机
  • 2篇原理样机
  • 2篇筒体
  • 2篇气流分布
  • 2篇外层
  • 2篇内层
  • 2篇分子
  • 2篇分子筛
  • 2篇CO
  • 2篇CO2
  • 2篇补缩
  • 1篇端盖
  • 1篇载人
  • 1篇屈曲
  • 1篇微量污染物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物
  • 1篇航天
  • 1篇航天用

机构

  • 5篇中国航天员科...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5篇韩永强
  • 4篇杨润泽
  • 3篇胡宏杰
  • 3篇董文平
  • 2篇尹永利
  • 1篇冯安生
  • 1篇王传增
  • 1篇张秀峰
  • 1篇吴宝治
  • 1篇余青霓
  • 1篇卞强
  • 1篇刘新丽
  • 1篇李小委
  • 1篇刘宏召
  • 1篇郭庆宏
  • 1篇杨国威

传媒

  • 3篇航天医学与医...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空间站CO_2去除系统对微量污染物的辅助去除作用研究
2015年
目的评价空间站CO2去除系统对舱内大气微量污染物的辅助净化能力及微量污染物对系统去除CO2性能的影响。方法按照空间站微量污染物模型,选取有代表性的11种微量污染物,采用10倍加速条件进行密闭舱注入,在模拟3人CO2代谢量条件下考核CO2去除系统对注入气体及CO2气体的去除效果。结果在3人CO2代谢量条件下,空间站CO2去除系统对大部分微量污染物具有显著去除能力;该试验条件下的舱内微量污染物对CO2气体去除性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CO2去除系统对舱内微量污染物净化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韩永强余青霓杨润泽王传增刘新丽杨国威
关键词:微量污染物CO2原理样机空间站
分子筛CO_2去除系统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索分子筛CO2去除技术应用于空间站系统的可行性。方法系统分析了空间站分子筛CO2去除系统(4BMS)原理样机设计和工作原理,在模拟空间站真实负荷的条件下对该原理样机进行了连续120 d密闭舱试验研究。结果在3人CO2代谢量条件下,该原理样机能有效控制密闭舱内的CO2浓度在0.5%以下,并保证空气露点在-33℃以下,系统功耗不高于800 W。结论该原理样机满足未来空间站系统对CO2浓度控制的要求。
韩永强吴宝治杨润泽卞强李小委
关键词:分子筛原理样机空间站
载人航天用TC-5A和TC-13X分子筛的研制及评价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制载人航天专用分子筛,并进行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分子筛产品的研制采用造粒、烘干、焙烧、二次晶化、二次交换和二次焙烧技术,并通过等温吸附和4床分子筛试验进行静态动态性能评价。结果研制的TC-5A和TC-13X分子筛产品,CO2和H2O的静态吸附能力分别达到19.7%和29.15%,在4床分子筛动态试验中,吸附床再生温度280℃,干燥床达120℃,干燥床出口空气露点小于-40℃,吸附床CO2动态处理能力为2.17~6.17 kg/d。结论 TC-5A和TC-13X分子筛应用于4床分子筛CO2处理系统,能够保证系统稳定运转,CO2处理量可满足3人密闭生存空间对CO2浓度控制的需要。
胡宏杰冯安生韩永强董文平刘宏召金梅张秀峰郭庆宏
关键词:分子筛空间站
同心圆气体分离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心圆气体分离装置,包括筒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筒体两端的入口侧端盖和出口侧端盖,所述入口侧端盖上设有若干进气口,所述出口侧端盖上设有若干出气口,所述筒体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层筒体、中层筒体和外层筒体,所述内层筒...
杨润泽胡宏杰韩永强董文平尹永利
文献传递
同心圆气体分离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心圆气体分离装置,包括筒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筒体两端的入口侧端盖和出口侧端盖,所述入口侧端盖上设有若干进气口,所述出口侧端盖上设有若干出气口,所述筒体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层筒体、中层筒体和外层筒体,所述内层筒...
杨润泽胡宏杰韩永强董文平尹永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