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勇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压
  • 5篇高血压
  • 4篇血管
  • 3篇胰岛
  • 3篇胰岛素
  • 3篇胰岛素抵抗
  • 2篇地平
  • 2篇丁胺
  • 2篇多巴
  • 2篇多巴酚丁胺
  • 2篇心病
  • 2篇心功能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病
  • 2篇心血管病学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病学
  • 2篇胰激肽原酶

机构

  • 1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11篇顾勇
  • 11篇潘海燕
  • 9篇朱健华
  • 4篇钮红音
  • 4篇于小红
  • 3篇潘闽
  • 3篇景宏美
  • 2篇于小红
  • 2篇王无锡
  • 1篇丁晓凌

传媒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第15届中国...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司匹林对卡托普利降低血压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与肾素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联用对ACEI降低血压和改善胰岛素抵抗(ISR)的作用有无影响。方法:将95例伴有空腹胰岛素增高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 A、B、C 3组。A组:用卡托普利25 mg,bid;B组:卡托普利,25 mg,bid,加阿司匹林75 mg,qd;C组:卡托普利25 mg,bid加阿司匹林300 mg,qd。治疗随访期 3 个月。另设正常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血压、空腹及餐后 2 h血糖和胰岛素,计算降压幅度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结果:①各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1,P<0.05)。A组与B组降压幅度相似,C组降压幅度显著小于A组及B组(P<0.05);②各组治疗前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 h血糖及空腹和餐后2 h胰岛素增高,ISI降低。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卡托普利与每日 75 mg阿司匹林联用对其降压作用无明显影响,但与每日300 mg阿司匹林联用,则其降压作用明显削弱。②卡托普利与阿司匹林联用对其改善 ISR的作用无明显影响。
潘海燕朱健华顾勇丁晓凌
关键词: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卡托普利阿司匹林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发中度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服用降压药的疗效比较
2014年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并发中度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效果的最佳时间。方法:将86例中重度SAS并发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早晨服药组(n=28)、傍晚服药组(n=29)和早晚服药组(n=29),均于治疗前检查24 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ABP),次日开始服用缬沙坦80 mg qd+非洛地平5 mg qd。早晨服药组:早餐后两药一起顿服;傍晚服药组:晚餐后两药一起顿服;早晚服药组:早餐后服缬沙坦,晚餐后服非洛地平。4周后复查ABP,对24 h平均收缩压(24 h averag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averag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hDBP)、24 h平均动脉压(24 h mean arterial pressure,24hMAP)、日间平均收缩压(average daytime SBP,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average daytime DBP,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average night SBP,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average night DBP,nDBP)、夜间收缩压下降率(the percentage of nocturnal decline in SBP,ΔSBP%),夜间舒张压下降率(the percentage of nocturnal decline in DBP,ΔDBP%)以及晨间收缩压(average morning SBP,mSBP)和晨间舒张压(average morning DBP,mDBP),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结果:3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早晨服药组日间血压(dSBP、dDBP)的下降幅度大于傍晚服药组(均P<0.05),与早晚服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夜间血压(nSBP、nDBP)和晨间血压(mSBP、mDBP)的下降幅度以及夜间血压下降率(ΔSBP%、ΔDBP%)的改善程度显著小于傍晚服药组(均P<0.01),也显著小于早晚服药组(P<0.05,P<0.01)。傍晚服药组与早晚服药组日间血压的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傍晚服药组夜间血压和晨间血压的下降幅度以及夜间血压下降率的改善程度显著大于早晚服药组(P<0.05,P<0.01)。24 h平均血压(24hSBP、24hDBP、24hMAP)3组间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血压呈明显非杓形�
潘海燕顾勇于小红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动态血压非洛地平
重组人脑利钠肽与多巴酚丁胺对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与多巴酚丁胺对不同血浆BNP水平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的心衰患者随机分为高BNP组(BNP≤3 000pg·ml-1)和极高BNP组(BNP>3 000pg·ml-1)。每组又根据选用rhBNP或多巴酚丁胺的不同再分为rhBNP亚组和多巴酚丁胺亚组,分别连续静滴24~72h。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第5天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浆BNP水平、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LVEF;观察住院时间;分析药物对血压、心率和血肌酐的影响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在高BNP组,与多巴酚丁胺相比,rhBNP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P<0.05),降低血浆BNP水平(P<0.05),提高LVEF(P<0.05),缩短患者住院时间(P<0.05)。在极高BNP组,rhBNP的疗效并不优于多巴酚丁胺。两种治疗对患者心率及血肌酐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rhBNP治疗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有所下降(P<0.01),多巴酚丁胺治疗对血压无明显影响(P>0.05)。两种治疗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BNP升高≤3 000pg·ml-1的心衰患者,rhBNP改善心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多巴酚丁胺。而在BNP极度升高患者,rhBNP疗效并不优于多巴酚丁胺。
潘海燕朱健华顾勇于小红潘闽钮红音
关键词:心力衰竭重组人脑利钠肽多巴酚丁胺
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时加用辅酶Q10对改善心功能的价值
目的探讨使用辛伐他汀治疗心脏储备力降低的冠心病患者时加用CoQ10对改善心功能是否有临床价值。方法 106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60%而>40%的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患者分为4组:因药价原因不能接受他汀类正规治疗者随机...
潘海燕顾勇朱健华钮红音
文献传递
JTp间期及TpTe间期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研究体表心电图J-T波峰间期(JTp间期)及T波顶峰后宽度(TpTe间期)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否有预测价值。方法在289例入选心脏病病例中,将有频发室性早搏(VPB≥30次/小时)、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颤动(VF)者131例,分设为VPB组(n=69)和VT+VF组(n=62)。并在其余158例入选病例中选择未发现明显室性心律失常者(VPB<5次/小时)60例设为疾病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n=60)。对各组JTp、校正的JTp(JTpc)、TpTe及校正的TpTe(TpTec)间期进行组间比较。将JTp及JTpc间期按级差10ms分段,TpTe及TpTec间期按级差5ms分段,分别统计全部入选病例分布在各时段的病例数,计算各时段中频发VPB及VT+VF的发生率,再分别以这4项指标中各时段的上限值为变量,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各时段上限值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①VPB组及VT+VF组的JTp和JTpc间期虽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与疾病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VPB组及VT+VF组的TpTe和TpTec间期不仅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也显著大于疾病对照组(P<0.05)。②VPB及VT+VF的发生率与JTp和JTpc间期无明显相关性,而与TpTe和TpTec间期呈显著正相关(VPB:r=0.6649,r=0.6658,P<0.05;VT+VF:r=0.6977,r=0.6886,P<0.05)。结论JTp和JTpc间期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无预测价值,而TpTe和TpTec间期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参考指标。
潘海燕顾勇朱健华王无锡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
辛伐他汀加辅酶Q_(10)对冠心病心功能改善的价值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加辅酶Q10(CoQ10)对心功能轻度减退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改善是否有临床价值。方法将150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40%~60%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4组:基础治疗组,硝酸异山梨醇酯10mg每日3次+美托洛尔12.5~25mg每日2次+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每日1次+贝那普利2.5~5mg每日2次;CoQ10治疗组,基础治疗组药物+CoQ10 30mg每日3次;辛伐他汀治疗组,基础治疗组药物+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联合治疗组,基础治疗组药物+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4-CoQ10 30mg每日3次。治疗随访期为4个月。检测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后壁增厚率(PLVWT)、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VE)和舒张晚期血流速度(VA)及其比值(VE/VA),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结果基础治疗组及CoQ10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稍有改善,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改善(P〈0.05),改善幅度优于上述两组(均P〈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更为显著(P〈0.01),改善幅度不仅显著优于前两组(均P〈0.01),而且还优于辛伐他汀治疗组(P〈0.01)。结论心功能轻度减退的冠心病患者在使用辛伐他汀的同时加用CoQ10对改善心功能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潘海燕朱健华顾勇钮红音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泛醌心室功能
缬沙坦联用胰激肽原酶与贝那普利改善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的比较研究
目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 I)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IS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阻滞剂(ARB)是否也有这一作用,研究报道较少,结论也不一致。ACEI具有双系统干预作用,除了阻断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顾勇潘海燕朱健华于小红景宏美
文献传递
重组人脑利钠肽与多巴酚丁胺对不同BNP水平心衰患者疗效
目的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与多巴酚丁胺对不同血浆BNP水平心衰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的心衰患者随机分为高BNP组(BNP≤3000pg·ml-1)和极高BNP组(BNP>3000 P...
潘海燕朱健华顾勇于小红潘闽钮红音
替米沙坦、贝那普利及非洛地平对冠心病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比较冠心病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在他汀和阿司匹林等治疗降脂达标的基础上分别加用替米沙坦、贝那普利或非洛地平能否进一步获益。方法将伴有1级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162例,随机分为3组:非洛地平组(n=51),非洛地平缓释片5mg每日1次;贝那普利组(n=51),贝那普利10mg每日1次;替米沙坦组(n=51),替米沙坦80mg每日1次。连续治疗6个月后,检测降压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观察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3组ET-1、NO、hsCRP、IL-6及MMP-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洛地平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ET-1下降(P<0.05),NO上升(P<0.05),hsCRP、IL-6及MMP-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贝那普利组、替米沙坦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ET-1下降及NO上升更为显著(P<0.01),且优于非洛地平组(P<0.05)。hsCRP、IL-6和MMP-9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替米沙坦组各项炎症指标的下降优于贝那普利组(P<0.05)。结论冠心病伴轻度高血压患者在降脂达标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或替米沙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优于非洛地平,替米沙坦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优于贝那普利,可进一步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
潘海燕顾勇于小红景宏美潘闽
关键词:冠心病高血压非洛地平替米沙坦贝那普利
QT离散度对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的再探讨被引量:4
2005年
研究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否有预测价值。将204例入选心脏病例的QTd按级差5ms分段,计算各时段病例中频发室性早搏(VPB≥30次/小时)以及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的发生率。以各时段QTd的上限值为变量,对各时段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QTd上限值进行相关性研究。将上述室性心律失常者分设为VPB组(n=52)和VT+VF组(n=46)。在其余入选病例中选择未发现明显室性心律失常者(VPB<5次/小时)50例设为疾病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n=50)。对各组QTd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各时段VPB及VT+VF的发生率与QTd上限值无明显相关性(r1=0.2091,r2=0.1684,P>0.05)。VPB组及VT+VF组的QTd虽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与疾病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QTd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似乎无预测价值。
潘海燕顾勇朱健华王无锡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QT离散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