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勇 作品数:9 被引量:35 H指数:4 供职机构: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CGRP/ASIC3参与大鼠食道扩张内脏痛模型中背根神经节神经元高敏感机制的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酸敏感离子通道3(ASIC3)参与大鼠食道扩张(ED)内脏痛模型中脊髓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高敏感发生的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20)。腹腔麻醉50只SD大鼠,暴露大鼠食管下段,利用PE-240管对实验组大鼠的胸段食管进行1 h重复ED刺激,对照组则不予处理。分离并培养50只大鼠胸段脊髓DRG神经元,根据实验组培养液中有无加入CGRP拮抗剂(CGRP8-37)将其进一步分为ED组(n=15)和ED+CGRP8-37组(n=15)。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DRG神经元动作电位及ASIC3电流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DRG神经元中CGRP、ASIC3的表达定位;逆转录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CGRP与ASIC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GRP与ASIC3蛋白表达。结果:ED组DRG神经元动作电位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免疫荧光结果示CGRP与ASIC3在DRG神经元中存在共表达;与对照组比较,ED组CGRP与ASIC3的mRNA、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1);且CGRP的mRNA、蛋白表达与ASIC3的mRNA、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33、0.981,P<0.01);ED组和ED+CGRP8-37组ASIC3电流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ED+CGRP8-37组ASIC3电流较ED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CGRP和ASIC3共同参与了ED模型中DRG神经元的超敏反应,CGRP参与调节ASIC3电流变化可能是DRG神经元高敏感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许草 顾勇 石亚婷 汪桂祥 牛小平关键词:脊髓背根神经节 食管扩张 内脏高敏感 川崎病患儿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表达水平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检测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表达,通过超声心动图了解心脏受累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29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实验对照组:随机选取我院因发热并排除KD的患儿29例;健康对照组:随机选取同时期我院健康体检儿童。采用ELISA法检测上述三组儿童血浆NT-pro BNP表达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Tei指数。结果:KD急性期患儿血浆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其他发热性疾病及健康对照儿童(P<0.01);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KD患儿急性期LVEF低于恢复期及其他发热性疾病组(P<0.01);LVEDDI及Tei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分析结果提示,KD患儿急性期NT-pro BNP水平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结论:KD患儿血浆NT-pro BNP水平变化可能与患儿急性期左室收缩功能降低相关,NT-pro BNP对预测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顾勇 窦常胜 茅双根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心脏受累 新生儿乳糜胸1例回顾性探讨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报道1例新生儿乳糜胸病例并对此病例的病因,治疗及早期识别等方面行回顾性探讨。方法对1例确诊为新生儿乳糜胸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资料及指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女,以全身青紫、气促、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查体以右侧胸腔叩诊浊音,肝脏增大为主要临床体征,行胸腔穿刺引流出乳状液体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新生儿乳糜胸,通过胸腔闭式引流及初期完全肠外营养,后期使用富含中链三酰甘油的(medium-chain triglyceride-rich,MCT)配方奶的过渡喂养,抗生素的使用,白蛋白的补充后患儿的病情得到明显好转。结论新生儿乳糜胸发病率低,早期识别较困难,急性期症状危重,救治难度大,且病死率高,需引起新生儿科医生的重视,及时发现并开展有效治疗。 高洁 顾勇 俞文超 储紫嫣关键词:新生儿乳糜胸 miRNA-145、VEGF与川崎病患儿冠脉损伤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miRNA-145和VEGF在儿童川崎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共纳入27例急性期川崎病的患儿,并依据心脏超声结果分为:伴有冠状动脉损伤组(CAL组)12例,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组)15例。同期匹配1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ELISA法方法监测血浆中miRNA-145和VEGF在川崎病患儿CAL组、NCAL组及正常儿童血浆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RT-PCR结果提示,三组miRNA-14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64.53, P <0.01),CAL组患儿相对表达量低于NCAL组及正常对照组,NCAL组介于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LLISA法提示三组间VEG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52.87, P <0.01),其中CAL组患儿表达量明显高于NCAL组与正常对照组,NCAL组介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发现, miRNA-145和VEGF表达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r =-0.707, P <0.01)。结论: miRNA-145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表达参与川崎病的发病机制,且与冠脉损伤的发生相关,miRNA-145和VEGF可作为川崎病辅助诊断指标。 顾勇 窦常胜 邰海服关键词: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VEGF 川崎病的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2018年 川崎病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症,好发于亚裔儿童,冠脉损伤是其主要并发症,早期使用丙种球蛋白会极大降低并发冠脉损伤的危险性,目前其病因尚不清楚,普遍认为与感染、免疫,细胞因子损伤及遗传易感性等多种因素相关。现就川崎病的基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俞文超 顾勇关键词:川崎病 冠脉损伤 基因易感性 标准化病人在儿内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4 2021年 标准化病人结合其他教学方式是儿内科临床教学的重要环节。文章结合目前皖南医学院已开展的SP(标准化病人)参与的教学活动,介绍了SP的遴选、培训及参与临床教学的过程,同时注重临床病例的选择和评分标准的制定,探讨SP在儿内科的应用体会,以及未来建设儿童SP队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推进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顾勇 俞文超 王燕关键词:标准化病人 儿内科 临床教学 益生菌制剂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5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均予静脉营养及早产儿配方奶喂哺,治疗组在早产儿配方奶喂哺时添加益生菌制剂,每次0.5 g,3次/d,2组同时记录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微生态制剂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生菌制剂可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促进患儿体重增长,缩短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顾勇 胡芳 茅双根 徐国成关键词:益生菌制剂 喂养不耐受 极低出生体重儿 应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6例NRDS患儿给予外源性PS(固尔苏,curosurf),治疗前后肺氧合功能、机械通气参数变化。结果:应用PS后患儿呼吸困难减轻、青紫改善,用药后2h、6h、12h患儿动脉血PaO2升高、pH值升高、PaCO2下降,与用药前比较,二者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机械通气参数FiO2、PIP、PEEP、RR在用药后2h逐渐降低,12h显著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S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降低机械通气参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病死率。 顾勇 茅双根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川崎病患儿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表达水平与心血管损害关系研究 顾勇 窦常胜 茅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