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英明

作品数:18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衰竭
  • 4篇心力衰竭
  • 4篇中医
  • 3篇中医药
  • 3篇慢性
  • 3篇慢性心力衰竭
  • 2篇心力衰竭患者
  • 2篇血压
  • 2篇再住院
  • 2篇再住院率
  • 2篇中西医
  • 2篇中西医结合
  • 2篇中西医结合治...
  • 2篇中药
  • 2篇住院
  • 2篇住院率
  • 2篇西医结合治疗
  • 2篇慢性心力衰竭...
  • 2篇高血压
  • 2篇肺炎

机构

  • 16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中国中医研究...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市丰盛中...

作者

  • 18篇马英明
  • 5篇霍艳明
  • 4篇孙伟
  • 3篇于洁
  • 3篇王辉奇
  • 2篇王绍华
  • 2篇李明贤
  • 2篇王春丽
  • 1篇田静峰
  • 1篇王飙
  • 1篇董永丽
  • 1篇孙伟
  • 1篇张瑞麟
  • 1篇王强
  • 1篇王强
  • 1篇王强
  • 1篇李琪琳
  • 1篇王保国
  • 1篇罗燕楠
  • 1篇陈卫衡

传媒

  • 3篇世界中西医结...
  • 3篇现代中医临床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成药
  • 1篇四川中医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医药通报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第二十五届长...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脾病论治房颤的尝试初探被引量:7
2016年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危害较大的心律失常疾病,现代医学主要围绕着控制心率和防栓、抗栓治疗,不能完全控制并发症和稳定疗效是临床治疗房颤遇到的最大困扰。虽然现代中医理论把房颤归属于心悸范畴,但是不论在病机还是证型的分析和描述都显得相当有限。本文通过对房颤律的脉学特点,挖掘传统中医对房颤的认识,认为房颤脉古已有之;房颤脉是脾病范畴;房颤脉是脾真藏脉。根据《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脾胃论》等古籍所载,从培补中气、升提宗气、温中化饮三方面论治脾病,提出培土、升陷加味、化饮三方,以期从中医理论出发在根本上治疗以获得控制复发率和并发症的成果。文末列举病例以详细阐述。
马英明
关键词:脾病
中医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影响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采集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望京医院心内科CHF患者的信息,并对经规范治疗缓解出院的CHF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预约病人门诊随访。完成数据整理及录入后,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CHF患者388例,最短随访6个月,最长随访5年半,平均随访3年。半年内再住院者192例,占49.48%。与再住院率相关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后未使用中药能影响CHF患者再住院率;本研究中CHF患者平均住院次数2.8次,其中院外服用中药者平均住院次数1.9次,不服用中药者为3.4次;第2次住院距离首次住院平均间隔时间为183 d,其中院外服用中药者为221 d,不服用中药者为145 d。结论积极规律辨证使用中药能够降低CHF患者的再住院率,减少平均住院次数,延长再住院间隔时间。
王春丽马英明霍艳明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中药治疗再住院率
辨病举案诠真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从中医临证实践中出发,列举若干实际问题,如只知辨证不知辨病、缺乏中医疾病鉴别诊断等,意在指出辨病论治的重要性和病证鉴别之间的关系。从中医理论体系的发生发展和历史沿革中表述不同时期的疾病分类,总结目前存在对中医疾病的认识和辨病的不足,并举医案具体分析辨病、辨证论治的关系和异同,强调二者之间的主次关系以及与治疗效果的关联。以期继承和重振中医辨病的重要地位和建立符合实践需求的新型辨病证体系。
马英明
关键词:辨病论治
《脾胃论》辨治迟脉症探幽
2023年
文章首先从《黄帝内经》中总结寸口脉与脾胃的生理机制关系,进而从《脾胃论》中摘取相关内容,阐述李杲(号东坦)认为脾胃病是迟脉症病因的观念。脉象在临床上确立了脾胃不足型、心火亢盛型、肝木妄行型、肺金受邪型以及肾水反来侮土型等五种类型,脉象分别为迟缓脉、兼洪大、兼弦、兼浮涩、兼沉细。文章着重体现其在证候归纳、病机分析、选方用药等方面的理论,介绍其纳入运气理论来总结脾胃病与其他四脏盛衰的规律,依据升降浮沉的机制进行分类选药的思想,形成从脾胃论治迟脉症的理论体系,并列表加以说明。通过列举一例肾水反侮证型迟脉症病例进行探讨,用干姜为君,白术、附子配合,从脾胃以壮中阳,上可温补心肺以增御外之力,下可坚肝肾以治寒湿痿厥,故新病久病俱适用,从实践阐述其理论精要,并在选方用药上与麻黄附子细辛汤相比较以说明其优势。
马英明田静峰
关键词:脾胃病升降浮沉
浅谈中医对SARS的认识被引量:1
2003年
马英明
关键词:SARS中医药疗法病因温病发病机制
刍议引经药理论与守经隧理念被引量:1
2023年
本文首先从引经药理论溯源开始,推出需从《内经》中守经隧理念进行相互印证。从理论的起源、运用都采用阴阳理论、都以经脉作为媒介等三个方面的关联进行阐述二者的共通之处。并着重指出引经概念产生过程中的三个层次,并列表以助说明。解读创立引经药理论的始末。并继续引文详细描述守经隧理念,从利用经隧的诊法、微针和药物的疗法等二方面分别进行阐述。最后进行总结,强调在守经隧理念指导下,引经药理论才能实现精准定位和治疗,二者呈现兼容和互补关系。并且对未来科研方向和对临证实践诊疗模式进行展望。
马英明焦强裴树亮
关键词:引经药阴阳理论
代脉辨惑被引量:1
2016年
代脉首见于《黄帝内经》。但是自《脉经》开始至今,代脉的含义就存争议。文章首先根据《黄帝内经》原文和摘引历朝主流脉诊精要,进行相互比对指出疑惑所在。同时从诊病治病风格特点的历史变革中总结规律。并以此对脉诊的影响来解释对代脉的不同认识的根由。以王冰和张景岳对《黄帝内经》的著述为例进行分析,总结出问题的根源。结合现代脉学的认识、并与怪脉加以对照,探讨出代脉真义。代脉意义的变化正是中医学在诊治两方面历代变化的缩影。
马英明
关键词:代脉《黄帝内经》《脉经》
中医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王春丽马英明霍艳明
鱼腥草注射液联合抗菌素治疗呼吸道感染5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观察鱼腥草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8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 (5 0例 )和对照组 (30例 )。观察组给予鱼腥草注射液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或分类中性粒细胞升高者同时配合给予头孢拉定。对照组仅用头孢拉定 ,疗程为 5~ 14日。结果 :观察组治愈 31例 (6 2 % ) ,显效 14例 (2 8% ) ,有效 2例 (4 % ) ,无效 3例 (6 % )。对照组临床治愈 16例 (5 3.3% ) ,显效 6例 (2 0 % ) ,有效 1例 (3.3% ) ,无效 7例 (2 3.4%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观察组临床症状 ,体征改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且治疗前后血清肌酐 ,尿素氮 ,谷丙转氨酶正常。结论 :鱼腥草注射液对各种呼吸道感染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安全性好 。
高峰吴蔚王绍华马英明
关键词:鱼腥草注射液呼吸道感染安全性抗菌素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49例SARS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疗效。方法 :采用平行对照研究 ,完成评估病例共 4 9例 ,其中对照组 2 9例 ,采用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推荐治疗方案》 ,应用利巴韦林、左旋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糖皮质激素 (甲基强的松龙 )等药物 ;治疗组 2 0例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了科技部“防治SARS特别科技行动”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方案。结果 :(1)症状改善所需时间 ,治疗组为 5 10天 ,对照组为 7 6 2天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2 )激素减量前使用的总量和天数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3)激素减量后使用的总量和天数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4 )改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绝对值和胸片片状影吸收的时间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 ,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激素用量和缩短疗程上 ,比单纯西医治疗有明显的优势。
张瑞麟焦强王保国冯力民王飙王海箭罗燕楠剡雄沈红强马英明熊云陈卫衡马达程桯周卫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激素非典型肺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