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
- 作品数:189 被引量:538H指数:11
- 供职机构:昆明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语言文字更多>>
-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头颈肿瘤
- 2007年
- 放射性粒子种植近距离治疗肿瘤是一种对外科手术及放射治疗进行互补的新的治疗方法,在头颈肿瘤的治疗中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就放射性粒子种植的特点、生物学优势、在头颈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及存在的问题等作一综述。
- 马静李晓江董超隋军
- 关键词:NECK
- pSIREN-HIF-1α/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2013年
- 目的构建pSIREN-HIF-1α/shRNA重组质粒并测序鉴定,为下一步探索鼻咽癌基因治疗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途径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基因库HIF-1αcDNA序列(NM_001530/NM_181054)以及Reynolds设计原则,设计并合成两端有酶切位点的60个碱基的寡核苷酸链,退火成互补双链后将退火产物与RNAi-Ready pSIREN-RetroQ-ZsGreen载体链接后,热转化至大肠杆菌JM109菌株中,提取质粒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测序分析.结果 PCR扩增片段出现约470 bp大小的目的基因条带,与预期结果相符;凝胶电泳证实重组载体构建成功,插入片段测序结果与合成的寡核苷酸序列一致.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SIREN-HIF-1α/shRNA,为下一步用脂质体包装并转染鼻咽癌细胞的研究奠定基础.
- 赵留芳张书萍李晓江任艳鑫张康喻博马静隋军
- 关键词:RNA干扰鼻咽癌质粒HIF-1Α短发卡RNA
- 替吉奥在晚期头颈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在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的临床治疗中,替吉奥(S-1)可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或者联合放疗组成多种方案对其进行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能很好耐受。S-1联合放疗的方案也正逐渐应用于控制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有关的治疗研究也显示出了很好的应用价值。
- 张吉马静李晓江
-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药物疗法
- 鼻咽通气管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儿童术后应用的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鼻咽通气管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肥胖儿童术后管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3例扁桃体肥大伴腺样体肥大的重度OSA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38例和B组15例,均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切除肥大的扁桃体和腺样体,A组留置鼻咽通气管,B组不留置鼻咽通气管,术后均转至SICU监护观察。记录患儿术后24 h内的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_(2))、SICU留观时间、脱氧时间及血气分析结果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24 h,A组LSaO_(2)为(91.66±1.77)%,B组为(89.8±2.93)%;A组SICU留观时间为(60.97±15.49)h,B组为(80.93±24.26)h;A组脱氧时间为(42.32±10.21)h,B组为(55.8±18.35)h,以上指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2.29、2.96、2.69,P均<0.05)。术后12 h、24 h,PO_(2)及PCO_(2)比较,A组异常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 h、48 h,A组异常率低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重度OSA肥胖儿童术后留置鼻咽通气管,可有效预防呼吸道阻塞或窒息的发生,缩短患儿SICU留观时间,是重度OSA肥胖儿童术后气道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 祖金艳娄凡明澄林垦高映勤马静
- 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治疗中晚期喉癌的效果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治疗中晚期喉癌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声门型癌和5例声门上型癌,包括:T1bN0M03例,T2N0M06例,T3N0M012例,T4N0M02例,分别行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加环舌固定术或环舌会厌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3年生存率92.9%(13/14)。术后第10~18天(平均16天)拔气管套管,拔管率100%。术后拔除鼻饲管时间为第7~35天(平均14天)。23例患者均能进行日常言语交流。结论: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加环会厌固定术或环舌会厌固定术可以治疗T1b~T4声门型和声门上型喉癌。该技术在根治肿瘤的同时能使患者保留呼吸、吞咽和部分发音功能,值得推广。
- 李晓江张世文隋军孙瑞梅马静
- 关键词:喉肿瘤喉切除术
- 气管黏液表皮样癌误诊为气管异物1例
- 2024年
- 1临床资料患儿,男,5岁,因进食后呛咳、发现气管异物4 h于2022-06-17就诊于昆明市儿童医院。患儿家属代诉患儿进食鸡蛋时不慎误吸,随后出现频繁、剧烈呛咳,伴喘息。随即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胸部CT示气管近隆突部2.2 cm处见0.9 cm×0.8 cm稍高密度影,考虑异物(图1A)。诊断为主气管异物梗阻,未行处理,由救护车送至我院ICU。查体:一般情况欠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痰鸣音,未闻及哮鸣音。入院诊断:气管内异物、呼吸道感染。患儿入ICU后为防止烦躁加重气管异物位置变化,给予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持续镇静镇痛,给予头孢唑林钠、奥美拉唑以及地奈德和吸入用盐酸氨溴索雾化。
- 赵恒李霞李勇桦周丽娟马静
- 儿童颈部淋巴结病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儿童颈部淋巴结病变的临床特征,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收集经淋巴结活检确诊的73例颈部淋巴结病变的患儿资料,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颈部淋巴结病变患儿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淋巴结特征及临床表现。结果:73例颈部淋巴结病变患儿中,良性疾病组男性发病小于女性,恶性疾病组男性发病大于女性,两组性别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疾病组在学龄期占比最大(27.4%),恶性疾病组在学龄前期(21.9%)和学龄期(20.5%)占比大,两组均在婴幼儿期和青春期占比较小,两组组内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病理类型中,73例患儿以淋巴结炎性反应性增生占比最大,为35.6%(26/73),主要在学龄期发病;其次为霍奇金淋巴瘤,占比20.5%(15/73),主要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发病。恶性疾病组的淋巴结平均最大横径值大于良性疾病组(P<0.05)。良性疾病组的淋巴结主要分布于Ⅰ、Ⅱ、Ⅲ区,恶性疾病组的淋巴结主要分布于Ⅱ、Ⅲ、Ⅳ、Ⅴ区,两组间肿大淋巴结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儿童颈部淋巴结病变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淋巴结大小及分布上存在差异,儿童颈部淋巴结病变有其自身特点。
- 娄凡张铁松明澄马静王美兰曾文娟
- 关键词:儿童颈部淋巴结病病理学
-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儿童扁桃体术后出血率的临床结果
- 2024年
- 目的:儿童扁桃体术后出血是一种严重且可能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通过一项全国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来构建儿童扁桃体术后出血的风险预警模型,为儿童扁桃体术后分层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2022年1月15日-2023年5月15日从不同省份的15个研究中心接受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切除术的8854例患儿进行分层抽样后得到,本研究样本量2724例,其中男1096例,女1628例。根据术后患儿有无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风险预警模型,通过不断探寻最优化模型,提高预测儿童扁桃体术后出血率的准确性,并通过十折交叉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2724例患儿中有117例扁桃体术后出血,出血率为4.30%。采用随机森林算法针对训练集构建的模型在测试集中予以验证,得出的预测准确率为98.72%,召回率为78.9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结论:随机森林模型虽然召回率有待提高,但整体准确性相当出色,能有效地避免将阳性病例误判为阴性病例,是一种可以被用来预测扁桃体术后出血率和临床医疗决策的有用工具,为后续优化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 徐宏鸣仇书要王金霞韩富根夏忠芳倪丽艳马静陈春光高兴强张军梅刘海霞刘海兵姚红兵庄强尔宋伟赵斯君张明君刘大波李晓艳
- 关键词:儿童扁桃体切除术术后出血多中心
- 儿童耳廓成熟畸胎瘤1例被引量:1
- 2020年
- 患儿,女,4个月8d,因左耳廓肿物收入院。患儿出生时家长发现其左耳廓有一黄豆大小肿物,未进行特殊处理,后渐进性增大。体检:左耳廓上方可见一5cm×4cm大小肿物,质软,活动度可,左耳廓上缘受肿物挤压部分变形,左耳轮脚见一瘘口,未见分泌物排出,双侧外耳道通畅,皮肤光滑无红肿,余未见明显异常(图1)。
- 刘秀芬马静明澄周丽娟李正才林垦李霞徐仁洁卫静娟
- 关键词:耳廓畸胎瘤儿童
-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蛋白1637A/G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云南省汉族鼻咽癌发病风险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研究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蛋白1(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1,TAP1)637A/G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云南汉族鼻咽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寻找鼻咽癌的易感基因。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233例云南籍汉族鼻咽癌患者和296名云南籍汉族正常人对照组进行TAP1637A/G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PCR检测鼻咽癌患者EB病毒(EBvirus,EBV)感染情况。计算各基因型与鼻咽癌发病风险以及与鼻咽癌患者EB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233例云南鼻咽癌患者中EBV感染率为58.4%,对照组EBV感染率为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3.586,P〈0.05)。比较各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纯合子突变(GG型)、杂合子突变(AG型)和无突变者(AA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AA基因型相比,携带GG、AG基因型罹患鼻咽癌的风险分别为4.26倍(95%CI为2.08~8.66,P〈0.001)和1.56倍(95%CI为1.12~2.33,P〈0.05);至少携带637G等位基因罹患鼻咽癌的风险为1.88倍(95%CI为1.35~2.82,P〈0.001)。TAP1三种基因型频率在EBV阳性组与EBV阴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BV阳性组中至少携带637G等位基因罹患鼻咽癌的风险为2.76倍(95%CI=1.69~4.63,P〈0.001)。结论TAP1637位点A/G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鼻咽癌遗传易感相关,TAP1基因多态性干扰人类白细胞抗原I型抗原的呈递可能与EBV感染致云南汉族鼻咽癌患病相关。
- 隋军莫侨李晓江马静任艳鑫高伟王涵杨洁
- 关键词:ATP结合匣式转运子疾病易感性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