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俊刚

作品数:20 被引量:35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英文
  • 4篇雨量
  • 4篇林带
  • 4篇护林
  • 4篇降雨
  • 4篇降雨量
  • 4篇防护林
  • 4篇防护林带
  • 3篇导水装置
  • 3篇生态系统
  • 3篇输水
  • 3篇输水装置
  • 3篇疏透度
  • 3篇土壤
  • 3篇土壤含水量
  • 3篇模拟降雨
  • 3篇含水量
  • 2篇断面
  • 2篇有机碳
  • 2篇雨强

机构

  • 20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0篇高俊刚
  • 12篇孙学凯
  • 12篇范志平
  • 11篇邓东周
  • 7篇张镱锂
  • 7篇张新厚
  • 6篇曾德慧
  • 5篇王红
  • 5篇刘林山
  • 4篇余新晓
  • 3篇祁威
  • 3篇吴雪
  • 2篇王兆锋
  • 2篇赵志龙
  • 2篇胡亚林
  • 1篇张继平
  • 1篇姚治君
  • 1篇周才平
  • 1篇张学儒
  • 1篇于海彬

传媒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Journa...
  • 2篇地理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Agricu...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等级层次分析法的金沙江下游地区生态功能分区被引量:46
2016年
金沙江下游地区是我国西南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域,也是我国未来水电建设的重要区域,在西南民族经济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该地区水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是该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为了保护这些脆弱生态环境的地区,尽管国家和大多数省级层次的生态功能分区已经制定并颁布和实施,但是如何探索和制定区域、流域尺度的生态功能分区研究却为数不多。而大尺度的生态功能分区研究并不一定非常适合这一具体流域实际情况,所以小尺度典型流域的生态功能分区探索是非常必要的。基于金沙江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运用空间分析的方法和技术,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等级层次分析法,对金沙江下游地区进行了生态功能分区。结果表明:金沙江下游地区可划分为2个生态区、6个生态亚区和29个生态功能区;以流域尺度上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导生态系统功能,进行了重要生态功能分区,确定了金沙江下游地区具有重要意义的19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域。该重点区域的划分对金沙江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可用于指导金沙江下游地区自然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和产业布局的合理配置,为金沙江下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维护金沙江下游地区的水电生态安全提供重要指导。
高俊刚吴雪张镱锂刘林山王兆锋姚治君
关键词:金沙江下游生态适宜性生态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生态功能分区
喜马拉雅中部柯西河流域土地覆被现状研究(英文)被引量:4
2017年
位于喜马拉雅中部的柯西河流域(Koshi River Basin,简称KRB),是恒河支流也是南亚极为重要的跨境流域。流域内海拔落差巨大、生境复杂、生态系统类型完整、土地覆被类型多样且区域差异明显,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之一。本研究基于Landsat TM、野外考察及植被图等多源数据,运用3S技术,编制了高精度的柯西河流域土地覆被数据,分析了流域土地覆被现状特征。研究表明:(1)2010年KRB土地覆被从流域源头至下游由雪被和水体(冰川)、裸地、稀疏植被、草地、湿地、灌丛、森林、农田、水体(河流和湖泊)、建设用地等9类组成。其中,以草地、森林、裸地和农田为主,分别占流域面积的25.83%、21.19%、19.31%和15.09%。而对气候变化敏感的冰川面积仅占5.72%。(2)KRB南、北坡土地覆被类型组成与结构迥异。北坡以草地、裸地和冰川分布为主,南坡以森林、农田和裸地为主;草地在北坡的分布面积远高于南坡,二者比例是6.67:1,而森林面积的97.13%分布在南坡,这些森林大多分布在河谷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且与农田交错分布。(3)与环境相适应,流域主要覆被类型的垂直分布也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土地覆被由低到高,依次为农田、森林、灌丛和农田混合型、草地、稀疏植被、裸地和水体(冰川)的分布。研究结果为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研究、为高山地区尤其是跨境流域的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土地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吴雪高俊刚张镱锂刘林山赵志龙Basanta PAUDEL
一种控制降雨量的模拟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降雨量的模拟装置,它包括模拟降雨量减少装置和模拟降雨量增加装置,模拟降雨量减少装置通过导水管(4)与储水容器(5)连接,储水容器(5)通过输水装置(6)与模拟降雨量增加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模拟降...
范志平邓东周高俊刚余新晓孙学凯张新厚
文献传递
1971-2009年珠穆朗玛峰地区尼泊尔境内气候变化被引量:19
2013年
利用珠穆朗玛峰南坡尼泊尔境内(科西河流域)的10个气象站1971-2009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逐月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Sen斜率估计、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区域气候变化状况及其时空特征,并与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气候进行比较,分析了珠穆朗玛峰地区气候变化的特征与趋势。结果表明:(1)1971-2009年间,珠穆朗玛峰南坡年平均气温为20.0℃,线性升温率为0.25℃/10a,与北坡主要受年平均最低气温影响相反,增幅主要受年平均最高气温升高的影响,并且在1974年及1992年间出现两次显著增温,增温特别明显的月份为2月和9月;(2)该地区降水变化的局地性较强,近40年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729.01mm,年平均降水量以每年约4.27mm的线性增幅有所增加,但并不显著,且降水月变化和季变化特征均不明显;(3)由于珠穆朗玛峰南坡受到季风带来暖湿气流和喜马拉雅山阻挡的双重影响,珠峰南坡的年平均降水量远高于北坡;(4)珠穆朗玛峰南坡气温变暖的海拔依赖性并不明显,且南坡地区的变暖趋势并没有北坡变暖趋势明显。
祁威张镱锂高俊刚杨续超刘林山Narendra Raj KHANAL
关键词:气候变化
一种控制降雨量的模拟装置及其模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降雨量的模拟装置及模拟方法,它包括模拟降雨量减少装置和模拟降雨量增加装置,模拟降雨量减少装置通过导水管(4)与储水容器(5)连接,储水容器(5)通过输水装置(6)与模拟降雨量增加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
范志平邓东周高俊刚余新晓孙学凯张新厚
文献传递
一种防护林带疏透度的测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护林带疏透度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对林带组分体积、林带内树体胸径、树高和林带纵断面轮廓进行测量;然后,根据实际测量的树体体积与胸径和树高的关系,建立树体体积与胸径和树高的关系函数;其次,利用林...
范志平高俊刚邓东周余新晓孙学凯张新厚
一种防护林带疏透度的测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护林带疏透度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对林带组分体积、林带内树体胸径、树高和林带纵断面轮廓进行测量;然后,根据实际测量的树体体积与胸径和树高的关系,建立树体体积与胸径和树高的关系函数;其次,利用林...
范志平高俊刚邓东周余新晓孙学凯张新厚
文献传递
农田防护林带三维结构及其空气动力学特征
农田防护林是农林复合系统的一个重要组分,而农田防护林结构是防护林研究的核心,其三维结构的测度就成为防护林结构研究关键的内容。迄今,有关农田防护林二维结构的各类研究及报道较多,但对于三维结构的数学模型研究较少。表面积密度和...
高俊刚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空气动力学
干旱胁迫下树木的抗旱机理与抗旱造林技术被引量:14
2008年
干旱严重阻碍树木的生长发育,随着全球干旱化区域的扩大与强度的增强,对水分胁迫如何影响树木的机理研究日趋重要。总结了国内外对树木抗旱性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树木水分生态相关指标的主要研究方法,从树木的形态和解剖特征两方面阐述了树木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描述了水分胁迫下树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水分利用效率及活性氧酶促保护系统与渗透调节物质的相应变化,简单总结介绍了几种抗旱造林技术及研究现状,提出了水分胁迫研究的方向和热点领域。
邓东周范志平李平王红孙学凯高俊刚曾德慧
关键词:干旱胁迫造林
青藏高原东部山区亚高山针叶林遥感提取与空间演替特征的定量分析——以壤塘县为例(英文)被引量:5
2011年
以位长江上游的大渡河流域的壤塘县为研究区。基于TM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与目视解译相结合方法,提取1989年和2009年两个时期亚高山针叶林的空间分布,并对两期数据叠加分析,查找出其演替发生的类型和空间位置,作为因变量样本。同时,以GIS技术为支撑,基于DEM和专题数据,提取高程、坡度、坡向正弦、坡向余弦、地表曲率、距居民点距离、距耕地距离和距道路距离8个自变量,使之与亚高山针叶林空间演替样本进行Logistic回归拟合,计算各自变量的贡献率和演替发生概率在空间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亚高山针叶林向草甸演替的过程中,距居民点距离和距耕地距离两个变量贡献较大,距居民点距离减小1个单位,其转变为草甸的概率将增大1.15倍。在亚高山针叶林向落叶阔叶灌丛演替的过程中,坡向正弦和距居民点距离贡献较大,其发生概率随坡向朝北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增大1个单位,概率将增大1.2倍。对亚高山针叶林空间演替特征的定量分析可以为亚高山针叶林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张学儒张镱锂刘林山张继平高俊刚
关键词:亚高山针叶林LOGISTIC回归GIS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