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国平

作品数:91 被引量:313H指数:9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1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可燃物
  • 14篇油松
  • 14篇病原
  • 12篇病原菌
  • 10篇生物学
  • 10篇生物学特性
  • 9篇地被可燃物
  • 9篇可燃
  • 8篇杨树
  • 8篇症状
  • 6篇小蜂
  • 6篇腐朽菌
  • 5篇载量
  • 5篇林型
  • 5篇落针病
  • 5篇枯病
  • 5篇教学
  • 4篇真菌
  • 4篇杀菌剂
  • 4篇松毛虫

机构

  • 70篇沈阳农业大学
  • 25篇辽宁省林业科...
  • 3篇辽宁林业职业...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辽宁省林业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辽宁省实验林...

作者

  • 90篇高国平
  • 38篇王月
  • 34篇祁金玉
  • 13篇孙守慧
  • 12篇云丽丽
  • 10篇周志权
  • 10篇张伟
  • 9篇郑雅楠
  • 8篇崔建国
  • 7篇信雯
  • 7篇王月
  • 7篇王洪魁
  • 6篇魏振宏
  • 6篇杨彤彤
  • 6篇李庚
  • 6篇王丽丽
  • 6篇刘明国
  • 5篇金若忠
  • 5篇林梅
  • 5篇崔文山

传媒

  • 27篇辽宁林业科技
  • 10篇东北林业大学...
  • 9篇沈阳农业大学...
  • 7篇西北林学院学...
  • 6篇中国森林病虫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北方园艺
  • 2篇中国科技信息
  • 1篇中国林业教育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植物研究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2004年中...
  • 1篇中国林学会2...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11篇2010
  • 10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7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锦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
2015年
结合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地锦(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叶斑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在室内纯培养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病原菌在不同培养基、p H值、温度、光照、碳源和氮源条件下菌丝生长和菌落形态。结果显示:病原菌为马卡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macadamiae Deighton);病原菌生长较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和20%地锦植物煎汁的PDA培养基,适宜p H值为6.0~7.0,菌丝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佳光照条件为全黑暗。
高国平邓秋越王红王月谢皖豫马腾飞
关键词:地锦叶斑病生物学特性
《森林昆虫学》课程实习改革的探索被引量:4
2012年
《森林昆虫学》是林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与主干课,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二者的结合非常紧密。因此,利用教学实习环节,巩固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生产能力,是本门课程教学目标。本文在总结森林昆虫学教学实习改革的具体措施和体会基础上,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了初探。
郑雅楠孙守慧祁金玉高国平王月
关键词:森林昆虫学教学实习
3种林木病原腐朽菌生长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室内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光照、碳源、氮源、NaCl、pH值对木层孔菌Ps菌株、裂褶菌Sc菌株和香栓孔菌Ts菌株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病原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5℃,Ts属于中温菌,Ps和Sc属于高温菌;Ps在全黑暗条件下生长较快,但Sc和Ts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差异不显著;Ps和Sc以果糖为最佳碳源,而Ts在麦芽糖培养基上生长最快;病原菌在以有机氮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在无碳、无氮培养基上也能微弱生长,但在尿素培养基上都不生长;病原菌在pH4.7~6.9的偏酸性条件下生长较好;NaCl胁迫能抑制菌丝生长,3种病原菌最大耐受盐度分别为Ps 4%、Sc 9%、Ts 3%。
张伟高国平祁金玉程瑞春王月葛芳信雯唐玲
关键词:病原菌
林木主要虫害预警技术研究
栾庆书肖艳云丽丽高国平蔡元才郑红旗王树海冯世强金若忠杨庆寅周志权都兴菊赵刚张辉杨云博
该项目建立了以省、市森防站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网络体系,目前在全省范围内已建成55个省级测报点(其中有44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1062个监测点,研制开发了松毛虫、日本松干蚧、美国白蛾、杨干象等主要虫害的预警系统。建...
关键词:
关键词:林木虫害预警
辽宁东部地区森林地被可燃物及其燃烧性的研究被引量:30
2004年
对辽宁东部山区主要林型及其地被可燃物的种类组成、载量和燃烧性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该区有8种主要常见林型 ,阔叶树林型下的灌木层、草本层种类数量和盖度明显大于针叶树 ,针叶树凋落物层的盖度大于阔叶树。林型地被可燃物载量变化范围为8.83~26.29t·hm-2。室内测定各种林型凋落物层燃烧性能结果表明 ,针叶树林地被可燃物的燃烧性明显强于阔叶树 ,易燃烧性排序为油松人工纯林、红松人工纯林、赤松人工纯林、栗树人工纯林、天然杂木林、天然栎树林、落叶松人工纯林、栎树矮林。
高国平王月
关键词:地被可燃物火灾
辽宁油松针叶上3种病原菌及其致病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通过标本采集、分类鉴定和接种试验对辽宁地区油松枯萎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结果在枯萎油松上收集到3种症状不同的病害,其发生分布和危害程度有明显区别;3种病原菌分别为针叶树散斑壳菌、枯斑盘多毛孢菌、松球壳孢菌;室内用3种病原进行油松幼苗接种试验,均表现有明显致病性,在接种染病针叶上分离到与自然界完全相同的子实体。
黄荣雁高国平张铁利石凤莲王月
关键词:病原种类接种试验
两种木霉生防菌对松落针病病原菌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通过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哈茨木霉T.harzianum对松落针病不同病原菌平板对峙培养及两种木霉粗提液对松落针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试验研究表明:72 h时,哈茨木霉对针叶树散斑壳的抑制率为42.86%,对光亮散斑壳的抑制率为48.44%,绿色木霉对小环绵盘菌的抑制率为33.33%;两种木霉粗提液混合培养基法的试验效果均好于平板涂抹法;两种木霉粗提液对病原菌抑制效果最好的为绿色木霉的混合培养基法,对针叶树散斑壳Lophodermiurn conigenum、光亮散斑壳L.nitens、小环绵盘菌Cyclaneusula minus的抑菌率分别为64.3%,55.42%,61.44%。
祁金玉高国平王一梁冬雪张云川孟庆娇
关键词:松落针病木霉菌拮抗作用生物防治
辽东地区油松落针病发生规律的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采用野外定点观察、抽样调查和室内实验测定等方法,对辽东地区油松落针病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油松落针病各个发生阶段症状特点明显,每年5~7月针叶枯黄脱落,8~10月针叶上出现明显的无性和有性子实体,该病原菌的侵染循环周期为1年;油松落针病的发生与坡向关系不明显,与坡位有明显关系,坡下腹发病较重;人工纯林病害的发生程度最重,人工混交林和天然混交林的发病程度较轻;林分密度越大发病越重,郁闭度越大发生越重;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随着病情加重而减少,其中速效氮表现最明显;全氮、全磷、速效钾的含量与病害发生关系不紧密。
高国平佟文君王月陈雪梅李庚王丽丽
关键词:油松落针病
辽东桤木防火林带内草本可燃物的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对辽东桤木(Alnus tinctoria Sarg.)防火林带下草本可燃物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辽东桤木林带的防火性能,为林业生产中防火林带的营造提供了理论依据。采取林下设立标准地定期抽样调查草本植物种类,天平称量法测定可燃物负荷量。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辽东桤木防火林带下草本植物种类和个体种群数量总体均呈减少趋势;坡向对草本植物种类分布有影响,东坡的种类和种群数量少于西坡,上腹坡位少于中腹、下腹;随林龄增长,林下的草本植物负荷量是逐渐下降,15年生辽东桤木林下载荷量最小(54g·m-2)。
王月魏振宏高国平
关键词:辽东桤木可燃物负荷量动态性
沈阳市城区油松枝枯病病情及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随机抽样和定点观察的方法对沈阳城区油松发生枯枝病的病情进行调查,并对病害发生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害在沈阳城区发生普遍,其平均发病率为47.23%,病情指数为14.88。病害发生与立地条件及林分因子关系紧密。阳坡发病轻,平均发病率为79.38%,病情指数为31.41;20~30年生油松发病重,平均发病率为80.02%,病情指数为40.94;林分密度越高,发病越重,林分密度>750株.hm-2的样地的平均发病率为93.04%,病情指数为47.22;树高15m以上的油松发病重,平均发病率为97.28%,病情指数为46.21;油松和红松混交林发病最重,发病率为100%,病情指数为68.59。
高国平王允祁金玉李美卉张中一王月
关键词:油松枝枯病林分因子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