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振海

作品数:18 被引量:35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沙漠化
  • 4篇遥感监测
  • 4篇土地利用
  • 3篇遥感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2篇若尔盖高原
  • 2篇若尔盖盆地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气候
  • 2篇环境压力
  • 2篇长江源
  • 1篇动态监测
  • 1篇新媒体
  • 1篇新媒体传播
  • 1篇演替
  • 1篇植被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山西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甘肃省治沙研...

作者

  • 18篇魏振海
  • 13篇胡光印
  • 12篇董治宝
  • 8篇逯军峰
  • 5篇王文丽
  • 4篇颜长珍
  • 4篇李晋昌
  • 4篇宋翔
  • 2篇孙良英
  • 2篇满多清
  • 2篇张静辉
  • 2篇陶华
  • 2篇朱强
  • 2篇武俊杰
  • 1篇宋敏红
  • 1篇李银科
  • 1篇王训明
  • 1篇刘淑娟
  • 1篇刘虎俊
  • 1篇张彩霞

传媒

  • 9篇中国沙漠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编辑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若尔盖高原近30年沙地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34
2008年
以若尔盖高原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数据资料和GIS技术,对该地区1975年、1990年、2000年、2005年沙地面积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1975年以来的这30a间,沙地以0.76%的年平均增长率增长,尤其是1990年到2000年这10a间,沙地面积的增长最为迅猛,同时研究发现沙地的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分析沙地扩张的原因得出:过度超载放牧为主要原因,气温升高、降水减少以及大风因素为沙地的扩展提供了必要的气候条件。
王文丽董治宝胡光印魏振海
关键词:若尔盖高原沙地
玛曲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被引量:23
2010年
运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了玛曲县1975、1990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覆盖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生态价值系数(C)计算出该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该区域1975~2005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29.713亿元减少到123.961亿元,共损失5.75亿元,且损失量和损失幅度呈持续增加趋势;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废物处理价值最高,气候调节价值次之,原材料价值最低,且30年间各服务类型的价值均呈减小趋势;玛曲县1975、1990和2005年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58.96,42.80,29.51万元,表明玛曲县由于人口的增长,环境压力呈持续增大趋势.草地和湿地退化是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CS检验说明本研究所选C值较为合理.
李晋昌王文丽胡光印魏振海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环境压力
近30a来若尔盖盆地沙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及成因分析被引量:34
2009年
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1975年的MSS影像和2005年的TM影像对若尔盖盆地土地沙漠化的时空演变进行了监测。研究发现,从1975年到2005年的30年间,若尔盖盆地的沙漠化土地以年均70.18 km2的速度发展,共增加了2105.36 km2,其中主要以中、轻度沙漠化土地的增加为主,增加面积分别为957.13和1146.75 km2;重度沙漠化土地变化很小,仅增加了1.48 km2。在1965—2007年,若尔盖盆地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41℃,年平均降水减少了34 mm,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作用加强,严重过度放牧,因此该地区沙漠化发展是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胡光印董治宝魏振海逯军峰颜长珍
关键词:若尔盖盆地沙漠化遥感监测
江河源区沙漠化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7
2008年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青藏高原作为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江河源区是我国长江和黄河以及国际河流澜沧江的发源地,同时它又是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沙漠化现象在该地区的快速发展蔓延已经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沙漠化的发展态势、沙漠化的驱动因子、沙漠化的治理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出发,对江河源区的沙漠化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分析。
胡光印董治宝魏振海满多清王文丽
关键词:沙漠化青藏高原
近30a来长江源区沙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及成因分析被引量:21
2011年
通过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1975-2005年长江源区沙漠化发展状况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长江源区有大面积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在这30 a间,沙漠化土地面积明显增加,尤其是极重度沙漠化土地的增加最为明显。长江源区不同程度的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从1975年的31 118.3 km2增加到2005年的33 923.25 km2,增加了2 804.9 km2,即从占整个源区面积的21.87%增加到23.83%。其中,极重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3 067.49 km2,重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912.82 km2,中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800.95 km2,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397.4 km2,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246.68 km2。长江源区是我国最大的无人区之一,人类活动较少,因此,人类活动对该地区的沙漠化发展影响较小,自然因素是导致长江源区沙漠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其中自然因素中的气温迅速上升是导致该地区沙漠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胡光印董治宝逯军峰颜长珍魏振海
关键词:长江源沙漠化遥感监测青藏高原
长江源区沙漠化及其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被引量:19
2012年
以1975年的MSS数据、1990年和2005年的TM数据以及2000年的ETM数据为数据源,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得了长江源区1975—2005年间沙漠化的发展特征,并采用景观指数运算软件FRAG-STATS3.3对长江源区沙漠化土地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1975—1990年间,沙漠化土地的增速为61.72km2.a-1;在1990—2000年间,沙漠化土地的增速为4.54km2.a-1;在2000—2005年间快速增加,增速高达341.43km2.a-1。在沙漠化发展的同时,长江源区沙漠化土地的景观格局变化也非常显著,在1975—2005年间,沙漠化土地发生了严重的破碎化,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在1990—2000年间,沙漠化土地出现了连片的现象,沙漠化土地的破碎度有所下降;在2000—2005年间,沙漠化土地破碎度增加。
胡光印董治宝逯军峰颜长珍魏振海
关键词:沙漠化
石羊河中下游流域植被的演替历史被引量:6
2013年
以参考历史文献、实地调查和访问当地居民的方法,研究了石羊河中下游流域的植被演替。结果表明,该流域2000多年前为湖泊、沼泽和平原景观,后来由于气候和水文演化、人类活动加强和干旱加剧,导致湖泊与河流逐渐消失、绿洲因水系的变迁而向东南移动、早期的绿洲农田逐渐沙漠化,也使植被从水生、沼泽、草甸植物向沙旱生、强旱生、超旱生方向演替,物种大量消失,已演化成现在的沙漠、戈壁与绿洲景观。目前,该流域红崖山水库以南的一些河道中尚有常年流水,河漫滩和湿地中还有水生、沼泽、草甸和中生植物种类,物种相对丰富;而水库以北的古河床及广大荒漠区植被稀疏,且多为沙旱生和强旱生植物种类,生物多样性低,稳定性差,沙漠化过程加强。要恢复流域植被、遏制土地沙漠化,应当采用调水、引水和节约用水的方法,加强绿洲保护,使地下水位恢复至植物可吸收利用状态。
满多清刘世增魏振海刘虎俊李银科刘淑娟
关键词:气候变化景观植被演替
若尔盖高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被引量:49
2011年
运用G IS和遥感技术分析了若尔盖高原1990年、2000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覆盖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生态价值系数(C)计算出该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使用敏感性指数(CS)对所选的C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区域1990—2005年间,高覆盖度草地、湿地和林地面积呈持续减少趋势,建设用地、荒漠、中覆盖度草地和耕地面积及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呈持续增加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603.10×108元减少到586.07×108元,共损失17.03×108元,且损失量和损失幅度呈加速增加趋势;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废物处理价值最高,水源涵养价值次之,食物生产价值最低,且各服务类型的价值均呈持续减小趋势;若尔盖高原1990和2005年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38.93万元和27.03万元,表明若尔盖高原由于人口增长和土地退化,环境压力呈明显增大趋势。湿地和草地退化是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湿地退化。CS检验说明本文所选C值较为合理。
李晋昌王文丽胡光印魏振海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环境压力若尔盖高原
甘肃省玛曲县土地沙漠化发展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30
2012年
利用遥感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多期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对甘肃省玛曲县土地沙漠化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进行沙漠化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75—1990年研究区沙漠化处于强烈发展阶段,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了44 093.8hm2,其中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面积分别增加了39.9hm2、27 702.7hm2、16 351.2hm2。1990—2000年沙漠化程度加剧,沙漠化总面积增加了142.4hm2,其中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分别增加了200.1hm2、326.6hm2,而固定沙地面积减少了384.3hm2。2000—2005年玛曲县沙漠化发生逆转,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3 226.2hm2。分析表明,长期过度放牧,气温显著升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和鼠虫害的泛滥是造成玛曲县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
逯军峰董治宝胡光印宋翔魏振海
关键词:沙漠化高寒草甸遥感
若尔盖盆地沙丘形成分布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12
2009年
应用遥感数据、DEM数据、野外采样数据和气象数据探讨若尔盖盆地沙丘形成分布的影响因素。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现代河相沉积物与活化出露的古河相湖相沉积物是重要沙源,风动力条件与沙源的时空结合在堆积床面形成沙丘,沙丘主要分布在河谷与丘陵山坡。沙丘分布随海拔高度增加面积减少,随坡度增大面积下降。河谷沙丘坡度小,主导坡向也不突出。丘陵沙丘坡度相对较大,以分布在斜坡和缓坡为主;主导坡向相对突出,主要分布在背风坡的东坡、东南坡。在沙源地下风方向随距离增大沙丘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小,分选性变好。沙丘形成是沙源、风动力、堆积床面三者耦合作用的结果,这种耦合既表现在时间上,也表现在空间上。
魏振海董治宝胡光印逯军峰
关键词:沙丘沙源坡度坡向若尔盖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