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涛华

作品数:42 被引量:146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豆状核
  • 10篇豆状核变性
  • 10篇肝豆状核
  • 10篇肝豆状核变性
  • 9篇止痉
  • 9篇帕金森
  • 9篇帕金森病
  • 9篇疗效
  • 9篇胶囊
  • 8篇抑郁
  • 8篇纤维化
  • 8篇肝纤维化
  • 7篇抑郁障碍
  • 6篇中医
  • 6篇WILSON...
  • 5篇血清
  • 5篇临床疗效
  • 5篇抗震止痉胶囊
  • 5篇合并抑郁
  • 5篇合并抑郁障碍

机构

  • 41篇安徽中医药大...
  • 25篇安徽中医药大...
  • 19篇教育部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作者

  • 42篇魏涛华
  • 38篇杨文明
  • 13篇谢道俊
  • 13篇鲍远程
  • 10篇李祥
  • 7篇童建兵
  • 5篇张荣信
  • 4篇张娟
  • 4篇汪美霞
  • 4篇何望生
  • 4篇杨波
  • 4篇李祥
  • 4篇周磊
  • 4篇董薇
  • 4篇黄鹏
  • 3篇董婷
  • 3篇金珊
  • 3篇汪瀚
  • 3篇韩辉
  • 3篇黄晓峰

传媒

  • 5篇中国实验方剂...
  • 5篇中医药临床杂...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成药
  • 2篇中国民族民间...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康复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11篇2022
  • 8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9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2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脑病“肝-肾-脑”轴理论构建及临床应用
2023年
“肝-肾-脑”轴理论的构建来源于中医经典,丰富于临床实践。肝、肾、脑三者以精血髓为基础,以经脉为纽带,肝、肾功能的正常是脑功能维系正常的基础,而脑正常功能的保持有赖于肝、肾精血化生和不断充养。三者生理上互根互用,病理上相互影响。笔者诠释了“肝-肾-脑”轴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为基础的疾病诊治主轴线,丰富了中医脑病学的基础理论,拓展了中医脑病临证思路。
郝文杰杨文明杨文明董薇魏涛华饶志红
关键词:中医脑病
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价Vitalstim型电刺激仪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肝豆状核变性伴吞咽障碍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驱铜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驱铜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分别采用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视频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和洼田饮水试验(WST试验),评判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同时采用ELISA法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数值水平变化。评判患者临床疗效的同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1个月后GUSS及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WST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GUSS及VFSS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WST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IL-6及TNF-α较治疗前降低明显(P<0.05),IL-10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后IL-6、IL-10、TNF-α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66.7%,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16.7%,P<0.05)。结论:Vitalstim型电刺激仪协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伴吞咽障碍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少误吸和感染情况的发生,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程婷郝文杰李祥何望生魏涛华杨文明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电刺激吞咽障碍
抗震止痉胶囊对血瘀风动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障碍临床疗效及血清BDNF、5-HT、NE含量的影响
目的:应用抗震止痉胶囊对帕金森病合抑郁障碍患者进行临床干预,观察其临床疗效并从BDNF、5-HT、NE浅析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符合帕金森病合并抑郁障碍(血瘀风动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
魏涛华杨文明汪美霞
关键词:帕金森病抑郁障碍抗震止痉胶囊
肝豆扶木汤通过JNK信号通路对Wilson病肝纤维化小鼠的干预作用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研究肝豆扶木汤(GDFMD)对Wilson病肝纤维化小鼠的肝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纯合型TX;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0只,另外选取10只野生型小鼠作为正常组。GDFMD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以13.92、6.96、3.48 g·kg^(-1),青霉胺组0.1 g·kg^(-1),模型组及正常组使用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采用相应试剂盒检测肝组织线粒体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含量,Na;-K;-ATP酶活性。苏木素-伊红(HE)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及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中JNK及其磷酸化蛋白,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GDFMD高、中、低剂量组及青霉胺组可显著升高SOD活性(P<0.01),明显降低MDA含量(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TP含量和Na;-K;-ATP酶活力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GDFMD中、高剂量组及青霉胺组可明显提高ATP含量和Na;-K;-ATP酶活力(P<0.05,P<0.01)。肝组织病理形态结果表明,模型组可见大量肝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不清,胶原纤维沉积;透射电镜显示模型组肝组织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线粒体局部损害显著,可见线粒体嵴断裂或者消失。用药干预后可见肝组织病理形态及线粒体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恢复。Western blot结果提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p-JNK、p-JNK/JNK、Caspase-3、Bax表达水平明显上调,Bcl-2表达明显下调(P<0.05);GDFMD中、高剂量组及青霉胺组p-JNK、p-JNK/JNK、Caspase-3、Bax表达水平显著下调,Bcl-2表达�
杨悦杨文明魏涛华魏涛华郝文杰钱南南饶志红杨玉龙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扶木颗粒治疗肝肾亏虚兼痰瘀互结型Wilson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观察肝豆扶木颗粒对肝肾亏虚兼痰瘀互结型Wilson病(W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0例符合要求的W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使用二巯丙磺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豆扶木颗粒,共治疗4个疗程(32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有效率、24 h尿铜、铜蓝蛋白(CE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78%(26/4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22%(37/4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02,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C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尿铜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SOD水平升高,MDA水平下降(P<0.01),GSH-Px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SOD和GSH-Px水平升高,MDA水平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SOD和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肝豆扶木颗粒治疗WD肝肾亏虚兼痰瘀互结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提高临床疗效,增强驱铜效果,具有抑制炎症和抗氧化应激作用。
唐露露杨文明董婷张静陈怀珍汪瀚魏涛华江海林杨悦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肝肾亏虚痰瘀互结
肝豆状核变性伏毒阻络病因病机探要被引量:16
2022年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Wilson病(WD),是一种由ATP7B基因突变导致铜代谢障碍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基因突变导致铜蓝蛋白合成障碍,铜无法通过胆汁排泄,从而出现铜在各个器官的病理性沉积,最终导致大脑及肝脏等器官损害的病理过程。我国WD发病率明显高于全球水平。西医以D-青霉胺、二巯丁二酸等铜螯合剂作为该病的主要治疗药物,但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众多的不良反应限制了此类药物的使用。中医治疗WD有其自身的特色,经过长期的中医药临床诊疗研究,目前该病已成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关于WD的病因病机虽有多种认识,但迄今尚未形成一致的观点,该文以中医伏邪理论为基础,结合了铜离子在体内过多沉积的病理机制,提出了伏毒为WD的关键病因,进而阐述了WD伏毒具有禀受父母,隐伏潜藏,多起病于儿童青少年时期、常蜇伏肝肾,损伤脑髓、多为阳邪,其性发散,易生湿热,易阻碍气机,致痰致瘀的致病特点。确立了伏毒阻络是WD的基本病机,揭示了伏毒阻滞肝络、脑络、肾络、脾络、胃络、肺络、心络、女子胞络等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治疗上应以祛邪解毒通络为基本治则治法。为WD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钱南南杨文明魏涛华魏涛华黄鹏董薇黄鹏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伏邪病机
黄芪溯源考证及其改善认知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黄芪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黄芪的种植区分布广泛,以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山西省浑源县、甘肃省陇西县三地为道地产区。古代医家有关黄芪的加工炮制记载众多,根据药用目的,炮制方法各有不同。通过考证,黄芪主要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然在益智方面的直接记载较少,多提到"补肾脏元气""益元气""补元阳"等。但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内主要含有的化学成分为黄芪多糖、黄芪皂苷、黄芪黄酮等化合物,药理研究发现这三类化合物均具有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文章将从产地、溯源考证、化学成分研究、改善认知功能的药效几个方面对黄芪进行综述,以期对黄芪进一步了解。
钱南南魏涛华魏涛华杨悦郝文杰李祥杨文明
关键词:化学成分
中药石菖蒲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1年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老年期痴呆的最主要类型。目前AD治疗困难,西药价格昂贵,作用靶点单一,不良反应较多,临床疗效有限。而传统中药具有多靶点的优势,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确切,可能成为AD治疗的新药物。石菖蒲作为治疗痴呆的古代经典名方中的主要组成药物,可开心窍、化脾湿、醒神志、明耳目,临证时多与远志、人参等药配伍使用,临床运用广泛。该文以石菖蒲及其活性成分为切入点,以作用机制为主线进行概述,以期为其防治AD提供理论依据,且为抗AD新药研发提供借鉴。
杨悦谢文婷魏涛华郝文杰陈娜钱南南杨文明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基于UHPLC-Q-Orbitrap-MS技术分析肝豆扶木汤中化学成分
2024年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Orbitrap-MS)对肝豆扶木汤(GDFMD)中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定和归属。方法:选择Thermo Fisher Vanquish UHPLC仪器,Aglient SB C_(18)色谱柱(2.1 mm×150 mm,1.8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A)和乙腈(B),洗脱梯度:0—2 min,3%B;2—7 min,3%~15%B;7—15 min,15%B;15—20 min,15%~40%B;20—22 min,40%~100%B;22—24 min,100%B;流速:0.4 mL/min;柱温:50℃;进样量:2μL。通过正、负离子模式采集质谱数据,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裂解碎片等信息,结合对照品及相关文献信息比对,对GDFMD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对这些化合物的药材来源进行归属。结果:共鉴别了82个化合物,包括26个酚类、25个生物碱、18个皂苷、5个倍半萜、4个游离酚和4个有机酸;其中归属制何首乌8个、枸杞子24个、白芍15个、柴胡4个、三七粉14个、土茯苓16个、郁金6个。结论:采用UHPLC-Q-Orbitrap-MS可实现对GDFMD中化学成分的快速、准确鉴定,基本涵盖了组方中各药材的成分信息,可为完善该复方的质量评价体系和阐明其药效机制奠定基础。
杨玉龙杨文明魏涛华魏涛华郝文杰尚展鹏董婷董婷
关键词:游离酚
肝豆状核变性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2022年
肝豆状核变性(W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系统多脏器及体内复杂的铜稳态调节系统,其中肝脏是铜离子最常沉积的器官,肝损伤也是WD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因此寻找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在WD研究中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目前国际上常用的WD动物模型进行综述,系统地归纳了不同模型的背景,肝脏、神经等系统表现以及模型应用,并对不同动物模型的特点进行了比较,为各类WD动物模型的应用提供借鉴。
杨玉龙魏涛华杨文明郝文杰杨悦钱南南李祥李祥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肝疾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