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应杰

作品数:49 被引量:360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州市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火针
  • 9篇针疗
  • 9篇针疗法
  • 9篇中医
  • 9篇疗效
  • 8篇中风
  • 8篇火针疗法
  • 7篇针刺
  • 7篇卒中
  • 6篇性关节炎
  • 6篇针灸
  • 6篇脑卒中
  • 6篇关节炎
  • 5篇痛风
  • 5篇痛风性
  • 5篇痛风性关节炎
  • 4篇电针
  • 4篇针刺治疗
  • 4篇证候
  • 4篇证候特征

机构

  • 47篇广州市中医医...
  • 6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广州市红十字...
  • 2篇广州市荔湾区...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47篇黄应杰
  • 12篇李丽霞
  • 8篇陈楚云
  • 8篇谢丽琴
  • 7篇范小红
  • 3篇明康文
  • 3篇张汉梁
  • 2篇杜猛
  • 2篇王兴
  • 2篇陈加云
  • 2篇陈群雄
  • 2篇林国华
  • 2篇黄坚红
  • 2篇祝维峰
  • 2篇吴涓
  • 2篇何润明
  • 2篇王兴
  • 2篇黄昌锦
  • 1篇张去飞
  • 1篇张汉粱

传媒

  • 3篇上海针灸杂志
  • 3篇中医临床研究
  • 2篇中医研究
  • 2篇江西中医药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现代医院
  • 2篇广州2011...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西中医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9
  • 8篇2018
  • 8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火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NALP3、IL-1β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观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NALP3炎性体及IL-1β的表达,探讨火针对其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火针组、针刺组及秋水仙碱组5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氧嗪酸钾联合Coderre方法造模。各组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于治疗第1天、治疗第4天、治疗第7天取材记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NALP3及IL-1β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关节滑膜NALP3、IL-1β的变化。结果 (1)治疗第1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火针组、针刺组及秋水仙碱组关节滑膜NALP3及IL-1β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第4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针刺组血清NALP3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针刺组血清IL-1β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火针组及秋水仙碱组血清IL-β、NALP3表达受到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火针组、针刺组及秋水仙碱组关节滑膜IL-1β、NALP3表达受到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第7天,与正常组比较,仅模型组血清IL-1β仍处于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仅秋水仙碱组血清IL-1β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NALP3恢复正常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分子机制可能与火针具有抑制血清NALP3炎性体的活化和IL-1β的成熟分泌作用相关联。
卢翠娜谢丽琴李丽霞陈楚云黄应杰
关键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白细胞介素-1Β
"火郁发之"理论在带状疱疹急性期治疗的运用
李丽霞谢丽琴黄文盖黄应杰
化痰降压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0例被引量:12
1998年
原发性高血压多从肝、肾论治,但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多伴有高脂血症、冠心病,大多形体肥胖,临床上可辨证为痰浊内阻。因此,笔者从脾论治自拟化痰降压汤,从1996年3月以来,治疗痰浊内阻型高血压患者3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黄应杰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疗效
社区医院建立中医卒中单元的探讨
卒中单元是一种病房管理系统,包括急性卒中单元、复卒中单元、综合卒中单元、和移动卒中单元,在社区医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医卒中单元具有廉价、便捷的优势,对卒中的治疗、康复和预防具有重要的作用。
黄应杰唐东晖陈加云
关键词:卒中单元
文献传递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男性性功能障碍50例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脑卒中后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6年8月广州市中医医院和广州市荔湾区中医院广雅院区电针治疗脑卒中后男性性功能障碍50例进行疗效观察,每日1次,治疗5d为1疗程,休息2d,治疗4个疗程后总结疗效,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表5(IIEF–5)积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性功能的改变。结果: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显效27例(54%),有效17例(34%),无效6例(12%),总有效率为88%;治疗前IIEF–5评分(12.49±2.39)分,治疗后(18.64±4.34)分,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结:电针的方法对脑卒中后男性性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黄应杰陈加云
关键词:脑卒中男性性功能障碍电针疗法
火针疗法的发展源流被引量:53
2013年
从历代针灸相关文献总结阐述火针疗法的发展源流,即火针疗法的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及以前;其发展阶段,至汉代已广泛应用;成熟阶段为金元时期,并明确了针具、操作及适应证和禁忌证。同时阐述了火针疗法的现代发展状况。
黄昌锦黄应杰陈楚云
关键词:火针疗法
基于“火郁发之”探讨火针疗法在带状疱疹急性期治疗的应用被引量:33
2019年
"火郁发之"理论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是针对火郁证提出的因势利导,引邪外出,使邪有出路,从而达到治病疗疾的治疗大法。带状疱疹急性期多因外感毒邪,或肝胆火盛与湿热博结,或脾失健运、湿邪内生,郁久化热,蕴于皮肤而致,属于火郁证范畴。依据"火郁发之"理论,结合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病因病机,提出采用具有"引气"、"发散"之功的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并通过临床案例具体阐释了"火郁发之"理论在临床中的运用。
李丽霞谢丽琴黄文盖黄应杰
关键词:带状疱疹火郁发之火针疗法
脑卒中中医证候特征与Brunstrom测评表不同阶段相关关系的探讨
2002年
张汉梁黄应杰
关键词:中医证候脑卒中偏瘫
针刺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定指数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性。方法检索建库至2016年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期刊(CBM)、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搜集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分别由两位研究员进行文献筛选及资料整理,在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个RCT,共937例患者。单纯电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康复治疗[MD=13.37,95%CI(10.24,16.49),P<0.01],单纯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康复治疗[MD=12.8,95%CI(10.51,15.09),P<0.01],电针结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康复治疗[MD=11.44,95%CI(3.45,19.42),P=0.005]。采用Jadad评价量表,对14篇文献的风险偏倚从4个方面进行评价,13篇3~4分,1篇5分,总体属于中低质量。结论针刺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改善脑卒中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方法,与其他治疗措施联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王兴尤苗苗刘文文赵奕李丽霞黄应杰谢丽琴谢玲玲
关键词:脑卒中针刺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中风病不同病程中医证候特征与脑病理改变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8
2000年
目的 :探讨中风病不同病程中医证候特点与脑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 92例首次中风病人 ,将CT检查结果与中风病不同时期中医证候得分、频率、年龄等进行分析。其结果提示 ,中风病病人 ,痰证和瘀证是中风病人整个病程的主要病理改变。火证、瘀证和痰证是中风急性期主要改变 ,而出血性与缺血性之间的中医证型又不尽相同。气虚证和阴虚阳亢证则是中风恢复期的主要改变。
张汉梁黄坚红黄应杰
关键词:中风中医证候痰证瘀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