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飞
- 作品数:10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南通市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与示范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种X线投射位结合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 2010年
- 目的 总结多种X线投射位结合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206例AVNRT患者分别于后前位(PA)、右前斜30°(RAO 30°)和左前斜45°(LAO45°)X线投射位下,测量希氏束(His)至冠状窦(CS)口连线距离,选择距离最大投射位开始标测确定靶点,放电前再次于另外两种X线投射位下确认消融电极与His的距离.结果 于PA、RAO 30°和LAO 45°X线投射位下显示最大His至CS口连线距离的病例数分别为66、75、65例(P>0.05),距离分别为(2.94±0.87)、(2.98±0.76)和(2.91±0.52)cm(P>0.05).经三种不同X线投射位确认,靶点均位于His至CS口连线中点水平以上患者22例,其余患者184例,两者于放电过程中出现一过性第一度或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例数分别为4例和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均获得成功,未发生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采用多种X线投射位相结合的方法,并且熟练掌握不同X线投射位下的消融电极操作特点,有助于提高导管射频消融治疗AVNRT的手术成功率和预防消融并发症.
- 徐云施林生黄建飞李锋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
- 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IL-6、sCD40L和APN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阿托伐他汀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抗原40配体(sCD40L)、脂联素(APN)的水平变化,评价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联合组6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静脉血清IL-6、sCD40L、APN水平。另选50名门诊体检的健康人作为正常组。结果治疗前联合组及常规组IL-6、sCD40L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APN水平均低于健康组(P<0.05);联合组及常规组三个参数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联合组和常规组IL-6、sCD4 0 L水平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 5);联合组与常规组治疗后APN水平分别为8.7 2ng/mL±0.50 ng/mL、7.52 ng/mL±0.57 ng/mL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组与常规组三个参数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因子IL-6s、CD40L及APN水平可反映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联合组能明显降低炎症因子IL-6、sCD40L水平,升高APN水平,从而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斑块破裂。
- 费松柏管耘园张莉林刚赵刚黄建飞金恒
-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阿托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脂联素
- 儿茶酚胺心肌病并发肺动脉瓣下流出道梗阻1例
- 2010年
- 张清黄建飞赵刚吴洪萍
- 关键词:心肌病梗阻流出道儿茶酚胺
- 经冠状静脉心外膜起搏在机械三尖瓣置换术后的应用三例
- 2021年
- 报道从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三尖瓣行机械瓣置换术后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3例患者,因房室传导阻滞需行心脏起搏器治疗,予经冠状静脉行左心室心外膜导线植入单腔起搏器,术中测试感知、阻抗、阈值及膈肌刺激,术后记录心电图,并定期随访复查。无不良事件发生,术后随访心功能良好。
- 施林生陈小丽邰晨辉赵东生陆激扬张瑜林刚黄建飞
- 关键词:三尖瓣置换冠状静脉心外膜
- 卡维地洛对兔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动脉易损斑块(VP)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关系及卡维地洛稳定斑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卡维地洛组、美托洛尔组、单纯转染组和单纯拉伤组,每组9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他组给予球囊损伤颈总动脉加高脂喂养,8周后,除单纯拉伤组,其他3组给予野生型p53基因转染颈总动脉,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分别加喂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继续高脂饲料喂养4周;实验前、实验后8、12周分别测定血脂;实验结束后检测斑块VSMC凋亡率及bcl-2、bax、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的局部表达情况,并分析血管病理形态学。结果球囊损伤组均出现典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单纯转染组比较,美托洛尔组及卡维地洛组纤维帽厚度均明显增加,卡维地洛组更显著(P<0.01);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血脂均无明显影响;卡维地洛组斑块中VSMC凋亡率、bax及bax/bcl-2比值下降,上调-αactin、bcl-2阳性表达(P<0.01)。结论卡维地洛稳定斑块作用优于美托洛尔,其机制可能在于卡维地洛除β受体阻断作用外还具有抑制VSMC凋亡的作用。
- 管耘园卢辉和叶炳华盛臻强王毅黄建飞金恒华守明杨其昌
-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转染血管细胞凋亡基因表达卡维地洛
- 放置冠状窦标测电极时投照体位对X射线剂量的影响
- 2011年
- 心脏介入操作对患者和医生都会产生潜在的辐射危害^[1].即使使用目前认为合适的防护措施,射线辐射仍会损伤机体细胞DNA,导致染色体畸变,增加早期癌症的危险性^[2].心导管医生所受的职业照射剂量与癌症危险度增加的关系不可忽视^[3]。随着房颤消融的开展,心导管医生将面临更多剂量的放射线辐射^[4],故减少X射线辐射剂量意义重大。在心脏腔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中.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放置冠状窦标测电极时,手术者通常位于X射线管旁,该位置x射线辐射量最大。在无法完全避免辐射的情况下,缩短透视时间是减少辐射剂量的关键。本研究探讨何种投照体位能使手术者快速、便捷地放置冠状窦标测电极,以期减少X射线辐射剂量。
- 林刚黄建飞卢辉和施林生王珏张树清
- 关键词:X射线剂量投照体位冠状窦电极标测
- HV间期在判断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通过电生理检查(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y, EPS)记录希氏束至心室(His bundle-ventricular, HV)间期,识别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的阻滞水平及程度,判断病情预后及决定治疗策略。方法:Ⅰ~Ⅲ度AVB及束支传导阻滞17例患者,EPS确认阻滞水平位于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 AVN)或房室结下(结下),并按HV间期进行分组:≥70 ms为一组,>55~<70 ms为二组,≤55 ms为三组;结合临床症状及病情进展评估HV间期与治疗的相关性。结果:一组结下阻滞4例予永久起搏器(permanent pacemaker, PPM)治疗;二组HV间期延长伴临床症状3例予PPM治疗,无症状4例予随访;三组AVN阻滞2例及结下阻滞1例予PPM治疗,阻滞在AVN的无症状Ⅲ度AVB 3例予随访。结论:HV间期可确定AVB的阻滞水平及程度,结下阻滞多进展为高度AVB且需PPM治疗。
- 施林生邰晨辉陈小丽赵东生陆激扬林刚黄建飞
- 关键词:房室传导阻滞永久起搏器
- 两种射频消融术式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基质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评估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CPVA)和环肺静脉电隔离+碎裂电位消融术(CPVA+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CPVA+CFAE)两种射频消融术式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形态及功能的影响,为房颤消融术式的评价及消融策略的选择提供临床数据。方法:运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左房容积、二尖瓣运动曲线上舒张晚期速度峰值(Va)等指标,观察CPVA和CPVA+CFAE两种术式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以此评价不同术式对房颤患者左心房形态及功能的影响。结果:CPVA组左房容积在消融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值术后高于术前(P=0.001);CPVA+CFAE组左房容积、Va值在消融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Va值CPVA组高于CPVA+CFAE组(P=0.027)。结论:房颤患者CPVA术后左心房功能有所改善,而CPVA+CFAE术后左心房功能未见明显改善。提示过多的左房基质消融,可能损伤左房功能。
- 林刚黄建飞茅卫卫王塑施林生卢辉和
-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
- 胸闷、ST段抬高、低氧--一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
- 林刚黄建飞卢辉和黎叶飞
- 不同Χ线投照体位下消融改良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同X线投照体位下消融改良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方法AVNRT患者126例,按X线投照体位分后前位组40例、右前斜(30度)位组44例和左前斜(45度)位组42例;均经导管标测消融改良慢径。结果三组均100%成功消融改良慢径。希氏束(His)至冠状窦(CS)口距离、首获有效靶点时间、消融点数、累积放电时间和总X线时间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中发生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AVB)各1例。随访3~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经导管消融改良慢径,三种X线投照体位标测均可行、有效。
- 徐云施林生林刚黄建飞
- 关键词:房室结折返射频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