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懿梅

作品数:102 被引量:1,682H指数:2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农业科学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文化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8篇土壤
  • 23篇堆肥
  • 18篇微生物
  • 17篇氮素
  • 16篇植被
  • 16篇丘陵区
  • 15篇黄土丘陵
  • 15篇黄土丘陵区
  • 11篇高温堆肥
  • 10篇黄土高原
  • 9篇植被恢复
  • 9篇酶活性
  • 9篇好氧
  • 8篇植物
  • 8篇猪粪
  • 8篇好氧堆肥
  • 7篇土壤酶
  • 7篇群落
  • 7篇教学
  • 5篇氮素转化

机构

  • 97篇西北农林科技...
  • 13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西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农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工程大学

作者

  • 100篇黄懿梅
  • 35篇安韶山
  • 9篇闫浩
  • 9篇曲东
  • 8篇蒋跃利
  • 8篇赵彤
  • 7篇毛晖
  • 7篇李壁成
  • 6篇梁东丽
  • 6篇周莉娜
  • 5篇姜继韶
  • 5篇肖礼
  • 5篇刘学玲
  • 5篇刘婷
  • 4篇李国学
  • 4篇邢肖毅
  • 4篇黄华
  • 4篇屈广周
  • 4篇张宏
  • 4篇刘梦云

传媒

  • 8篇生态学报
  • 8篇环境科学
  • 8篇教育教学论坛
  • 7篇农业环境科学...
  • 6篇水土保持研究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中国生态农业...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6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9篇2013
  • 1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8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堆肥材料及引入外源微生物对高温堆肥腐熟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7
1999年
利用畜禽养殖场粪便( 鸡粪、鸡粪稻壳和猪粪) 和农业废弃物( 稻壳) 在自动化堆肥装置中进行堆肥试验,探讨不同碳氮比和引入外源微生物后对堆肥腐熟度及养分含量与形态的影响及寻找畜禽粪便快速、高效的高温堆肥方法和条件.结果表明:稻壳是一种硅含量较高难分解的高碳素含量原料,在堆肥前后碳素和 C/ N( m/m) 比变化较小,因而不能以 C/ N 比变化来确定堆肥是否腐熟;堆肥水浸提液 W S C/org - N( m/ m) 比和发芽率指数( I G) 指标可以确切反映堆肥的腐熟度.试验比较表明:采用猪粪:稻壳鸡粪:稻壳= 6 :3 .8(4) :5 的质量比,再添加w = 0 .5 % 的快速发酵菌剂,能加速稻壳堆肥腐熟,显著缩短发酵时间,一般堆制14 ~21 d
李国学黄懿梅姜华
关键词:秸秆畜禽粪便堆肥腐熟度
秦岭北麓小流域地面水质特征及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农业面源污染对秦岭北麓河流水质的影响及其面源污染负荷,为更科学有效地治理水环境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陕西周至余家河竹峪乡段流域为监测对象,从上游到下游共布设了8个水质监测点,分析2012-10-2013-10水质基本性质(流量、水温、pH、总悬浮物、溶解氧、电导率)和面源污染指标(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排污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计算各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从而确定出该区域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来源。【结果】2012-10-2013-10,余家河流域水体TN质量浓度逐渐降低;TP质量浓度春季较高,其次是秋季和冬季;水体COD质量浓度呈波动性变化,在2013年由春季进入夏季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各水质监测指标中,除TN质量浓度严重超标(最高超标9.6倍)外,其他指标均符合地表水Ⅲ~Ⅳ类水质标准。余家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到河流中的TN、TP及COD等标污染负荷总量分别为2.167 0×10-6,0.617 0×10-6,0.670 0×10-6 m3/年,污染物贡献率依次是TN>COD>TP,主要污染源贡献率依次为生活污水>种植业>畜禽养殖。【结论】陕西周至余家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属于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复合污染。
王莉黄懿梅丁瑶肖礼杨帆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水质评价污染负荷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71
2016年
研究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细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发挥土壤潜在肥力、了解土壤健康状况,实现植被的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黄土高原4种草原植被与4种乔木林植被的表层土壤(0-5 cm)为研究对象,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454 Hi Seq对其进行16S r DNA V1-V3可变区的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细菌的Alpha多样性、物种组成和丰度,并研究土壤性质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测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细菌的36个门,84个纲,187个目,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Chloroflexi)、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主要的优势菌纲为放线杆菌纲(Actinobacteria)、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浮霉菌纲(Planctomycetacia).草原植被土壤分布更多的是Actinobacteria,森林植被土壤分布更多的是Proteobacteria.Proteobacteria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呈显著的相关性,其相对丰富度主要受土壤碳氮磷含量的限制.Actinobacteria的生长主要受土壤pH、水分和土壤有机质的影响.通过RDA分析发现,影响黄土高原土壤细菌分布的主要土壤因子是土壤水分,这些结果丰富了黄土高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刘洋黄懿梅曾全超
关键词: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细菌环境因子
黄土丘陵区子午岭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氮素及相关酶活性的特征被引量:22
2012年
以黄土丘陵区子午岭林区裸露地为对照,选择撂荒地、白羊草草地、油松、山杨和辽东栎林地五种典型植被群落下0—10cm和10—20 cm土层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无机氮、有机氮、微生物量氮含量和脲酶、蛋白酶以及硝酸还原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各种氮素基本表现为乔木林,尤其是辽东栎和油松下含量最高,而有机氮则在白羊草地富集明显。铵态氮为子午岭林区速效氮的主要形式。土壤铵态氮与微生物氮极显著正相关;有机氮和亚硝态氮、矿化氮、微生物氮均显著正相关。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在辽东栎群落下最高,蛋白酶在白羊草地下较高,且脲酶活性在土壤上层高于下层,而蛋白酶和硝酸还原酶并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脲酶活性和铵态氮、有机氮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微生物量氮极显著正相关;硝酸还原酶活性与铵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蛋白酶活性和土壤各种氮素含量无相关性。
邢肖毅黄懿梅黄海波安韶山刘栋
关键词:植物群落氮素形态酶活性
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响应与演变被引量:43
2007年
对宁夏南部丘陵区不同植被自然恢复阶段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脱氢酶基本上随着植被封育年限的增加而增大,过氧化氢酶活性对于植被恢复年限的响应不明显。植被封育的前23年中,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脱氢酶的活性增加明显,23年后基本趋于稳定,增加不明显。封育78年的大针茅群落下的土壤脲酶和蔗糖酶(转化酶)活性最强,其土壤中碳素和氮素营养循环强度最大。脲酶与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的活性极显著相关,表明土壤酶在促进土壤有机物转化中存在共性关系。这几种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被群落的演替和植被的恢复程度,自然封育对提高土壤生物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黄懿梅安韶山曲东赵伟峰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植被恢复黄土丘陵区
黄土高原典型植物根际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和基础呼吸的影响被引量:47
2010年
选择黄土高原7种典型植物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的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和基础呼吸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7种不同植物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和基础呼吸均存在显著差异;除冷蒿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以外,其他各种植物的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和基础呼吸均比非根际土壤的高;土壤有机碳、全氮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基础呼吸之间均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表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可以作为判断土壤肥力状况的生物学指标,同时也可为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和土壤培肥效果提供依据。
李国辉陈庆芳黄懿梅安韶山郑粉莉陈利顶
关键词:典型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固存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23年
黄土高原土层深厚,蕴藏着大量的土壤有机碳,由于植被自然生长和生态建设等因素,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发挥了、并在未来持续发挥重要的碳汇作用。在"双碳目标"的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黄土高原土壤碳汇效应将迎来重大的转机和严峻的挑战。鉴于此,首先回顾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进程和土壤的固碳效应,聚焦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固存这一核心过程,基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固碳机制和原理,并结合土壤"微生物碳泵"核心调控理论,论述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固定过程,同时概括和总结了土壤有机碳固定的驱动因素;最后,对黄土高原土壤碳固存所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展望,为黄土高原乃至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汇功能、生态效益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杨阳杨阳王宝荣薛志婧朱兆龙朱兆龙黄懿梅王云强
关键词: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土壤有机碳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土壤氮素转化微生物生理群特征及差异被引量:21
2013年
采用最大或然计数法(most probable number,MPN)对黄土高原洞子沟流域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氮素微生物生理群(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土壤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随植被恢复而增加,三者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74、4和31倍,其中氨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在铁杆蒿群落最低,辽东栎群落最高,亚硝化细菌数量在丁香群落最低,辽东栎群落最高;2)植被恢复对各氮素生理群影响不同,对氨化细菌影响最大,其次分别为反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3)各氮素生理群数量差异较大,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研究区氨化细菌占总数的75%—80%,反硝化细菌占20%—25%时,生态系统最为稳定;4)土壤理化性质与各功能菌关系紧密,其中,土壤容重和硝态氮含量与微生物数量相关性最大,全钾、矿化氮和微生物量氮也表现出很大的相关性。
邢肖毅黄懿梅安韶山闫浩
关键词:黄土沟壑区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
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被引量:101
2013年
选择黄土丘陵区延河流域4种典型植被类型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和相关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此流域的典型天然草地、人工灌木林、人工乔木林和农地中土壤微生物量碳(MBC)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15.15—400.89、246.56—321.25、267.76—347.05和118.96—245.14 mg/kg,土壤微生物量氮(MBN)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5.87—47.63、27.63—42.89、24.66—36.20和15.64—22.56 mg/kg,土壤微生物量磷(MBP)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4.14—22.96、12.89—19.75、11.54—14.40和7.23—11.59 mg/kg;土壤微生物量总体呈现出天然草地最高、人工乔、灌木林次之,且均显著高于农地的趋势,表明退耕还林还草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和碳磷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49—10.87和16.27—24.11,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占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百分比的范围分别为2.70%—4.85%、2.56%—4.45%、2.08%—5.34%。其中天然草地、人工灌木林和农地土壤的微生物量碳氮比、碳磷比均显著小于人工乔木林(P<0.05);MBC/SOC在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差异不显著,MBN/TN和MBP/TP均呈现出天然草地>人工灌木林>人工乔木林和农地的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微生物量碳、氮、磷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土壤含水率呈现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与土壤pH值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负相关性,表明植被类型对这些与土壤微生物量紧密相关的理化性质也有显著影响。
赵彤闫浩蒋跃利黄懿梅安韶山
关键词:微生物量碳不同植被类型黄土丘陵区
葡萄籽对猪粪秸秆高温堆肥中微生物群落与碳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以猪粪与秸秆(鲜质量10.5:1)为基础,在自制的强制通风静态堆肥反应箱中进行堆肥化试验,研究添加8%葡萄籽对猪粪秸秆高温堆肥中微生物群落演替和碳氮转化的影响.在堆肥化的30d里,分7次采集不同时期的堆肥样品,测定堆肥中微生物区系、微生物生理群的数量及堆肥碳氮含量.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籽使堆肥中细菌数量略高、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真菌数量明显降低,细菌/放线菌下降;氨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降低;而硝化细菌、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增多;铵态氮和有机碳含量下降,而硝态氮含量明显提高.堆肥中硝态氮含量与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添加葡萄籽使堆体升温快且高温期稳定,堆肥含水率波动较小,从而使堆肥高温期放线菌和亚硝化细菌的波动较小,数量较高,有利于堆肥中硝态氮含量的增加.
黄懿梅刘学玲姜继韶黄华刘栋
关键词:葡萄籽猪粪堆肥微生物区系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