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起
- 作品数:396 被引量:3,814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病人颅内血浆S-100蛋白和NSE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1年
- 目的 观察浅低温体外循环 (CPB)心内直视手术中颅内静脉血中S 10 0蛋白和NSE的含量变化。方法 择期心内直视手术病人 15例 ,于CPB开始前 (A点 ) ,鼻咽温 (NPT)降温稳定期 (B点 ) ,复温至NPT 36℃ (C点 ) ,CPB结束后 30min(D点 ) ,CPB结束后 4~ 6h(E点 ) ,CPB结束后 2 4h(F点 )经左颈内静脉逆向置管于颈内静脉球部 ,取血样检测S 10 0蛋白和NSE的含量。结果 CPB开始后病人颅内静脉血中S 10 0蛋白和NSE含量显著增加 (P <0 0 1) ,在复温期或停机后 30min达到峰值 ,以后逐渐下降 ,停机后 2 4hS 10 0蛋白和NSE已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CPB可引起S 10 0蛋白和NSE的释放 ,提示有脑损伤发生 ;CPB后 2 4h血浆S 10
- 金沐谭洁芳黄文起陈秉学黄伟明黄雄庆
- 关键词:磷酸丙酮酸水合酶心肺转流术心内直视手术低温体外循环
- 19例原位肝移植术中凝血弹性图变化及与ACT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国人原位肝移植术中凝血弹性图 (TEG)的变化及其与激活全血凝块形成时间 (ACT)的相关性。方法 19例病人分为急性肝衰组 (8例 )与肝肿瘤组 (11例 ) ,接受原位肝移植术 ,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无肝前 (手术开始后 12 0min ,Ⅰ +12 0 )、无肝后 30min(Ⅱ +30 )、新肝前 5min(Ⅲ 5 )、新肝后 5min(Ⅲ +5 )、30min(Ⅲ +30 )、6 0min(Ⅲ +6 0 )、12 0min (Ⅲ +12 0 ) ,8个时间点 ,分别观察硅燥土激活的全血TEG及ACT的变化。 19例病人中有 6例于新肝后 5min同时观察肝素酶修正后的TEG与非肝素酶修正后的TEG及ACT的变化。结果 肝衰组TEG值 (r、r +k、alpha角或α、MA)的变化主要在Ⅱ +30min、Ⅲ 5min、Ⅲ +5min ,肝肿瘤组TEG值 (r、r+k、α、MA)的变化均在新肝后 5min、30min、6 0min。与术前值相比 ,两组TEG值的表现为r与r+k延长 ,α与MA减小 (P <0 0 5、0 0 1)。相关研究表明 ,两组r +k与ACT均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74 3及 0 6 34,P <0 0 1)。其中 6例于新肝后 5min ,有肝素酶与无肝素酶的全血TEG值差异亦显著 (P <0 0 1) ,后者经静注鱼精蛋白 5 0~ 75mg后 ,两组TE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陈秉学黄文起刘克玄张劲军黑子清汪凡莫利求黄伟明肖亮灿谭洁芳
- 关键词:原位肝移植手术中凝血弹性图
- 异位妊娠与非妊娠患者妇科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妇科不同病种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观察150例妇科腔镜手术24h内PONV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病种对PONV的影响。结果异位妊娠患者腔镜术术后0~6h和0~24h呕吐发生率高于非妊娠患者(分别为50.0%vs26.5%,53.9%vs29.4%;相对危险系数(RR)分别为1.89和1.83,P<0.05),且术后呕吐严重程度较高(P<0.05)。结论异位妊娠是妇科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高危因素。
- 莫利求滕艳芬江南王钢生黄文起冯鉴强
- 关键词:异位妊娠妇科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
- 围术期间液体治疗(下)
- 2004年
- 5.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治疗:
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治疗应有针对性,分别处理才可能达到较为有效的治疗效果.针对前述人体液体变化的特点,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治疗可针对性分成两部分:①围术期生理需要;②麻醉手术期间失血和血管扩张补充量.
- 黄文起
- 关键词:围术期血管扩张白蛋白血容量
- ABCB1基因多态性对帕洛诺司琼预防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ABCB1基因多态性对帕洛诺司琼(PAL)预防腹部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纳入122例进行腹部手术,于麻醉诱导前给予PAL预防PONV,术后使用氢吗啡酮自控镇痛的患者。对ABCB1基因(rs1002205,rs1045642,rs1128503,rs1202179,rs2032582,rs2235047,rs4728709,rs868755)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对于ABCB1 rs868755,携带T基因突变是PONV发生的保护因素(OR=0.14,95.0%CI:0.04~0.47,P<0.001),其余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PONV均无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纳入了性别、ABCB1 rs868755基因多态性和氢吗啡酮剂量,可以解释本研究人群中42.7%的PONV个体差异。结论ABCB1 rs868755基因多态性是帕洛诺司琼预防PONV的独立预测因素,可以作为优化临床用药方案的参考。
- 何咏齐叶芳郑卓玲温咏姿薛发玲王海妮黄民黄文起王钟兴李嘉丽
- 关键词:帕洛诺司琼术后恶心呕吐药物基因组学
- 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控静脉吗啡与硬膜外吗啡镇痛的比较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比较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 (PCIA)和病人自控硬膜外吗啡镇痛 (PCEA)的效果。方法 :40例ASAⅠ~Ⅱ级行择期乳腺癌根治手术女性病人 ,术前随机分为PCIA和PCEA组 ,每组各 2 0例。全部病人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手术 ,PCEA组病人术前作硬膜外穿刺置管备术后镇痛。PCIA组用药术毕首量生理盐水 4ml+ 2mg吗啡 ,以后生理盐水 1 .5ml ( 0 .45mg吗啡 ) /h +PCIA生理盐水 4ml ( 1 .2mg吗啡 ) ;PCEA组术毕硬膜外用药首量类同PCIA组 ,以后生理盐水1 .5ml ( 0 .2 2 5mg吗啡 ) /h +PCEA生理盐水 4ml ( 0 .6mg吗啡 ) ,应用电脑镇痛泵治疗 ,锁定时间 5~ 1 0min ,维持术后镇痛 48h。记录镇痛镇静效果、病人满意度、副作用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结果 :PCEA镇痛效果优于PCIA病人 (P <0 .0 5 ) ,而PCIA术后 1 2h镇静程度强于PCEA病人 (P <0 .0 5 ) ;PCEA组病人吗啡用量明显减少 (P <0 .0 1 ) ;PCEA尿潴留明显多于PCIA病人 (P <0 .0 1 )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两组病人相同 (P >0 .0 5 ) ;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满意度相同 ,优良率达 90 % (P >0 .0 5 )。结论 :两种镇痛方法都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但各有优缺点 ,PCEA镇痛效果较好 ,而尿潴留发生较多 。
- 孙来保夏杰华房洁喻肖亮灿黄文起
- 关键词:乳腺癌自控镇痛吗啡硬膜外麻醉
- 罗比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29
- 2001年
- 腰段硬膜外神经阻滞是目前最有效和最佳用于分娩镇痛的方法,但现用局麻药(主要是布比卡因)的毒性和副作用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临床和动物实验均证明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罗比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具有现用布比卡因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本文对罗比卡因的理化性质、药理学特点和临床适应证作了概述,并重点介绍了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 金沐孙来保谭洁芳黄文起陈秉学
- 关键词:分娩镇痛罗比卡因硬膜外阻滞药代动力学
- 让疼痛治疗朝着精准医疗的方向发展被引量:15
- 2018年
- 1846年10月16日Dr.Moron在美国波士顿马萨诸塞州麻省总医院圆型阶梯教室首次公开演示乙醚麻醉成功,拉开了现代麻醉科学发展的序幕,迄今为止临床麻醉与镇痛己经历了170多年的发展,麻醉的发展相对迅速稳定,麻醉药的定量使用已经相当普及。然而,疼痛治疗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尤其是阿片类药物的精准定量,疼痛的量化仍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黄文起佘守章
- 关键词:疼痛乙醚麻醉阿片类药物麻醉科学临床麻醉
-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肺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2
- 2002年
-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患者肺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I组,n=20),util万U/kg组(Ⅱ组,n=20),uti2万 U/kg组(Ⅲ组,n=20)。在 CPB前主动脉开放心脏复跳1、3、5、10 min分别采右心房与肺静脉血检测PMN、CD11b、IL-8、IL-10、MDA和SOD水平。结果 主动脉开放心脏复跳后对照组右心房和肺静脉血中上述指标的水平较CPB前显著性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两组肺静脉血上述指标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1)体外循环过程中肺发生了炎性反应;(2)乌司他丁能减轻CPB肺部的炎性反应,其2万U/kg组抑制炎性反应的效果优于1万U/kg组。
- 徐康清陈秉学黄文起夏华杰黑子清谭洁芳黄伟明
- 关键词:乌司他丁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胰蛋白酶抑制剂心肺转流术
-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研究黄芪甲苷抑制高脂喂养的Apc^(Min/+)小鼠结肠腺瘤性息肉形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究黄芪甲苷(ASIV)对高脂喂养(HF)的腺瘤性息肉病基因突变(Apc^(Min/+))小鼠结肠腺瘤性息肉(CAP)形成的预防作用及对血清代谢物紊乱的调控机制。【方法】将Apc^(Min/+)小鼠分成对照组(Con)、高脂喂养组(HF)、黄芪甲苷治疗组(HF-ASIV),每组8只。HF组和HF-ASIV组喂养高脂饲料8周,HF-ASIV组同时每两天给予ASIV(50 mg/kg)灌胃。记录小鼠每日饮水量、进食量和体质量变化。8周末收集小鼠血清,取小肠末端及近端结肠记录CAP个数和病理观察(HE);免疫组化(IHC)检测各组小鼠CAP周围肠壁COX2水平;qRT-PCR检测肠壁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液相质谱技术对小鼠肠道进行非靶向代谢轮廓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进行功能富集。【结果】实验期间各组小鼠无死亡,HF-ASIV组与HF组相比肠息肉总数减少,以中腺瘤(直径1~3 mm)、大腺瘤(直径>3 mm)减少为主。HF-ASIV组小鼠肠壁的杯状细胞及潘氏细胞数量较HF组增加;肠壁COX2、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下降。组间两两比较的代谢物OPLS-DA评分差异显著(P<0.001;P=0.02)。与HF组比较,HF-ASIV组血清中有13种差异代谢物发生显著回调,其中正负离子模式下功能富集到N-乙酰-α-D-氨基葡萄糖基-二磷酸的代谢物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并与腺瘤数量呈负相关(P<0.01)。【结论】ASIV可减少高脂喂养Apc^(Min/+)小鼠结肠腺瘤性息肉的数量,与降低肠壁炎症、调节血清代谢产物N-乙酰-α-D-氨基葡萄糖基-二磷酸水平密切相关。
- 贺秋兰温鲁平李贵明林中原高凤娇黄文起
- 关键词:腺瘤性息肉黄芪甲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