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文
- 作品数:19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夹层动脉一例报告
- 1986年
- 近年来,有关夹层动脉瘤的报告逐渐增多,但对尚未形成“瘤”的夹层动脉的病例报告则少见。我们遇一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病例,现报告如下:
- 黄正文刘建庄乔英琦
- 关键词:夹层地层动脉夹层动脉瘤
-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心电图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1997年
-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MT)及心电图(ECG)动诊冠心病的价值。方法从1993年5月~1996年12月做冠脉造影(CAG)、TMT和ECG的可疑冠心病者中随机抽取35例,以CAG为标准计算TMT和ECG的敏感性等指标,分析TMT和ECG的助诊效果。结果可疑患者最小23岁,随年龄而增加,40岁后尤明显,CAG显示40岁前实际患者很少,其后明显增加。冠脉狭窄累及前降支者最多。TMT的敏感性、阴性结果预测值均较ECG高。冠脉狭窄大于75%者TMT及ECG均呈阳性,在4O%~75%者TMT多呈阳性而ECG均呈阴性。结论TMT助诊冠心病较ECG更敏感,但需排除假阳性。
- 李红军刘建庄黄陆力黄正文张永春杨祖福
- 关键词:冠心病TMT冠状动脉造影
-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介入治疗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成功率和疗效。方法 48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 ,造影显示单支病变 2 9例 ,双支病变 14例 ,三支病变 5例 ;完全闭塞的病变中 ,前降支 2 7支 ,回旋支 4支 ,右冠状动脉 17支。先对完全闭塞病变进行PTCA ,而后根据情况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结果 48例完全闭塞病变扩张成功 43例 ,成功率 89.6 %。扩张成功的 43例病变植入支架 40例 ,植入率为93%。 1例患者出现少量心包积血 ,其余病例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的植入有助于提高完全闭塞病变PTCA治疗的疗效 ,降低再狭窄率 。
- 赵国安李素芬袁宇李红军张永春吕凤华关慧玲黄正文刘金铎刘建恩
- 关键词: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介入治疗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
-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 1993年
- 随着介入性诊疗技术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口益广泛,目前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我院于1992年11月对1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施行PTCA获得成功,报告如下。
- 赵国安黄正文刘建庄李素芬刘金铎刘建恩关惠灵张永春
-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
- 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血液流变学改变
- 1992年
- 对30例风心病心衰及15例无心衰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正常组对照,发现心衰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心衰组则不增高。提示心衰时血浆大分子物质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液粘度增高。
- 刘建庄李金兰娄清云姚红波黄正文赵国安宋风兰
- 关键词:心力衰竭血液流变学风湿性心脏病
- 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CRP、IL-6的关系及PCI术后的变化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C反应蛋白 (CRP)和白细胞介素 6(IL -6)的关系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确诊的 3 6例冠心病并行PCI术的患者及 15例CAG正常者的血清CRP、IL -6水平 ,并比较不同冠脉病变程度者其血清值及PCI术后的变化。结果 血清CRP、IL -6水平显示 :冠心病患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 ,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 ,PCI术后显著高于术前。CRP、IL -6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CRP、IL -6水平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关系密切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有炎症反应参与 。
- 黄陆力张永春李红军张素荣黄正文刘金铎关慧灵刘建恩
- 关键词:冠脉病变程度CRPIL-6PCI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病变25例
- 2001年
- 赵国安李素芬袁宇李红军黄正文张永春张素荣关慧玲吕风华刘建恩刘金铎黄陆力
-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
- 冠心病运动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观察了38例冠心病患者运动前后血液流变学习指标的变化,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表明:冠心病组在运动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具有高度显著性,特别是全血比粘度和纤维蛋白原.而对照组运动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无显著性。两组间运动前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运动后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提示运动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 黄正文赵国安关慧玲焦兰芬张妙彩娄清云李金兰
- 关键词:冠心病血液流变学
-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某些临床问题探讨(附23例报道)
- 1991年
- 我们对23例心电图诊断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进行临床病因和治疗等方面的分析。结果显示:<40岁组病因以心肌炎症病变为主(55%),少数属于先天性;≥40岁组,急性发生者以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所致者为主;慢性持久性者以冠心病心肌硬化、心肌病及原因不明的心脏支架变性和纤维化所致者为主。应用糖皮质激素、临时心脏起搏对抢救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阿—斯综合征有效;对伴双结病变的室性心动过速可在临时心脏起搏保驾下电复律或药物复律。
- 关慧灵黄正文刘建恩刘金铎刘建庄张素荣赵国安
- 关键词:房室传导阻滞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56例临床分析
- 1992年
-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老年人急症之一,但往往因症状不典型而延误诊断及治疗,以致造成严重后果。为此,本文对1985年~1990年我院收治的109例AMI患者按年龄分两组对比分析,探讨老年人AMI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
- 刘建庄张永春黄正文赵国安
- 关键词:心肌梗塞老年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