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滔

作品数:14 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研究开发专项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主题

  • 5篇学成
  • 5篇化学成分
  • 3篇生物碱
  • 3篇肿瘤
  • 3篇抗肿瘤
  • 3篇化学成分研究
  • 2篇杜仲叶
  • 2篇药物
  • 2篇天麻
  • 2篇偶合
  • 2篇偶合常数
  • 2篇全合成
  • 2篇肿瘤药
  • 2篇肿瘤药物
  • 2篇相位
  • 2篇相位校正
  • 2篇抗肿瘤药
  • 2篇抗肿瘤药物
  • 2篇化学位移
  • 2篇积分误差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7篇贵州大学
  • 2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黄滔
  • 10篇张建新
  • 8篇郝小江
  • 4篇穆淑珍
  • 3篇陈艳
  • 3篇陈艳
  • 3篇张援虎
  • 3篇潘卫东
  • 2篇董芬
  • 2篇黄烈军
  • 2篇吴贵辉
  • 2篇邓璐璐
  • 2篇杨万霞
  • 1篇敖芳芳
  • 1篇肖昕
  • 1篇黄筑艳
  • 1篇豪富华
  • 1篇苑春茂
  • 1篇刘建华
  • 1篇龙秀红

传媒

  • 3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中药材
  • 1篇波谱学杂志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中草药
  • 1篇山地农业生物...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蓬莱葛中一个新的单萜吲哚生物碱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蓬莱葛(Gardneria multiflora Makino)中的单萜吲哚生物碱类成分。方法蓬莱葛全株用体积分数95%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液加水稀释后经石油醚、三氯甲烷萃取,得总生物碱。总生物碱利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蓬莱葛中分离得到1个单萜吲哚型生物碱。结论从蓬莱葛中分离得到1个单萜吲哚型生物碱为一新的化合物。
杨万霞黄滔张建新刘建华郝小江张援虎
关键词:马钱科
一种结合<sup>1</sup>H‑NMR和CRAFT技术定性和定量分析天麻中有效成分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合<Sup>1</Sup>H‑NMR和CRAFT技术定性和定量分析天麻中有效成分的方法。该方法将核磁共振与CRAFT技术结合,为核磁共振混合物分析的新方法。本发明样品的制备简单,扫描时间短,能够较为全面...
张建新黄滔陈艳潘卫东
文献传递
杜仲叶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和高效液相半制备色谱反复柱层析、纯化,从杜仲叶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山萘酚(1)、槲皮素(2)、陆地锦苷(3)、紫云英苷(4)、(+)-1-hydroxylpinoresinol(5)、(+)-1-hydroxy-6-epipinoresinol(6)、pinoresinol-4-O-glucoside(7)、thunberginol C(8)、(+)-medio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9)、7-hydroxycoumarin(10)、绿原酸甲酯(11)、十八碳二烯酸(12)、丁二酸(13)、β-谷甾醇(14)。化合物6、8、10、12和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董芬范田运张建新黄滔黄烈军郝小江
关键词:杜仲叶化学成分黄酮类
杜仲的核磁共振指纹图谱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核磁共振氢谱(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是中药指纹图谱中一种鉴定和控制植物中药质量的新方法.本文采用CPMG(Carr-Purcell-Meiboom-Gill)脉冲序列采集了杜仲提取物的~1H NMR谱,通过完整还原振幅频率表(Complete Reduction to Amplitude-Frequency Table,CRAFT)分析技术对杜仲指纹图谱进行特征指纹分析,将待目标合物的信号从混合物图谱中剥离出来,实现了不分离样品而分析目标化合物信息的目的,从而对杜仲的特征化合物——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inol Glucoside,PDG)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贵阳药用植物园所得杜仲的PDG含量为0.275 6%,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1.69%,与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定量分析结果(含量为0.269 6%,RSD为0.65%)基本一致.另外,通过NMR检测与多变量数据建模相结合分析了杜仲提取物的全指纹图谱,结果显示同一采收期不同产地的杜仲药材有显著差异,这表明该方法可用于鉴定不同产地的药材,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姜阳明邹云云黄滔黄滔陈艳陈艳潘卫东
长春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研究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对长春花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长春花中分离鉴定了22个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酸(1),胡萝卜苷(2),四氢鸭脚木碱(3),7α-羟基-β-谷甾醇(4),文多灵(5),β-谷甾醇(6),aurantiamide acetate(7),洛柯定碱(8),齐墩果酸(9),阿吗碱(10),(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1),白桦脂酸(12),豆甾醇(13),槲皮素(14),山柰酚(15),文多尼定碱(16),长春质碱(17),异橙黄胡椒酰胺乙酸脂(18),利血平(19),panarine(20),蛇根碱(21)和16R-E-isositsirikine(22)。结论化合物4,7,11,13,18,2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吴希芝谢海琴龙秀红张佳佳黄滔郝小江张援虎
关键词:夹竹桃科
黔产杜仲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对黔产杜仲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MCI等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杜仲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纯化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环桉树醇(2)、白桦脂酸(3)、24-亚甲基环阿屯酮(4)、环桉烯酮(5)、salicifoliol(6)、松脂素(7)、京尼平(8)、格链孢醇(9)、蛇菰脂醛素(10)、杜仲二醇(11)、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2)、杜仲醇(13)、脱氧杜仲醇(14)、8-羟基松脂素(15)、去氢二松柏醇γ'-O-β-D-吡喃葡萄糖苷(16)。结论:其中,化合物2、4~6、9、10和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为首次从杜仲皮中分离得到。
吴贵辉陈艳郑黎花黄滔郝小江张建新
关键词:化学成分
小花清风藤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研究小花清风藤Sabia parviflora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MCI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学方法以及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小花清风藤茎叶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包括7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3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木栓酮(2)、(20S)-3-oxo-20-hydroxytaraxastane(3)、9-芴酮(4)、N-formyldehydroanonain(5)、桦木酸(6)、dehydroformouregine(7)、棕榈酸(8)、20-hydroxy-lupan-3-one(9)、3-氧代齐墩果酸(10)、古柯三萜二醇(11)、桦木酸甲酯(12)、N-formyl-annonain(Z)(13)、N-formyl-O-methylisopiline(14)。结论化合物3~10、12~14为首次从该植物以及该属植物中得到,首次报道了化合物5、7、14的^(13)C-NMR谱归属。
陈艳黄滔苑春茂顾玮郝小江黄烈军穆淑珍张建新
关键词:五环三萜木栓酮
八元瓜环与N,N'-二甲基-苯甲基-1,10-二氨基癸烷的自组装模式
2015年
设计、合成了具有多作用位点的长链分子N,N'-二甲基-苯甲基-1,10二氨基癸烷(N10)作为客体,利用1H NMR技术、紫外吸收光谱法以及荧光光谱法等手段考察了N10与八元瓜环(主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形成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其作用模式为类轮烷型包结配合物和哑铃型包结配合物相互共存,这一特性在分子器件的制备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黄滔肖昕张建新陶朱
关键词:瓜环类轮烷超分子
黔产杜仲叶的1H-NMR指纹图谱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以乙醇和水为提取溶剂,采用cpmgt2脉冲序列建立1 H-NMR指纹图谱,使用向量夹角法考察指纹图谱重现性,利用核磁滴定的方法及JRES二维谱对杜仲叶中5个主要活性化合物的特征信号在1 H-NMR指纹图谱进行了指认,分别为绿原酸、陆地锦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萘酚.重复实验结果显示获得的1 H-NMR指纹图谱间的相似度均大于0.99,并且样品制备简单、分析快速、重复性好,为杜仲叶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黄滔董芬吴贵辉陈艳顾伟张建新
栀子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对栀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RP-18型)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型)柱层析,结合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H-NMR、13C-NMR,ESI-MS和EI-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栀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geniposide(Ⅰ)、6α-hydroxygeniposide(Ⅱ)、genipin-gentiobioside(Ⅲ)、adian-5-en-3α-ol(Ⅳ)、(23Z)-cycloart-23-en-3β,25-diol(Ⅴ)、7α-hy-droxy sitosterol(Ⅵ)和5,8-epidioxystigmasta-6,22-dien-3-ol(Ⅶ)。结论:其中,化合物Ⅳ、Ⅴ、Ⅵ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黄滔穆淑珍郝小江
关键词:栀子化学成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