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仙
-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过程下亮度极性对视觉模式掩蔽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分析掩蔽物的亮度极性以及目标结束与掩蔽物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interstimulusinterval,ISI)期间显示器屏幕的亮度极性对视觉模式掩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2/05在中南民族大学电信学院脑认知科学实验室进行。对10名大学本科学生视力正常者(含矫正视力)进行了两组视觉模式后向掩蔽实验。①实验所用的刺激物为两类卡片,其中一个为目标卡片,即(a)卡片,卡片中央是一个“人”字(宋体,小3号),卡片背景为白色;另一个为掩蔽物卡片,即(b)卡片,中央为一个方块,方块及其背景的亮度极性在实验中会作相应地改变。②模式掩蔽实验分为两组:视觉模式掩蔽实验1。在该实验中,依次呈现目标与掩蔽物卡片,无ISI间隔。实验分为两项:a掩蔽物卡片中的方块亮度极性为白色,即黑底白块,调节掩蔽物的显示屏数。b掩蔽物卡片中方块亮度极性为黑色,即白底黑块,调节掩蔽物的显示屏数。视觉模式掩蔽实验2。在该实验中,依次呈现目标卡片、ISI、掩蔽物卡片。ISI期间屏幕亮度极性为黑色,掩蔽物卡片为黑底白块。掩蔽物的显示屏数与ISI的屏数同时改变。③实验以被试按空格键开始,屏幕中央出现注视点,掩蔽物卡片呈现屏数为1~6,每变化一次掩蔽物卡片的显示屏数,均要求被试在掩蔽物结束后立即报告出所看见的目标卡片上的汉字,记录识别结果,计算被试对目标的识别率。结果:10名被试结果均符合标准,通过在感觉记忆所维持的时间范围内调节掩蔽物的显示时间以及ISI,实验结果显示:视觉模式掩蔽实验1,掩蔽物为黑底白块,掩蔽物显示屏数为1时,目标识别率为84.53%,随着掩蔽物屏数的增加,目标的识别率逐渐降低,当掩蔽物屏数增加到6屏时,目标识别率约为13.25%,识别率下降显著,目标几乎完全被掩蔽。当掩蔽物为白底黑块时,随着掩蔽物的屏数增多,目标识别率均在87.62%�
- 黄金仙杨仲乐
- 亮度知觉效应与视觉加工方式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利用微持续与微间隔时间技术,设计了两组相关的实验,对亮度知觉效应和视觉加工方式进行探讨。方法:实验于2006-06在中南民族大学物理楼脑认知实验室进行,所有受试者为年龄20~25岁的大学本科生,视力(含矫正视力)正常,均为右利手。①实验1:被试为10名(男5名,女5名),要求被试分别对n屏依次呈现的亮块的明度和n+1屏依次呈现的亮块的明度进行比较(n≤17)。②实验2:被试为28名(男13名,女15名),实验涉及两个刺激物,先呈现的刺激物由左右两个大小相同、亮度不同的亮块a和b组成,后呈现的刺激物把a和b的位置进行对调,当这两个刺激物依次显示时,要求被试报告左右两边的明度是否存在差异,存在何种差异。结果:①实验1∶1≤n≤3时,100%的被试报告,n+1屏的明度大于n屏的亮度,即n+1>n;4≤n≤10时,70%~90%的被试报告n+1>n;n>10时,50%~70%的被试报告n+1>n;随着n值的增加明度差异也在减小,大约在n=17时达到稳定,n屏和n+1屏的明度区别将很难被看出。②实验2:在L(a)b+a,随着a和b的亮度差异减小,左右两边呈现的明度越相似;同样当L(a)
- 赵甜甜黄金仙杨仲乐
- 关键词:明度亮度
- Broca-Sulzer效应和时间背景效应的共同机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两种明度知觉时间效应——Broca-Sulzer效应和时间背景效应的关系及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06-10在中南民族大学脑认知科学研究室完成。选择5名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作为受试者,均视力正常或矫正视力正常,自愿参加实验。刺激呈现在校准过的22″Ilyama HM204DT显示器上,屏幕距被试58cm,屏幕的背景为黑色,亮度小于1cd/m^2,刷新频率为200Hz。①第1个实验,刺激是两个物理亮度相等的闪光刺激,它们出现在一个固定点的两边,一个呈现时间短暂,另一个呈现时间较长,要求被试观察哪个闪光刺激更亮。考察闪光刺激的物理亮度(3,6,12cd/m^2)和短暂闪光刺激的呈现时间(30,60,120ms)对时间背景效应现象的影响。②第2个实验,采用单眼和双眼分离两种观察方式,使得刺激呈现单眼呈现15ms,单眼呈现30ms,双眼呈现30ms3种情况,在刺激呈现结束后,要求被试报告闪光刺激明暗关系。结果:5名被试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1结果:闪光刺激亮度为3,6,12cd/m^2时,观察到短暂闪光刺激比较长闪光刺激亮的频度分别为9%,87%,100%;短暂闪光刺激的呈现时间为30,60,120ms时,观察到短暂闪光刺激比长闪光刺激亮的频度分别为23%,94%,26%。②实验2结果:当左右视野相对区域融合后,双眼融合成的30ms闪光刺激和单眼呈现15ms的闪光刺激亮度感觉差不多,单眼30ms的闪光刺激最亮。结论:①在高亮度条件下,容易发生时间背景效应,即短暂闪光刺激的明度会随其发生延迟的渐增而显得更亮。②当短暂闪光刺激持续时间在50~100ms,容易发生时间背景效应。③时间背景效应所要求的闪光刺激的亮度和持续时间,都与Broca-Sulzer效应的产生条件相一致,说明这两种效应高度相关,且具有共同的机制,它们相关的亮度信息加工区域位于双眼信息汇聚之前。
- 孙伟黄金仙杨仲乐
- 视觉模式掩蔽的感觉记忆机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视觉模式掩蔽的感觉记忆机制。方法使用微持续、微间隔方法,调节刺激物的显示屏数,根据目标的对比度变化来判定掩蔽效应的强弱。结果掩蔽物的显示屏数增加时,掩蔽效应加强;目标的显示屏数以及ISI的屏数增加时,掩蔽效应逐渐减弱。结论掩蔽现象的产生起源于感觉记忆的衰减与叠加,同时注意对模式掩蔽也有显著影响。
- 黄金仙孙伟赵甜甜杨仲乐
- 视觉模式掩蔽的感觉记忆机制
- 视觉模式掩蔽是视觉信息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现象,当刺激物之间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时,刺激物之间就会相互干扰或掩蔽对方。因此在视觉掩蔽中,目标刺激物的可见度会因同时或在时间上接近的掩蔽刺激物的出现而降低。它与目标刺激物和掩蔽...
- 黄金仙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