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金生

作品数:105 被引量:643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31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6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4篇土壤
  • 29篇甘蔗
  • 21篇施肥
  • 15篇养分
  • 10篇氮肥
  • 10篇磷肥
  • 10篇红壤
  • 9篇悬臂
  • 7篇宿根
  • 7篇宿根蔗
  • 7篇农田
  • 7篇肥料
  • 6篇动力输出
  • 6篇动力输出轴
  • 6篇养分吸收
  • 6篇玉米
  • 6篇香蕉
  • 5篇水稻
  • 5篇径流
  • 5篇齿轮

机构

  • 98篇广西农业科学...
  • 19篇广西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 2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民族师范...
  • 1篇广西作物遗传...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乐土生物...

作者

  • 102篇黄金生
  • 78篇周柳强
  • 66篇谭宏伟
  • 66篇谢如林
  • 44篇曾艳
  • 40篇区惠平
  • 39篇黄美福
  • 27篇朱晓晖
  • 10篇刘永贤
  • 10篇刘昔辉
  • 10篇董文斌
  • 10篇李忠宁
  • 10篇秦丽萍
  • 7篇杨尚东
  • 7篇熊柳梅
  • 7篇黄献华
  • 7篇王磊
  • 5篇汪洪
  • 4篇高丽丽
  • 4篇王盛锋

传媒

  • 1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0篇广西农业科学
  • 9篇西南农业学报
  • 6篇西南地区作物...
  • 5篇热带作物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Agricu...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糖料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中国园艺文摘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4篇2024
  • 9篇2023
  • 12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11篇2014
  • 15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粉碎和添加菌剂对红壤区自然堆沤条件下稻秆养分释放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通过对新鲜稻秆进行粉碎或添加菌剂处理,探索在红壤区气候条件下,稻秆加速腐化的技术措施及其N、P、K养分释放特征,为合理利用秸秆的养分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在每个60cm×120cm的200目尼龙滤布袋装入5kg新鲜水稻秸秆,设置原状、粉碎、粉碎+腐熟剂和粉碎+农家肥等4种处理,尼龙滤布袋置放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堆沤,在处理后的第0、10、28、35、51、74天和91天采集样本测定秸秆的干物质、水分和氮、磷、钾养分含量,求算秸秆的干物质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经过91d自然堆沤置放后,粉碎过的稻秆,干物质腐解率比不处理的水稻秸秆提高4.2%(绝对值,下同),N、P、K养分释放率提高10.4%、6.8%、12.2%;在粉碎的基础上,添加菌剂后的干物质腐解率提高6.3%—7.3%,N、P、K养分释放率提高1.0%—5.8%、11.6%—14.9%、2.2%—5.3%;粉碎后的水稻秸秆在腐解20d内P素养分的释放强度在腐解高峰期明显受到抑制,但添加菌剂后,则消除了对P素释放的抑制作用。秸秆粉碎后加入腐熟剂或农家肥均促进秸秆的腐解和氮磷钾的释放,商品腐熟菌剂若无针对性,则对水稻秸秆的腐熟无明显效果。
周柳强黄美福罗文丽区惠平曾艳黄金生谭宏伟
关键词:水稻秸秆腐解规律养分释放
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及木薯产量障碍因子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地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广西武鸣县旱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影响木薯产量的土壤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土壤的pH、有机质、速效P、速效K和有效Mo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速效N、有效Cu和有效Fe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有效Zn和有效Mn具有弱空间相关性。运用GIS结合Kriging方法绘制的土壤养分障碍因子图,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武鸣县旱地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在试验测试范围内,木薯产量与pH、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酸性土壤中pH和有机质是影响木薯产量的促进因子;而土壤有效Fe含量较高,其含量与木薯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这可能是由于高含量有效Fe影响了其他养分的有效性,从而影响了木薯的产量。
董文斌周柳强黄金生黄美福谢如林王磊黎晓峰谭宏伟
关键词:土壤养分木薯产量
霜冻天气对桂中地区主栽甘蔗品种生长及蔗糖分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2008年初广西各蔗区甘蔗均遭受严重的寒害冻害,研究霜冻天气对主栽甘蔗品种生长及蔗糖分的影响对确保甘蔗持续生产,选育抗寒甘蔗品种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1月霜冻天气对桂中地区主栽甘蔗品种生长及蔗糖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这次霜冻天气后甘蔗的受冻害症状明显,蔗糖分下降了0.21%~0.48%(绝对值),宿根蔗蔗糖分的降幅较新植蔗大;简纯度下降了0.37%~1.48%(绝对值),新植蔗的降幅较宿根蔗大。
谭宏伟李杨瑞周柳强谢如林黄金生黄美福
关键词:霜冻天气甘蔗新台糖22号蔗糖分
广西桂南蔗区土壤养分状况调查分析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调查分析广西桂南蔗区土壤养分状况,为桂南蔗区土地的合理利用及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GIS技术,采集广西桂南甘蔗种植区的典型土壤类型的耕层土壤样本498份,测定其养分含量状况。【结果】酸性土壤(p H〈6.5)是桂南蔗区的主要类型(占95.5%),其有机质含量6.03-44.58 g/kg、碱解N 14.0-175.0 mg/kg、速效P1.7-95.0 mg/kg、速效K 11.0-358.0 mg/kg,不同的养分含量大多处于中等水平,与高产土壤条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各种微量元素中,B的平均含量为0.24 mg/kg,98%的土壤缺乏B;有效Mg的平均含量为62.34 mg/kg,69.08%的土壤缺Mg;活性Ca的平均含量为592.68mg/kg,54.84%的土壤活性Ca偏低;有效Zn的平均含量为0.93 mg/kg,19.08%的土壤缺Zn;有效Cu的平均含量为0.65mg/kg,7.02%的土壤缺Cu。【结论】广西桂南蔗地土壤肥力总体水平不高,有机质偏低,速效N、P、K含量均处于中下水平,Fe、Mn含量较丰富,大部分土壤有效Cu和有效Zn含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因此生产上应适当增施有机肥、N、P、K肥。
曾艳黄金生周柳强谢如林刘永贤谭裕模谭宏伟
关键词:蔗区土壤PH微量元素
宿根蔗切根破垄施肥盖膜组合机
一种宿根蔗切根破垄施肥盖膜组合机,包括机架,机架的前端和前端上方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拖拉机连接的侧悬臂座和中间悬臂座;机架上固定有一个肥料箱,肥料箱的底部出肥口罩有下肥圆转盘,下肥圆转盘通过液压马达和齿轮箱驱动;肥料箱的外壁...
黄金生曾艳谭宏伟秦丽萍朱晓晖李正优
一种通用型防微波泄露的栅格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通用型防微波泄露的栅格,包括多块网状复合体,若干块网状复合体通过水平接合榫、垂直接合榫、角位接合榫连接成层状体。所述水平接合榫包括开设在网状复合体一端的卡接槽,卡接槽一侧为卡接头,...
彭嘉宇黄金生区惠平周柳强谢如林朱晓晖曾艳
文献传递
肥料或土壤调理剂的致酸能力或酸中和能力的评估方法
本发明适用于农业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肥料或土壤调理剂的致酸能力或酸中和能力的评估方法。a、分别确定肥料或土壤调理剂中的钾、钠、钙、镁、氮、硫、氯和磷元素含量;b、分别确定肥料或土壤调理剂中的钾、钠、钙、镁、氮、硫、氯和磷元...
谢如林牟海飞黄金生
文献传递
不同蔗叶生物炭施用量对甘蔗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研究蔗叶源生物炭不同施用量对甘蔗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蔗叶生物炭在甘蔗生产中的科学施用及实现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2022年开展田间试验和15N同位素示踪桶栽试验,以桂柳05136和桂糖42为供试品种,设CK(对照,不施蔗叶生物炭)、T1(蔗叶生物炭用量2.7 t/ha)、T2(蔗叶生物炭用量5.4 t/ha)和T3(蔗叶生物炭用量10.8 t/ha)4个处理,对比分析不同蔗叶生物炭用量对甘蔗收获期蔗茎和蔗叶产量、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吸收累积量、氮肥吸收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入不同用量的蔗叶生物炭对蔗叶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但均可不同程度提高甘蔗蔗茎产量,且随蔗叶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蔗茎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T2处理达最高,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施用蔗叶生物炭,蔗茎与蔗叶氮、磷含量及地上部氮、磷吸收累积量均无显著变化,T2处理显著提高2022年大田试验蔗叶磷吸收累积量及桶栽试验蔗茎氮、磷吸收累积量。大田试验下,施用蔗叶生物炭较CK显著提高蔗茎钾含量,2021年和2022年增幅分别为31.3%~38.2%和10.5%~29.5%。蔗茎钾含量T2处理与T1处理相当,并在2022年显著高于T3处理。但在桶栽试验下,施用蔗叶生物炭对蔗茎、蔗叶及尾梢钾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施用蔗叶生物炭提高了大田试验蔗茎及地上部钾吸收累积量,其中,蔗茎增幅18.2%~45.6%,地上部增幅13.5%~32.8%,且以T2处理最高。施用蔗叶生物炭对甘蔗氮、磷养分生理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但大田试验的钾养分生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14.7%~23.1%(2021年)和6.0%~19.5%(2022年)。15N同位素示踪进一步表明,蔗茎的氮肥吸收量最高,占总吸收量的46.5%~54.2%,蔗叶和尾梢的氮肥吸收量相当,分别占总吸收量的23.3%~27.5%和22.6%~28.0%。施用不同用量蔗叶生物炭,蔗�
杨梦乐彭嘉宇桂意云沈小微唐新莲黄金生周柳强刘昔辉谭宏伟区惠平
关键词:生物炭甘蔗养分吸收
人工桉林土壤孔隙状况及水分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明人工桉林的土壤孔隙状况及水分含量变化影响因子,为华南红壤丘陵区桉树种植生产中土壤水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相同气候区内,按上中下不同坡位,采集表土层(A)、淀积层(B)和母质层(C)3个不同剖面发生层的土壤,测定人工桉林、天然林、松林的土壤孔隙度和水分,并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分析土壤水分含量的差异状况及影响因子。【结果】A、B、C三层的人工桉林、天然林与松林的土壤孔隙度平均值分别为45.9%和41.4%、55.3%,水分平均值分别为13.3%、13.4%和15.5%,这3种林分的土壤水分在剖面上和坡位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林分间的表层土壤水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水平方向上,总盖度与土壤水分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冠层及草本、落叶层的总盖度是林分表层土壤水分变化的主控因素之一。
熊柳梅谢振兴黄金生刘永贤周柳强谭宏伟黄美福
关键词:土壤孔隙度土壤水分变化红壤丘陵区
不同土壤水分供应下锌对玉米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选择土为供试土壤,进行盆栽玉米试验,设定0和5.0 mg·kg^-1两个锌处理,按土壤饱和持水量的40%-45%和70%-75%在玉米的4叶1心期实施干旱和正常水分处理。生长50 d后,测定不同土壤水分与锌供应状况下植株生物量和锌含量,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完全伸展新叶的超微结构变化,以期揭示不同土壤水分供应下,植物对施锌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供应充足条件下,与不施锌相比,施锌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和总干重分别增加78%和52%,根系和地上部锌含量和锌吸收量增加较多;而干旱条件下,施锌对玉米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干旱条件下缺锌玉米叶片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结构基本保持完好,淀粉粒和基质片层清晰可见,但叶肉细胞中叶绿体膜受损,基质片层结构出现皱缩,基粒片层减少;施锌玉米叶片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结构保持完好,叶绿体周围的线粒体数目较多,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中脂肪颗粒增多,叶片维管束鞘细胞与叶肉细胞之间可见清晰的胞间连丝。土壤水分充足处理下,缺锌叶片细胞膜出现皱缩,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淀粉粒增多,片层结构受损,严重时维管束鞘细胞中内溶物消失,残存的叶绿体中仅有淀粉粒和少许片层;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可见淀粉粒,但片层结构少,有些出现断裂、收缩。土壤水分充足条件下,施锌玉米维管束鞘核叶肉细胞结构清晰,叶绿体结构完整。结论认为:锌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细胞结构的破坏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土壤水分正常供应下,缺锌导致细胞结构受损程度比干旱情况下更严重。
王盛锋高丽丽刘自飞黄金生陈磊刘荣乐汪洪
关键词:玉米叶片细胞超微结构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