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万灼

作品数:47 被引量:220H指数:9
供职机构: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2篇大豆
  • 16篇套作
  • 10篇玉米
  • 7篇作物
  • 6篇玉米-大豆
  • 5篇育种
  • 5篇套作大豆
  • 5篇苗期
  • 5篇间作
  • 4篇选育
  • 4篇荫蔽
  • 4篇玉米带
  • 4篇品种选育
  • 4篇高粱
  • 4篇大豆新品种
  • 3篇行距
  • 3篇野生
  • 3篇野生大豆
  • 3篇栽培
  • 3篇栽培方法

机构

  • 30篇四川农业大学
  • 20篇重庆市农业科...
  • 2篇四川省南充市...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成都市农林科...
  • 1篇四川国光农化...
  • 1篇眉山市东坡区...

作者

  • 47篇龚万灼
  • 25篇杨文钰
  • 17篇雍太文
  • 17篇刘卫国
  • 13篇吴雨珊
  • 13篇杜成章
  • 12篇杨峰
  • 12篇张继君
  • 11篇王小春
  • 11篇陈红
  • 10篇王萍
  • 8篇武晓玲
  • 5篇杨明
  • 5篇王强
  • 4篇于晓波
  • 4篇张正翼
  • 4篇杜俊波
  • 4篇张晓春
  • 3篇王竹
  • 3篇梅林森

传媒

  • 8篇大豆科学
  • 4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南方农业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四川农业科技
  • 1篇作物学报
  • 1篇福建茶叶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套作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被引量:34
2007年
以24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在套作条件下,各品种(系)不同生育时期和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经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三节期至盛花期天数、盛英期至鼓粒期天数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盛花期至盛英期天数呈不显著负相关;产量与主茎长度、茎粗、分枝数、单株英数、单株粒数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单株英数对产量贡献最大,其次是茎粗和百粒重。通过聚类分析,供试材料可分为4个组群,应选用类型Ⅳ为佳。
张正翼龚万灼杨文钰马琳
关键词:农艺性状通径分析聚类分析
一种套作大豆的补偿生长能力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套作大豆的补偿生长能力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获得补偿生长能力综合指数,来评价套作大豆的补偿生长能力,且得到补偿生长能力的直接评价指标。在本发明提供的套作大豆补偿生长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中...
杨文钰吴雨珊龚万灼武晓玲杨峰刘卫国王小春雍太文杜俊波
文献传递
大豆适应苗期荫蔽的表型可塑性研究
在玉米-大豆套作种植模式中,大豆苗期因植株较矮处于荫蔽环境,形态和生理性状均对荫蔽环境作出响应.光能捕获和光能转化是大豆适应荫蔽的两大途径,因此有必要明确大豆适应荫蔽的途径或倾向,找到提高光能利用的性状,为选育耐荫品种提...
龚万灼吴雨珊张继君杜成章陈红龙珏臣杨文钰
关键词:大豆表型可塑性
一种与玉米间作种植的野生豆育种后代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玉米间作种植的野生豆育种后代的方法,步骤为:1)野生大豆育种后代材料选择,须具备以下特征:1.1)百粒重7g以上;1.2)生育期100天以内;1.3)具有匍匐攀爬特性;1.4)株高1.8米以上;1.5)...
杜成章张继君龚万灼龙珏臣杨明陈红王萍王强张晓春
文献传递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对大豆根瘤性状和固氮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中大豆生物量积累、根瘤特性、固氮酶活性和植株酰脲含量与固氮能力间的关系,明晰套作根系固氮能力的变化规律,为筛选适宜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的大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强结瘤大豆NTS1007及其亲本BRAGG和本地耐荫大豆南豆12三个结瘤特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传统挖掘法挖根考察根瘤生长特性,并对玉豆带状套作下的大豆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积累、根瘤固氮酶活性和植株酰脲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与单作相比,玉豆带状套作下大豆植株生物量显著下降,地下部(33.15%)较地上部(20.84%)下降更为明显,根瘤生物量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共同调控(R2=0.613、0.916);大豆根瘤数目、单株瘤重和酰脲含量均显著下降,根瘤数目与地下部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R2=0.813);单位重量和单株固氮酶活性均显著下降,在达到峰值后下降速度均小于单作;单株固氮酶活性增长速率最快的时间滞后于单作。不同结瘤特性大豆对玉豆带状套作的响应不同,玉豆带状套作下NTS1007单株根瘤数目最多,但与单作相比其降幅最大(52.42%),BRAGG地下部和地上部生物量、根瘤重量下降幅度最大(37.73%、31.28%、43.25%),南豆12的根瘤数目、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根冠比的降幅均为最小(40.12%、10.17%、19.83%、10.41%);玉豆带状套作下NTS1007的单株固氮酶活性和单位重量酰脲含量降幅最大(64.41%、21.72%),BRAGG的单位重量固氮酶活性降幅最大(24.16%),南豆12的单位重量和单株固氮酶活性、单株酰脲含量均表现为最高,且降幅最小(10.01%、45.81%、17.88%)。【结论】玉豆带状套作显著降低了大豆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和根冠比,减少了单株根瘤数目,降低了单位重量根瘤和单株固氮酶活性,抑制了大豆固氮能力的发挥。但生殖生长后期�
于晓波苏本营龚万灼罗玲刘卫国杨文钰张明荣吴海英曾宪堂
关键词:大豆根瘤固氮酶
一种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为玉米与大豆同时播种,玉米采用宽窄行种植,玉米宽行行距为140~190cm,玉米窄行行距为30~50cm,玉米的种植密度为3500~4700株/亩,在玉米宽行内种植...
杨文钰龚万灼雍太文王小春梅林森刘卫国闫艳红吴维雄杨峰
文献传递
丘陵山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本文件适用于丘陵山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生产
许明陆田红琳刘春英李晔龚万灼
一种大豆控高防倒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豆控高防倒方法,包括:在大豆真叶展开期至第一复叶展开期施用调节剂,所述调节剂中活性成分为环丙酰胺酸;所述控高防倒方法对于套作、间作模式种植弱光条件下培育的大豆,能够有效控制株高并降低倒伏率,达到壮苗效果,...
龚万灼胡陈秀张继君杜成章龙珏臣陈红王萍王强
文献传递
一种高粱套种大豆的立体栽培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粱套种大豆的立体栽培方法,高粱先于大豆种植,采用带状开厢,厢面宽为120~135cm,采用宽窄行种植高粱,宽行行距为80~100cm,窄行行距为35~40cm,在高粱宽行内种植1~2行大豆,大豆与高粱的...
杨文钰龚万灼闫艳红王小春雍太文刘卫国
文献传递
蚕豆赤斑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赤斑病是世界蚕豆产区的主要病害,严重威胁蚕豆安全生产。为明确蚕豆赤斑病的抗性遗传规律,本研究用赤斑病抗性较好的蚕豆品种‘通蚕鲜8号’、‘启豆2号’分别与高感赤斑病蚕豆品种‘成胡10号’、‘成胡14号’配制杂交组合,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2个组合6世代(P1、P2、F1、F2、BCP1、BCP2)的赤斑病抗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蚕豆对赤斑病的抗性最适合遗传模型为E-0(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两对赤斑病抗性的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在2个组合中分别为-40.43、2.16和-36.31、-3.86,显性效应值分别为-15.22、-15.72和-5.98、-6.48。2个组合的主基因遗传率在BCP1、BCP2、F2中分别是19.05%、51.99%、70.90%和19.29%、52.13%、77.3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0、19.9%和0、0、21.06%。本试验条件下,蚕豆品种‘通蚕鲜8号’、‘启豆2号’对赤斑病抗性由2个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受多基因修饰作用,环境对其抗性影响较小。感病亲本对后代抗病性的负向影响较大,在育种实践中需适当提高感病亲本的抗病性,以提高后代的抗性水平。
杜成章龙珏臣龚万灼朱振东宗绪晓张继君
关键词:蚕豆赤斑病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抗性遗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