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梅华
- 作品数:6 被引量:9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湖南桑植早三叠世放射虫化石(英文)被引量:1
- 2001年
- 上二叠统深海相地层中放射虫化石十分常见 ,浅海相灰岩中也时有发现。然而 ,格里斯巴赫阶至今未找到放射虫化石 ,迪纳尔期和史密斯期的放射虫化石仅有土耳其西北部、泰国南部、湖南桑植和美国俄勒冈州中部四个化石点。这些放射虫化石普遍产自灰岩中 ,并以极低的分异度为特征 ,仅由 1到 4个种组成 ,均为古生代型分子。根据牙形石化石 ,湖南桑植放射虫化石产于迪纳尔阶和史密斯阶的结核状灰岩中 ,鉴定有两个种 ,即 Entactinia nikorni和 ?Polyentactinia phatthalungensis。它们与泰国南部迪纳尔期的放射虫可以对比 ,但与土耳其西北部迪纳尔期至史密斯期的放射虫动物群略有不同。
- 冯庆来顾松竹丁梅华
- 关键词:放射虫化石
- 微体古生物学教程
- 郝诒纯茅绍智徐钰林丁梅华阮培华
- 属广义古生物学的范畴。本教程对有孔虫,介形虫。钙质超微化石,牙形石,轮藻,放射虫,孢子花粉和沟鞭藻八个主要类别作了包括形态结构,系统发生及演化,分类,地史及地理分布,生态和古生物态等方面的系统介绍,另对丁丁虫,小壳化石,...
- 关键词:
- 关键词:微体古生物学
- 湖北大冶沙田下三叠统菊石、双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被引量:4
- 1992年
- 本文所研究的湖北大冶沙田下三叠统菊石、双壳动物群,包括菊石10属11种,双壳类4属9种。文中建立了5个菊石带:Lytophiceras带、Gyronites带、Flemingites带、Pseudosagece-ras—Xenodiscoides带和Anasibirites带;2个双壳动物带:Claraia griesbachi带和Cl.concentrica带,并依据动物群面貌,将原大冶群的时代详细划分为大冶组和观音山组。大冶组的时代相当于格里斯巴赫期至亭纳尔期,观音山组的时代相当于斯密斯期至斯派斯期。
- 朱利东丁梅华刘华夏
- 关键词:早三叠世菊石动物群双壳
- 鄂东南地区早三叠世层序地层
- 1995年
- 湖北大冶沙田、阳新大王殿、通山新桥和崇阳港下的早三叠世生物地层的研究与火山事件沉积、沉积物注入和分布明显变化及陆上暴露标志研究相结合,建立了鄂东南地区早三叠世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三个层序。将岩相(包括微相)分析与古生态研究相结合用以分析环境演变,发现在层序底界面缺乏暴露剥蚀条件下的层序由海侵体系域(TST)、凝缩层(CS)和高水位体系域(HST)组成。
- 朱利东丁梅华
- 关键词:早三叠世层序地层
- 贵州紫云石头寨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牙形石动物群及生态意义被引量:11
- 1990年
- 本文所研究的贵州紫云石头寨上二叠统长兴组—中三叠统新苑组牙形石,共计5属14种,其中Hindeodus julfensis在华南系首次发现。文中对下三叠统罗楼组上部—中三叠统新苑组下部共建立了3个牙形石带,它们是Neospathodus timorensis带、Neogondolella regale带和N.constricta带。其中N.regale在华南属首次报导。此外就N.timorensis带的时代归属作了讨论,认为该带应属早三叠世晚期。而N.regale带为安尼阶最下部的牙形石带。文中还对牙形石的生态作了初步探讨。
- 丁梅华黄清华
- 关键词: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牙形石动物群
- 扬子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海平面变化被引量:77
- 1994年
- 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立扬子地台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海平面变化曲线的步骤,即将由生境型得出的水深曲线按阶转换为海平面变化曲线,然后将扬子区曲线与世界曲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晚二叠世至Griesbachian期,由于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缺上二叠统海相地层序列,扬子区曲线的这一部分可作为修改世界曲线的重要参考.扬子区早—中三叠世短期变化曲线与世界曲线一致,而长期曲线则不相符.扬子区的长期曲线对受印支运动影响的东亚区有代表性.扬子区的三级旋回与Haq等的世界曲线仅部分相符,但相符的部分其具体界线也不一致.这说明海平面变化在全球并不严格等时,一、二级旋回可能是世界性的,三级旋回则不是.
- 殷鸿福童金南丁梅华张克信赖旭龙
- 关键词:晚二叠世三叠世海平面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