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佳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水热
  • 3篇水热法
  • 3篇热法
  • 3篇纳米
  • 2篇羟基磷灰石
  • 1篇一维纳米
  • 1篇水热法合成
  • 1篇热法合成
  • 1篇钨酸
  • 1篇钨酸镉
  • 1篇纳米棒
  • 1篇纳米羟基磷灰...
  • 1篇活性剂
  • 1篇光致
  • 1篇光致发光性能
  • 1篇发光性
  • 1篇发光性能
  • 1篇棒状
  • 1篇表面活性
  • 1篇表面活性剂

机构

  • 4篇福州大学

作者

  • 4篇俞建长
  • 4篇易小红
  • 4篇于佳
  • 2篇付燕秋
  • 2篇黄清明
  • 1篇李金土

传媒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陶瓷
  • 1篇材料导报(纳...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一维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5
2009年
以磷酸氢二铵、硝酸钙为原料,利用CTAB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形成的胶束为反应模板,采用水热法合成工艺,在反应液pH=11,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为24h的条件下成功合成了高纯度的一维纳米羟基磷灰石,并提出其可能的形成机理。通过XRD,TEM,FT-IR测试表征,发现制备的纳米棒长度为60~360nm,直径为15~25nm,轴径比为5~20,分散度高,具有与人体骨骼成分相近的结构。
于佳俞建长黄清明易小红付燕秋
关键词:水热法
纳米钨酸钡的制备与表征
2009年
以硝酸钡和钨酸钠为原料,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表面活性剂,通过室温液相沉淀法制备出BaWO_4纳米粒子。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BaWO_4纳米粒子在表面活性剂SDBS的长时间诱导作用下可聚结成树枝状结构。
易小红俞建长黄清明于佳
水热法合成CdWO_4纳米棒及其光致发光性能被引量:2
2010年
以硝酸镉、钨酸钠为原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 benzenesulfonate,SDBS)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钨酸镉(CdWO4)纳米棒。利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透射电镜和荧光光谱测试对样品进行表征。初步分析了SDBS浓度对CdWO4纳米粉末的微观形貌及其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可能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当SDBS的浓度为0.002mol/L时,得到短柱状CdWO4纳米粉末,随着SDBS浓度增大,制得的CdWO4纳米棒长径比增大;当SDBS浓度为0.2mol/L时,得到长柱状CdWO4纳米棒,其长径比为20~25。在300nm波长激发下,短柱状和长柱状CdWO4纳米棒均有490nm的宽发射峰,且随着长径比的增大CdWO4纳米棒的光致发光性能增强。
易小红俞建长李金土于佳
关键词:钨酸镉表面活性剂水热法纳米棒
锶掺杂棒状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合成与表征
2010年
以磷酸氢二铵、硝酸钙和硝酸锶为原料,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形成的胶束为反应模板,采用水热法合成工艺,成功合成分散性较好的一维纳米掺锶羟基磷灰石(Sr-HAP).通过XRD、FT-IR以及TEM对样品的表征分析发现:随着锶掺杂浓度的升高,样品的结构稳定性变低,其晶胞参数随之会有相应的升高,产物的尺寸很好地控制在25~65nm;检测结果表明,产物中不残留CTAB,且具有CO32-以及Sr2+等离子,类似于生物体内磷灰石的成分;产物均为长棒状结构.
于佳俞建长付燕秋易小红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水热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