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学敏

作品数:41 被引量:30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2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凹陷
  • 17篇歧口凹陷
  • 12篇源岩
  • 12篇烃源
  • 12篇烃源岩
  • 8篇油气
  • 8篇勘探
  • 7篇生烃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6篇古近系
  • 5篇沙河街组
  • 5篇探区
  • 5篇盆地
  • 5篇气藏
  • 5篇古生界
  • 5篇大港探区
  • 4篇天然气
  • 4篇煤成气
  • 4篇古近系烃源岩

机构

  • 39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石油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大港油田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华北油田
  • 1篇大港石油管理...

作者

  • 41篇于学敏
  • 13篇滑双君
  • 9篇姜文亚
  • 9篇邹磊落
  • 9篇何咏梅
  • 6篇国建英
  • 5篇王书香
  • 5篇王东良
  • 4篇周立英
  • 4篇李剑
  • 4篇王振升
  • 4篇武刚
  • 4篇李宏军
  • 3篇翟桂云
  • 3篇刘庆新
  • 3篇刘岩
  • 3篇廖前进
  • 3篇朱薇
  • 3篇杨池银
  • 2篇王金荣

传媒

  • 11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石油学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勘探家(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和化...
  • 1篇学子(理论版...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2015年全...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 5篇2005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骅坳陷沙一段沉积体系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黄骅坳陷沙一段是该坳陷含油范围最广、油层分布最稳定的勘探开发层系。为明确该层段的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前景,利用岩心、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不同沉积相的特征及平面展布。综合分析认为该区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重力流、碳酸盐岩台地等多种沉积相类型,预测出近岸水下扇扇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前缘、重力流水道、碳酸盐岩台地生物碎屑滩、云灰坪等是有利的储集相带。
董艳蕾朱筱敏李洋王平滑双君于学敏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南部煤系发育区煤成气形成条件及勘探前景被引量:21
2014年
近几年,在黄骅坳陷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发育区发现了多个"古生古储"型煤成气藏,表明黄骅坳陷煤成气勘探具有很大潜力。从黄骅坳陷的潜山类型、生气条件、储层特征、供储关系及保存条件等方面分析了煤系发育区煤成气的成藏条件,同时对典型气藏的天然气成因类型进行了分析。在成藏条件和区带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指出黄骅坳陷存在羊二庄—埕海潜山、孔店潜山、乌马营潜山、东光潜山和泊镇潜山5个煤成气勘探有利目标区。
杨池银于学敏刘岩滑双君姜文亚邹磊落
关键词:古生界碎屑岩煤成气
千米桥潜山油气藏基本地质特征被引量:35
1999年
位于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的千米桥潜山在 1 998年勘探中获重大突破 ,于奥陶系钻获高产油气流。该潜山为一古残丘背斜山 ,奥陶系上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 ,缺失石炭 二叠系、三叠系和中、下侏罗统 ,遭受风化淋滤时间长 ,碳酸盐岩目的层中孔、缝、洞均较发育 ,油气分布在距奥陶系顶部 2 0 0m以内的风化壳储集层中 ,油源对比证实 ,油气主要来自板桥凹陷沙河街组。据目前综合分析 ,该潜山油气藏类型为受风化壳控制的带较大油环的高饱和凝析气藏。图 4参 3 (梁大新摘 )
于学敏苏俊青王振升
关键词:油气藏地质特征油气勘探千米桥潜山
统计法在中-高成熟探区资源评价中的适用性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统计法是国际各大石油公司通用的资源评价方法,主要适用于中高成熟探区。可将其分为多种不同的具体方法,如油藏规模序列法,统计趋势预测法等,各种方法的原理及关键参数有一定差别。以黄骅坳陷某地区为例,对统计法中的油藏(田)规模序列法、统计趋势预测法进行了应用对比,结果表明,油藏(田)规模序列法是本地区中高成熟探区资源量预测的首选方法,其参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一般大于0.9,预测资源量期望值非常接近。油藏(田)规模序列法的计算结果差异小,稳定性较好,适用性较强。客观、合理地划分计算单元是该方法评价结果可靠性的关键。
廖前进于学敏何咏梅滑双君刘晓军武刚
关键词:资源评价方法资源量预测关键参数相关系数预测法
歧口凹陷古近系烃源岩主要生烃特征
歧口凹陷具有湖盆面积大,地层层序全、沉积建造类型丰富、盆内外物源体系发育的特点,作为一个勘探开发近50年的富油气凹陷,源控论是决定勘探潜力和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大量地质、地球化学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开展烃源岩精细研...
姜文亚于学敏周立英孙超囡翟桂云
关键词:歧口凹陷烃源岩生烃特征
黄骅坳陷奥陶系碳酸盐岩基本生烃特征被引量:8
2003年
黄骅坳陷奥陶系碳酸盐岩厚度大,从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丰度、热演化特征等方面评价其基本生烃条件,认为有机质类型好,由于热演化程度较高,残余有机质平均丰度不很高。对系统取样井的奥陶系样品分析结果,其残余有机碳含量大于0.3%的样品占49%,大于0.4%的样品占32%,若恢复其原始有机碳丰度,其值会更高。据此判断黄骅坳陷应存在较好的奥陶系碳酸盐岩生烃层。
岳云福于学敏何咏梅苏俊青王莉
关键词:奥陶系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热演化油源对比
歧口凹陷异常压力对古近系烃源岩热演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意义被引量:22
2013年
沉积盆地流体动力学特征是盆地分析的主要内容,对烃源岩热演化及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影响。以歧口凹陷为例,通过大量实测数据和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分析,探讨了古近系中深层流体压力特征及对成烃演化的抑制作用,建立了超压背景下的烃源岩成烃演化模式,指出了超压存在的石油地质意义。研究表明,歧口凹陷中深层普遍发育异常高压,压力系数为1.2~1.6,属于"正常地温梯度、异常高压"环境,这种环境对古近系中深层烃源岩热演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超压的普遍发育对歧口凹陷中深层的液态烃下限、有效储层下限、油气保存及有效勘探深度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周立宏于学敏姜文亚滑双君邹磊落于超
关键词:超压烃源岩热演化歧口凹陷
歧口凹陷油气主要疏导体系与原油类型
歧口凹陷是黄骅盆地最大的富油气凹陷,具有油气资源丰富,油气藏类型多样的特点,歧口凹陷的油气分布从深层到浅层、从盆内到盆缘,油气的富集层位和油气藏类型都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介绍了“四种”疏导体系类型,指出港东断层是北大港地区...
于学敏刘庆新周立英
关键词:歧口凹陷油气分布原油类型
文献传递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分级评价及优质烃源岩分布被引量:22
2014年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发育沙一段、沙三段2套重要的烃源岩层系,烃源岩累计厚度达1 500~2 500m,有机质丰度高,为歧口凹陷提供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层系原始沉积环境和后期演化程度的差异使得烃源岩的质量和分布有着很强的非均质性。如何客观地评价烃源岩质量,并对不同质量的烃源岩分布进行精细刻画,明确优质烃源岩的展布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研究,建立了烃源岩分级评价工作流程,厘定了歧口凹陷不同次凹、不同层系有效烃源岩和优质烃源岩下限标准,明确了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优质烃源岩的分布特点,提出生烃中心南移的新认识,有效指导了勘探方案的制定。
王振升滑双君于学敏姜文亚
关键词:优质烃源岩歧口凹陷
裂陷湖盆深层烃类赋存相态极限的动力学过程分析——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为例被引量:8
2017年
为适应东部盆地向深层—超深层勘探的需求,通过歧口凹陷沙河街组典型原油的裂解生气模拟实验,采用原油裂解生烃动力学特征研究深层烃类流体相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原油裂解气生烃动力学可以方便地研究地质条件下原油裂解程度,进而判断地下油气相态的理论深度极限。在固定频率因子A=10^(14)S^(-1)前提下,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沙河街组原油裂解成C_1—C_5的活化能分布在250~270kJ/mol之间,平均活化能E_0=255.47kJ/mol,高于海相原油的245kJ/mol(59kCal/mol)。在同等升温速率条件下,其裂解生气路径与西部海相原油存在明显差异。以歧口凹陷地层沉积埋藏史确定的热史路径进行动力计算结果显示,歧口凹陷深层单一液相原油存在的理论深度极限为5 700m,凝析油气存在的理论深度极限为6 700m。结合歧北次凹和滨海具体地质条件进行油气藏相态演变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际地质条件下,干酪根的裂解生气和更深部气源的充注气侵,使得原有油藏提前达到极高的气油比,纯液相原油提前消失。油气运移到浅部过程中受温—压条件的变化,导致了油气的分异和相态转换。温度和时间决定的生烃效应是深层油气相态的内因,在具体分析单个油藏相态时,不仅要考虑油气来源、组成、油气成藏过程,尤其还要注意后期构造活动造成的油气调整改造,这些是后期油气相态分异转化的外因。
刘岩杨池银肖敦清廖前进周立宏于学敏国建英蒲秀刚姜文亚邹磊落聂国振刘庆新滑双君
关键词:裂陷盆地生烃动力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