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中华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群落
  • 4篇群落结构
  • 3篇多样性
  • 3篇优势种
  • 1篇大型底栖生物
  • 1篇东太平洋
  • 1篇渔情预报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研究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量
  • 1篇秋季
  • 1篇群落多样性
  • 1篇群落结构特征
  • 1篇物量
  • 1篇物种
  • 1篇物种多样性
  • 1篇虾类
  • 1篇蟹类
  • 1篇结构聚类

机构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 4篇山东省海洋资...

作者

  • 6篇任中华
  • 3篇丛旭日
  • 1篇吕振波
  • 1篇陈新军
  • 1篇郑亮
  • 1篇魏佳丽

传媒

  • 3篇海洋渔业
  • 2篇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栖息地指数的东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东太平洋海域重要的金枪鱼种类之一,也是我国金枪鱼延绳钓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本文根据2009~2011年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IATTC)在东太平洋海域(20°N^30°S、85°W^150°W)长鳍金枪鱼延绳钓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表温(SST)和海面高度(SSH)的数据,运用一元非线性回归方法,以渔获产量、单位捕捞努力量CPUE为适应性指数,按季度分别建立了基于SST和SSH的长鳍金枪鱼栖息地适应性指数,采用算术平均法获得基于SST和SSH环境因子的栖息地指数综合模型,并用2012年各月实际作业渔场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在东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栖息地预测中,以CPUE为适应性指数的栖息地指数模型比以渔获量为适应性指数的栖息地指数模型预测更为准确。2012年中心渔场的预报准确性达75%以上,具较高预报准确度,可为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寻找中心渔场提供指导。
任中华陈新军方学燕
关键词:长鳍金枪鱼渔情预报东太平洋
莱州湾及黄河口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生态学研究
2014年的5月(春季)、8月(夏季)和10月(秋季),对莱州湾海域预设的20个站位(37o12ˊ7o40ˊN、119°05′20°00′E)进行3个航次的大型底栖生物采样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采集大型底栖生物...
任中华
关键词:丰度优势种功能群
渤海东部海域秋季底层游泳动物种类组成及群落多样性被引量:4
2016年
根据2014年9月在渤海东部海域(37°40'—38°20'N、120°00'—121°20'E)进行的游泳动物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群落结构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种类组成及群落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捕获游泳动物54种,以头足类枪乌贼(Loliolus spp.)为绝对优势种;游泳动物资源密度为28.82kg/h和5166尾/h。游泳动物种类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的变化范围为1.99—3.67,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89—2.28,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29—0.69。群落结构多元统计分析表明,渤海东部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以60%的相似性可划分为3个组群:长岛群岛海域组群(A组群)、龙口海域组群(B组群)和蓬莱海域组群(C组群);ANOSIM分析表明,组群之间差异极显著,两两之间差异亦极显著。受增殖放流影响,C组群资源密度和种类多样性均保持较高的水平,而A、B组群人为活动频繁,过度捕捞严重,对海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整体结构的破坏较大。
任中华李凡魏佳丽吕振波高彦洁丛旭日
关键词:优势种多样性群落结构
莱州湾蟹类的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10
2015年
根据2010~2012年渤海莱州湾海域(36°50'~38°40'N、118°40'~120°03'E)8个航次的蟹类资源底拖网调查结果,对该海域蟹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分布、生物量、平均渔获尾数、优势种以及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海域共发现蟹类20种,隶属于12科、18属,其中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是主要的经济种类,其余大多数为饵料型蟹类,日本蟳为7个航次的优势种,其它优势种类具有季节性差异。生物量组成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生物量和丰度的变化趋势相似,都在2011年夏季达到最大值,冬季最低。各月Shannon-Wiener指数分布在0.63~1.11之间;均匀度指数的范围是0.32~0.73;丰富度指数的范围是0.42~0.78。多元统计分析表明莱州湾内蟹类群落可以划分为2组,胁迫系数(2D stress=0.14)。研究结果表明:1)受山东省休渔政策和增殖放流的影响,大型经济蟹类如三疣梭子蟹的生物量有所回升,多个航次的调查显示其已成为该海域的优势种,但是较上世纪90年代还有较大的差距,依然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2)莱州湾内蟹类多样性水平依然处于较低状态,主要以小型、低质、饵料型的蟹类为主。3)莱州湾蟹类群落的划分较为明显,主要原因是受2011年、2012年三疣梭子蟹放流以及水文环境的影响。
丛旭日李凡吕振波高彦洁任中华陈建强
关键词:蟹类生物量多样性优势种
莱州湾海域虾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被引量:7
2014年
根据2010年5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和12月(冬季)在莱州湾海域(37°12′~ 37°40′N、119°05′~120°00′E)进行的4次虾类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虾类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捕获虾类13种,隶属于8科12属,其中冬季种类数最多(11种),其余季节种类数均为8种.优势种组成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四季共有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1种,其余为季节性优势种;相对资源量及其空间分布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夏季资源量最高,其次为春季和冬季,秋季最低,平均网获质量的变化范围为0.82~3.55 kg·h-1,平均网获尾数为509~1234 ind·h-1.春季虾类资源量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夏季、秋季和冬季资源量主要分布在黄河口及其附近海域;虾类种类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的变化范围为0.22 ~0.69,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30~0.78,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26 ~0.46,且多样性指数均以冬春季节较高,夏秋季节较低.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冬季莱州湾虾类群落结构可划分为3个组群:莱州湾东南部近岸组群(A族群)、西部近岸组群(C族群)和湾口组群(B族群).ANOSIM分析表明,冬季3个组群之间差异极显著,两两之间差异亦极显著;各组群典型种与组群间分歧种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明显;组群的划分与各水域环境关系较为密切.本研究旨在为莱州湾虾类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及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
任中华郑亮李凡吕振波
关键词:虾类群落结构多样性
莱州湾春季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被引量:13
2016年
于2007—2010年春季(5月)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对莱州湾海域位置相同的12个站位进行4个航次拖网调查,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群落组成、优势种、空间分布及其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4个航次共获得鱼卵、仔稚鱼26种,隶属于6目16科24属,1种衔科鱼卵鉴定到科,另有1种鱼卵未能鉴定种类。鱼卵、仔稚鱼分布不均匀,莱州湾西部还湾底海域分布较多。斑鰶(Konosiruspunctatus)为该海域鱼卵的第一优势种;鳀(Engraulisjaponicus)在2007年和2008年作为仔稚鱼的第一优势种出现,而2009年和2010年仔稚鱼的第一优势种则是虾虎鱼。调查期间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均匀度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从2007年开始随年代递减的趋势;种类数和丰富度指数则从2008年开始呈现随年代递减的趋势。2007—2010年4a鱼卵仔稚鱼聚类结果显示,2007年和2008年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相似,与2009年和2010年均有差异。与1982年山东省近岸调查结果相比,莱州湾海域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斑鰶取代鳀成为第一优势种,小黄鱼等经济鱼类数量逐渐降低。
高彦洁吕振波杨艳艳王育红任中华丛旭日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