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庆良
- 作品数:57 被引量:339H指数:10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脾切除对晚期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影响的研究
- 目的:探讨联合脾脏切除对晚期结肠脾曲癌姑息性切除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2例晚期结肠脾曲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切脾组20例,保脾组32例,分...
- 潘敦李宗芳陈辉王家兴何庆良李良庆
- 关键词:结肠癌脾切除免疫功能预后
- 原发性胆囊癌62例诊治体会
- 2005年
- 陈有挺何庆良翁山耕蔡方刚石铮林永堃
- 关键词:原发性胆囊癌诊治
- 1,25二羟维生素D3对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胆管癌细胞系QBC939的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1,25(OH)2D3与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共同培养,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免疫细胞化学观察bcl-2的表达。结果0.1~0.5μmol/L的1,25(OH)2D3对胆管癌细胞QBC939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经1,25(OH)2D3作用72h后细胞G1期比例升高,S期比例下降,其中0.5μmol/L组细胞G1期由(50.3±1.0)%上升至(65.5±3.2)%,S期由(39.4±0.5)%下降至(23.6±0.7)%;并且可诱导细胞产生凋亡,0.5μmol/L组作用后细胞凋亡率由0.5%上升至24.6%;bcl-2的表达下调。结论1,25(OH)2D3能抑制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引起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的表达相关。
- 石铮陈小强何庆良王家兴
- 关键词:25(OH)2D3胆管癌细胞细胞周期
- 反义RhoC基因对胆管癌QBC939细胞株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反义RhoC基因对胆管癌QBC939细胞株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反义RhoC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MP-2在QBC939细胞、转染空载体的QBC939细胞(QBC939-V)、转染反义RhoC的QBC939细胞(QBC939-AS)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QBC939细胞MMP-2 mRNA吸光度相对值为0.588±0.074,QBC939-V细胞为0.629±0.06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BC939-AS细胞MMP-2 mRNA吸光度相对值为0.286±0.097;与QBC939及QBC939-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义RhoC基因能够抑制QBC939细胞株的MMP-2表达。
- 王家兴郑建涛潘敦李良庆何庆良石铮
- 关键词:胆管癌RHOC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因表达
- 大黄素对胆管癌QBC939细胞生长及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大黄素在体外对胆管癌QBC93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磷酸肌醇3激酶(P1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用大黄素作为干预因素,时间效应组以含大黄素的培养液分别培养QBC939细胞不同时间,剂量效应组分别用不同浓度大黄素的培养液与QBC939细胞共培养;检测细胞增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B淋巴细胞/白血病-2(bcl-2)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bcl-2、Akt、磷酸化Akt(p-Akt)、核因子(NF)-κB、磷酸化NF—κB(p-NF-κB)、mTOR、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质的表达。结果10、20、40、80μmol/L大黄素对QBC939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7.3%、28.6%、46.5%和66.4%(P〈0.05),bcl-2、p-Akt、NF-κB、p-NF—κB、mTOR、p-mTOR表达明显下降,Akt表达无变化。结论大黄素抑制QBC939细胞增殖,可能通过抑制P13K/AkVmTOR信号转导途径。
- 何庆良周俊峰潘敦黄发昆石铮王家兴
- 关键词:胆管癌大黄素磷酸肌醇3激酶
- 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后一期缝合的研究被引量:18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术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性对69例术前经过B超、CT或ERCP等检查,并且术中经过胆道镜探查,检查明确无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肝总管无残留结石,胆道镜能顺利通过Oddis括约肌;胆总管内径大于或等于10mm,胆汁清,胆管壁炎症轻的胆总管结石等患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69例中术后发生胆漏3例,经引流等对症处理后治愈,术后住院3~14d,平均6.5d。结论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术中选择性应用胆总管一期缝合,可缩短住院时间,但对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经胆道镜检查,胆总管一期缝合可取得良好效果,患者的痛苦轻,体现微创外科的特点。
- 何庆良石铮陈有挺翁山耕林永堃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微创胆道镜
- XAV939对胃癌细胞株MKN-45的增殖及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观察XAV939对胃癌细胞株MKN-45增殖及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检测XAV939对胃癌细胞株MKN-45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β-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Axin 1、β-catenin、磷酸化β-catenin(p-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的XAV939对胃癌细胞株MKN-45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是22.5%、39.1%、52.5%、62.1%(P<0.05);不同浓度的XAV-939处理组的β-catenin、Cyclin D1 mRNA表达下降(分别为0.727±0.031、0.467±0.051、0.353±0.035、0.293±0.031,P <0.05;0.690 ±0.161、0.487±0.231、0.360±0.257、0.216±0.197,P <0.05),β-catenin、Cyclin D1蛋白表达下降而Axin 1和p-β-catenin蛋白表达上升.结论 XAV-939可抑制以胃癌细胞株MKN-45的增殖,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
- 何庆良周俊峰黄发昆张琳王家兴
- 关键词:胃癌细胞周期蛋白D1
- 胆道镜治疗老年胆道术后残余结石776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1年
- 胆道结石患者约占老年外科疾病的10.72%〔1〕。胆道残留结石是胆道外科术后难题之一,对于老年病人,由于大多合并其他疾病,常常无法再行较大的手术。术后纤维胆道镜经T形管窦道取残余结石,具有明视直观,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优点。本文拟回顾分析采用胆道镜下网篮取石结合冲击波碎石治疗老年胆道残余结石患者的疗效。
- 陈有挺林丽娟石铮何庆良翁山耕林永堃
- 关键词:胆道镜胆道手术残余结石
- 肝门部胆管癌诊治经验(56例报告)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方法和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肝门部胆管癌 5 6例临床资料。 结果 手术切除 2 4例 (4 2 .9% ) ,其中根治性手术 1 6例 ,姑息性切除8例 ,行胆管内外引流 32例。随访根治性切除 8例中 ,1 ,2 ,3年的存活率分别为 6 2 .5 % (5 / 8) ,2 5 .0 % (2 / 8) ,1 2 .5 %(1 / 8)。 结论 B超为肝门部胆管癌诊断的首选方法。治疗应力争根治性切除 ,非切除者以内引流为主 。
- 石铮何庆良陈有挺陈永标林永堃
- 关键词:胆管癌胆道外科手术引流预后
- BCL-2、p53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 研究 BCL - 2蛋白、p5 3蛋白表达与胆管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研究 40例胆管癌组织中 BCL - 2蛋白、p5 3蛋白表达及其与胆管癌组织类型及术后生存期的关系。 结果 胆管癌组织中 BCL - 2蛋白和 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5 5 %和 47.5 % ;BCL - 2蛋白与 p5 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 ,低分化癌 p5 3蛋白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癌 ,高分化癌 BCL - 2蛋白阳性率高于低分化癌 ( P<0 .0 1) ;BCL - 2蛋白表达高或 p5 3蛋白表达低 ,其患者的术后生存期较长 ;反之 ,术后生存期较短 ( P<0 .0 1)。 结论 BCL - 2蛋白及 p5 3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作为胆管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 何庆良林永堃石铮
- 关键词:BCL-2蛋白P53蛋白胆管癌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