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挺

作品数:57 被引量:471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3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2篇刑事
  • 15篇未成年
  • 15篇未成年人
  • 12篇司法
  • 9篇实证
  • 9篇诉讼
  • 9篇犯罪
  • 8篇实证研究
  • 6篇刑事诉讼
  • 6篇起诉
  • 5篇证人
  • 5篇和解
  • 5篇附条件
  • 5篇附条件不起诉
  • 5篇不起诉
  • 4篇刑事和解
  • 4篇刑事司法
  • 4篇人犯
  • 4篇未成年人犯罪
  • 3篇刑事案件

机构

  • 4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5篇中国政法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最高人民检察...
  • 1篇国家检察官学...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西北政法大学
  • 1篇上海市人民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市海淀区...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 1篇韩国西江大学

作者

  • 53篇何挺
  • 9篇宋英辉
  • 2篇王贞会
  • 1篇宋志军
  • 1篇吴燕
  • 1篇彭志刚
  • 1篇李哲
  • 1篇万春
  • 1篇罗海敏
  • 1篇向燕
  • 1篇林家红
  • 1篇冯诏锋
  • 1篇杨涛
  • 1篇龙宗智
  • 1篇郭云忠
  • 1篇柳迎春
  • 1篇陈光中
  • 1篇雷小政
  • 1篇姚建龙
  • 1篇李珞珈

传媒

  • 7篇国家检察官学...
  • 7篇人民检察
  • 6篇中国刑事法杂...
  • 3篇青少年犯罪问...
  • 3篇刑法论丛
  • 2篇法学研究
  • 2篇中国法学
  • 2篇研究生法学
  • 2篇预防青少年犯...
  • 1篇法学评论
  • 1篇民主与法制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新疆社会科学
  • 1篇现代法学
  • 1篇团结
  • 1篇法学论坛
  • 1篇河南省政法管...
  • 1篇东北财经大学...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法律(中...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的主体:基于参与观察的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是一项完全不同于传统办案审查证据和适用法律的社会化的工作,也是一个多方主体参与互动的过程。检察机关作为处分主体,承担的三重职能之间存在角色冲突。监护人履行职责严重不足,司法社工更多担任了信息传递者和日常监管者的角色,观护单位参与的规范程度较低并与监督考察要求的严格性存在矛盾,社会主体参与面临多样性不足的困境。根据儿童参与原则,未成年人应是监督考察的主体。考察帮教小组在整体应对方面的合力尚未充分显现,主体之间存在信息分享不畅与缺乏合作的状况,各方主体还可能因为立场、理念等的不同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参与观察描述了各方主体定位与互动合作的真实图景,为思考发展方向提供了经验事实的基础。
何挺李珞珈
关键词: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
纠纷解决观在刑事司法中的引入被引量:4
2011年
解决纠纷是司法制度的原初和首要功能。纠纷解决观是一种以承认纠纷的客观存在和不可回避为前提,将解决纠纷视为重要任务以防范纠纷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的观念。纠纷解决观尚未在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中确立,其在刑事司法中的引入具有多方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纠纷解决观的引入与刑事诉讼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的目的并不矛盾。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应在纠纷解决观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完善。
何挺
关键词:刑事纠纷刑事司法
论刑事诉讼的价值目标体系被引量:2
2003年
价值是一个哲学范畴,也是当代人文科学中普遍使用的概念。哲学界对价值的含义有多种解说,其中主要有“属性说”、“兴趣说”和“关系说”三种,其中“关系说”在我国哲学界已渐成通说。“关系说”认为价值是任何客体的存在、属性。
何挺
关键词:刑事诉讼秩序公正
我国刑事推定规则之构建被引量:40
2009年
刑事推定规则分为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目前,我国尚未构建系统的刑事推定规则。我国运用刑事推定存在的问题包括:推定的实体性规则不完善,推定的程序性规则缺失,运用证据的原则未予明确。应当从三个方面构建我国的刑事推定规则,即确立推定的基本原则,包括必要性原则、基础事实真实原则、高度盖然性原则、不得二次推定原则和可反驳原则;构建实体性规则,其任务是界定推定可以适用的范围,包括法律推定和事实推定适用的范围;设置程序性规则,其中如何设置对推定的反驳程序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宋英辉何挺
关键词:刑事推定实体性规则程序性规则
《附条件不起诉:如何挽救罪错少年?》专题报道之四村条件不起诉如何助推少年司法的整体发展?被引量:3
2017年
2012年刑事诉讼法以3个条文和663个字的规模规定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惜字如金、条文有限的刑事诉讼法典中,从条文数量和文字规模来说,附条件不起诉无疑是“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专章乃至整个刑事诉讼法修改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何挺
关键词:附条件不起诉少年司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起诉制度诉讼程序
台湾缓起诉制度介评被引量:5
2005年
何挺谢芳胤
关键词:刑事诉讼制度缓起诉制度起诉便宜主义法律效力
刑事纠纷:一个概念的解析被引量:5
2011年
刑事纠纷是指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由于利益、情感等方面的原因并通过犯罪这一特殊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不协调的关系。刑事纠纷与民事纠纷相比具有外延闭合性、解决的严格规范性和在刑事司法程序中处于隐性状态等特征。刑事纠纷不同于犯罪、刑事案件和刑事诉讼,但又有密切联系。刑事纠纷可以按照关系的不同属性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提出刑事纠纷这一概念有助于促使人们关注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并能为反思传统刑事司法制度提供新的视角。
何挺
关键词:纠纷刑事纠纷犯罪刑事案件
论附带处分于附条件不起诉之核心地位——以台湾缓起诉实践为样本的考察被引量:8
2017年
起诉保留并附带处分是审前转处的重要途径,附带处分使检察官的起诉裁量权发展到更高阶段。台湾地区的实践经验表明,缓起诉制度以特别预防为主的综合预防、填补被害人的损失以及有效运用司法资源这三方面制度价值的实现均依赖于附带处分的有效运用,附带处分是缓起诉制度的核心要素。大陆地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未凸显附带处分的核心地位,未区分附带处分与考验期限内应当遵守的基础事项。应参酌台湾经验,从理念和制度上确立附带处分的独立属性和核心地位,并对附带处分的具体适用进行指引。
何挺
关键词:缓起诉附条件不起诉
论刑事再审的次数
2007年
再审次数,是指如果允许对一个案件进行再审,那么能够经过几次再审的问题。研究再审程序,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确定再审程序的效力,而再审程序的效力主要体现为如何处理其与原审程序及原审生效裁判的关系,即再审程序能否停止、改变甚至消灭原生效裁判所确定的事项。例如再审程序能否中止原裁判的执行、再审程序是否必然改变原生效判决等问题。除了上述体现为与原审程序及原审生效裁判的关系的再审程序的向前的效力外,再审程序还应当有其向后的效力,即经再审重新确定的事项在再审之后的确定效力,也就是能否再再审和再审的次数的问题。事实上,再审的次数对于再审程序的最终效力和整体效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再审程序本身就是为了纠正原生效裁判可能存在的错误而特设的补救程序,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某一案件的再次审理纠正既有的错误并最终“定纷止争”。因此,再审程序的最终效力应当体现在经过再审程序所作出的生效再审裁判的既判力上,即再审裁判对于争议事项的确定力上.而再审程序的整体效益则应当体现在再审程序的纠错能力和维护生效裁判既判力进而维护司法权威的能力上。因此,如果对某一争议事项在经过一次合乎法律规定的再审程序之后,允许任意无限制地再次启动再审程序必将同时损及再审程序的最终效力和整体效益:因为对同一争议事项可以随意再次启动再审程序,证明之前再审程序作出的裁判对争议事项根本毫无确定力;而对再审提出的不受限制的再再审或再再再审不但会不断蚕食生效裁判的既判力进而严重危及司法权威,也不一定有助于提高再审的纠错能力.反而有可能越改越错。所以,设定一个合适的再审次数,对于整个再审程序的完善至关重要。
柳迎春何挺
关键词:刑事再审再审程序生效裁判争议事项既判力生效判决
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多视角思考
2010年
犯罪对被害人造成了综合性、长期性的影响,需要通过多角度、体系化的被害人救助机制帮助被害人走出犯罪的阴影。应当从救助的内容、救助的来源和救助的时间阶段等方面进行多视角的研究。对被害人的救助应当包括物质救助与心理救助、国家救助与社会救助及紧急救助与长期帮扶。
何挺彭志刚周彬彬
关键词:被害人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